我是小创客点亮世界(小创客大梦想)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是小创客点亮世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是小创客点亮世界(小创客大梦想)

我是小创客点亮世界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你长大了想做什么?”“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曾经,这样的一问一答是“标准答案”,因为回答者几乎“脱口而出”,甚至并不了解如何才能真的“当上科学家”。

而在安徽合肥,如果你听到这样的答案,千万不要轻易忽略孩子们认真回答中的可能性。

因为,这个城市,活跃着一大批小创客,他们拿出的一些“脑洞大开”的创意,以及“别出心裁”的产品,可能会令你大吃一惊。比如智能寻车系统、卫生间智能意外报警装置、防灰尘窗户,再比如可分离健身自行车车架、智能纳米医用创伤面施药器、基于危险环境下的辅助探测无障碍机器人……

这些创新创造,真的出自十来岁的少年之手?老师的辅导可以理解,莫非会有来自家长的“助攻”?

“这些创新创造,均来自合肥市的‘最美小创客’,亦是他们的参赛作品,至于如何创造的,我们不妨亲自去看一看。”合肥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郑刚胸有成竹地说,“最美小创客,我们办了七届,产生了70位小创客,他们的创造力,让一些评委都惊叹不已。”

“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让合肥‘科里科气’的环境优势变成实力优势,如何让青少年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把科创的根扎下,汲取营养、迅速成长,是需要探索的。”合肥市文明办分管负责同志说,“‘最美小创客’的评选,是一个探索,也是一个摸底,效果有点出乎意料。”

七年,70人

2016年9月22日,合肥市文明办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的一份名为《关于开展合肥市十大最美小创客评选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揭开了“最美小创客”活动的序幕。

“双创”,关小孩子什么事?

合肥说:“双创”要从娃娃抓起。

“双创活动周”一年一年办下来,合肥“最美小创客”也一届一届评出来。到2022年合肥成为“双创活动周”的主会场,“最美小创客”已是第七届。

2003年1月出生的洪文杰堪称一位“小小发明家”,10岁时凭“探寻简便易行开锈锁的方法”拿到全国一等奖;13岁发明“智能水杯”又收获全国首届校园创客作品评比一等奖;14岁时,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暨创客教育展评上,以“智能健康电烙铁”又拿到全国一等奖;前面提到的“共享单车智能化立体停车场”正是洪文杰15岁时的发明,还获得了合肥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7年,70人,多吗?

不多。事实上,每年10人的“名额”很“紧俏”。因为首届评比就把“门槛”抬得太高——省级大赛一等奖已是最低标准,全国大赛拿名次才是“标配”,国际大赛摘金夺银也屡见不鲜。

首届“十佳”2004年3月出生的剧达诚,第十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VEX竞赛(北京)冠军,2015亚洲机器人VEX锦标赛(澳大利亚)冠军,2016世界机器人VEX锦标赛(美国)冠军——12岁的世界冠军,是年龄最小的吗?并不是,来自合肥师范附小的王梓曈,10岁时就拿到了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亚洲区选拔赛VEX项目的两个冠军。

“‘最美小创客’比国际大赛含金量还要高呢。”有人这样说。虽然有开玩笑的成份,但说到底,“最美小创客”的确是千难万难,它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崇高,也催生了合肥中小学校加大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让“科创”在合肥有了一块营养丰富的“育秧田”。

小创客是怎样“炼”成的

回头看这七届合肥“最美小创客”评比,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也大有深意。

从“可佳”机器人,到机器人世界杯,再到ROBOCUP机器人大赛……在70名历届小创客中,国内国际各类机器人大赛获奖者占到七成。

如果你到合肥的中小学走一走,或许就不会感到意外了。

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在合肥算不上拔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学,在今年6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安徽省选拔赛中,包揽“AI天工造物项目”前三名,学校四个参赛队全部晋级全国决赛。

这些队员们都来自郎溪路小学少年宫的科创社团。这个社团招收三年级学生直到小学毕业。“机器人”是社团的主打项目,有着严格而科学的梯度课程设置:一年打基础,能学会机器人搭建与创新编程,两年有提高,开设STEM创客教育,再往后就重实践操作,比如3D打印与激光雕刻课程等,每个学期社团还有一两个主题项目供队员们练手。

在合肥,像郎溪路小学这样拥有机器人兴趣社团的学校超过235所,占到约34%。

创客,重在一个“创”字。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是极其关键的。

创造性思维,靠天赋当然不够,还得要启发。合肥梦园小学少年宫的“一班一博士”课程,就有“引上路、扶上马”的意思。

这所学校每个班级都选聘一位“博士家长”做辅导员,而且“博士家长”们涉及面极广,尖端制造、生物医学、地球物理、历史人文,他们每学期来班级讲一期科学课程。课堂上揭示科学的奥秘,打开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其兴趣。

小创客,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扎根,汲取着科学的营养,茁壮成长。

合肥的“小创客养成计划”

“以最美小创客评选为龙头,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推动全市学校少年宫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开展最美小创客评比的目的所在,也可以称得上是小创客‘养成’计划。”合肥市文明办分管负责同志说。

七年的实践,合肥收获的不仅是70名小创客和一批创造成果,更令人欣喜的是“创客土壤”的培育和“创客环境”的形成。

合肥市开展这项评选,目标很明确。除了遴选出“小创客”,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激发和鼓励学校“积极组建并发展科技类社团,开展科技体验和科技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为“养成计划”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小创客”梯次层出,接力前行。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可以说是“养成计划”的一块“试验田”,到现在,也是硕果累累。12个科技创新小发明获全国一等奖,其中10个获得国家专利,另有数百人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这主要归功于学校的科技社团。科技社团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能力、兴趣,开设梯队式班级,课程涉及科技创新、机器人、航模、无人机、趣味科学等,深受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欢迎,已成为学生们第二课堂“热门选项”。

“小创客,大梦想。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走向创新创造的广阔天地,为合肥打造创新高地奠定牢固的基础,为合肥‘科里科气’的城市特质夯实基础。”合肥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赵越、实习生余崔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