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成长的唐诗宋词(唐诗与考试69皇帝特批状元重考)

“一枝仙桂两回春,始觉文章可致身已把色丝要上第,又将彩笔冠群伦龙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烧转更新今日街头看御榜,大能荣耀苦心人” 这首诗题为《贺赵观文重试及第》,作者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九世孙褚载褚载写作此诗,是为了祝贺自己的诗友赵观文喜获状元桂冠在表达祝贺之情的同时,这首诗还记录了一个比较有名的科举事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描写成长的唐诗宋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描写成长的唐诗宋词(唐诗与考试69皇帝特批状元重考)

描写成长的唐诗宋词

“一枝仙桂两回春,始觉文章可致身。已把色丝要上第,又将彩笔冠群伦。龙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烧转更新。今日街头看御榜,大能荣耀苦心人。” 这首诗题为《贺赵观文重试及第》,作者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九世孙褚载。褚载写作此诗,是为了祝贺自己的诗友赵观文喜获状元桂冠。在表达祝贺之情的同时,这首诗还记录了一个比较有名的科举事件。

“一枝仙桂两回春”,是以花开两度,代指赵观文本科重复考了两回。“已把色丝要上第,又将彩笔冠群伦”,则是说赵观文第一次考试便已金榜题名,重考之后成绩更好,干脆独占鳌头,把状元头衔揽入怀中。在大唐,诗歌真是无所不在,记录下了多少历史事件,反映出了何其丰富的社会风貌、生活百态!

乾宁二年(895年)进士科考试录取结果公布之后,共二十五人榜上有名,状元得主名叫张贻宪,赵观文排在第八的位次上。对官方公布的录取结果,很多考生不服,认为主考官崔凝徇私舞弊,照顾了太多的关系户。于是,便纷纷上访维权,强烈要求重新组织考试。

见社会舆论沸沸扬扬,事情闹得比较大,为了对各方面有个交代,唐昭宗李晔便下令有关部门重新组织考试,并指定由翰林学士、著名才子陆扆,担任重考主考官。考过之后,唐昭宗还亲自调阅了考生们的试卷。这说明,唐昭宗还是很有些规则意识,以及亲力亲为的负责精神的。

据《昭宗实录》记载,审阅完考生们的试卷后,唐昭宗专门作出了一个比较长的批示。这个批示的大意如下:本科主考官崔凝原定录取张贻宪等二十五人,社会反映比较大。本皇帝审阅了本次考试的有关材料后,虽然看上去感觉符合相关规定,但依然不能排除其中有照顾请托等情况。鉴于此,本皇帝召集原定录取人员,另行指派考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重新测试,以考察其真实才学情况。既然是重新测试,自然会有取有落。本皇帝通过调阅考生试卷,认为赵观文、程晏、崔赏、崔仁宝四人的试卷,辞艺精通,文笔流畅,切合题意。卢赡、韦说、封渭、韦希震、黄滔、卢鼎、王贞白、沈崧等十一人的试卷,文词通顺,中规中矩。因此,特准许赵观文等四人、以及卢赡等十一人,共十五人进士及第。

按照唐昭宗批示中的名次顺序,赵观文便成了状元得主。根据唐昭宗的这个批示分析,本次重考只是在原定录取人员范围内进行,而不是全部推到重来。这样一来,那些积极上访维权的落第考生,恐怕就很失望了。另外,崔凝原定录取的二十五人,被唐昭宗拿掉了十个。这样的淘汰比例,还是挺高的。这也就等于坐实了人们关于崔凝接受请托,照顾关系户的猜测指责。

赵观文,乃临桂(今广西桂林市)人氏。如今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举世闻名。但在唐代,那个地方属于未开化的偏远所在,经济文化很不发达。这样的地方不要说出状元,就是出个进士,也殊为不易。赵观文不仅是位重考状元,还是他们家乡那一带有据可查的首位状元得主,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科举记录。

对于赵观文来说,能够进士及第,原本就是喜事一桩。重考居然拿了状元,让他欣喜若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的亲戚家人,以及文朋诗友等等,自然也会替他高兴不已。于是,便有了诗友褚载那首科举史上有名的贺诗。

赵观文从政后,具体任职经历不详。有关史籍称,他曾担任过侍讲学士。在唐代,侍讲学士是中书省内设机构集贤殿书院的一个官职,负责有关经典书籍的编辑整理等工作。但是关于这个官职的具体品级,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说法,估计不会太高。

赵观文为人正直,性格直率,遇事敢于发表意见。因为不善阿谀逢迎权贵,兼之遇事言辞激烈,赵观文先是得罪了大宦官刘季述,后来又不见容于奸臣崔胤。在他们的排挤打击下,对乌烟瘴气的晚唐官场深感失望、难以施展抱负的赵观文,便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官回家隐居了。此后,赵观文终生不再复出官场。

史载赵观文工诗能赋,尤擅古风,作品堪与前辈名人媲美,但作品多已散失不传。

晚唐知名诗人王贞白,是赵观文的同榜进士同学。王贞白也是个比较有意思的人物,此人有句千古流传、老少皆知的名言,因而值得做一简单介绍。

王贞白,乃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人氏。在少年时代,王贞白曾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潜心读书。在这期间,王贞白曾赋诗《白鹿洞》,用以记述自己苦读的经历心得:“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寸光阴一寸金”,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说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堪称告诫人们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的励志金句和警世格言。这样的道理、这样的话,似乎人人都能懂、人人都能张口就说出来。但是第一个说与跟着别人学着说,就是天才同常人的区别。名言不用多,一句永流传。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千古名句,王贞白便足以为人们世代铭记。

王贞白进士及第之时,只有二十岁,是为年少成名。然而,王贞白等待了七年,才等来个校书郎的低微职务。因为生逢乱世,王贞白自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三十五岁时便毅然挂冠而去,归隐田园,与诗书为伴。此后不管是谁、以多么高的地位待遇征召他复出,他都予以坚决拒绝。王贞白在利禄诱惑面前毫不动心的定力,深为人所称道。

在王贞白身上,还发生过一段关于诗的有趣故事。有一次,王贞白写了一首自感不错的诗,就写信寄给当时名气很大的诗僧贯休,请其指教。此诗题为《御沟水》:“一带御沟水,绿槐相荫清。此中(中字原为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

信寄出不久,王贞白恰巧有机会与贯休同席而饮。两人经人介绍相互认识之后,王贞白就问贯休自己那首诗写得如何。贯休说,“你的诗写得不错,特别是‘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两句很有深意。但如果深入推敲一下,我感觉用字还不够准确到位,需要修改一下。”

年轻气盛的王贞白一听,居然很不高兴地拂袖而去。对此失礼之举,大家都有些目瞪口呆。但是贯休却没有生气,他在手心里写了个字,然后握起手来笑着说,“这个小王是个明白人,我想他气头过了以后,肯定还会回来跟我商榷的。”话音刚落,王贞白当真就回来了。他对贯休施礼道,“大师啊,刚才多有冒犯了,请多包涵。我想了一下,您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把‘此波涵帝泽’一句中的‘波’字,改为‘中’字,就更贴切传神了。”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听完王贞白的话,贯休微微一笑,伸开了手掌。王贞白凑前一看,见到贯休掌心写的那个字,正是“中”。这一下,王贞白彻底服气了,遂与贯休成为忘年之交。

壹点号谷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