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变数大何不珍惜当下(温情有余却内核无力)

作者:晁水

由刘江江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的电影《人生大事》自6月24日正式上映以来,取得了亮眼的票房成绩: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电影《人生大事》票房突破1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家庭片票房和场次双冠军。

人生变数大何不珍惜当下(温情有余却内核无力)(1)

《人生大事》建立起一个关于殡葬话题的讨论空间,唤起大家对死亡教育的思考,让观众们在笑中带泪中感受温情。在这个意义上,它的出现令人惊喜。其不断攀升的票房成绩,对眼下低迷的电影市场来说也是一针强心剂。可从电影本身的质量来说,它虽然称得上是部“好看的电影”,却和佳作有较大距离。

《人生大事》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内容取舍问题——“面”铺得太开,内容满当,内核却不够有力。

它涵盖多个现实议题,除了生死观、死亡教育的主要议题外,《人生大事》中诸如刑释人员再社会化、殡葬人员行业规范、儿童抚养、家庭遗产纠纷等方面的社会议题,也均有涉及。它们极大丰富了电影的“面”,但面铺开了,又没有纵向探索。

例如电影里有些情节可有可无,品味不出它们有什么深层含义。就像刻板表现刑释人员三妹的人物形象:大金链子,走路吊儿郎当,一言不合就动手,为死者入殓时还嚼口香糖……这是简单地给人物贴上种种标签,却没有真正去走近、刻画一个人。还有老人花30万给自己办葬礼的段落,这一段情节的展开超出常识太远,不仅偏离了老年群体的普遍认知,甚至是对老人的一种无智化表现,而且与电影本身需要表达的内容并无太多关联。这些看似丰满实则可有可无的内容,除了让影片更“热闹”,对于影片的意义、深度来说难谈有何推动,无法引发观众共情、思考。

《人生大事》的另一个问题是情绪塑造有些用力,没有留白。

的确,强戏剧冲突一波接一波,观众的观影情绪确实会随着情节被调动、被“顶”在高位,容易收获好评,但问题也出在这里——若影片几乎不给观众留沉淀情绪的气口,那么,当情绪涌上来,观众还来不及咂摸个中更细微的感受,那个情绪又被接下来的强戏剧冲突冲散了。

留白也是种表达,但在卖座电影中常常缺失。因为留白意味着冒险。留白是减法,它会让节奏变缓,视线内的所见物变空,既考验导演的视界、立意,又考验演员的演技能不能抗得住长久注视,还考验观众的接受度,很多电影不愿冒险。

《人生大事》其实不是没有留白空间,它探讨的生死议题是厚重深沉的,如果它不像现在这样一味叠加戏剧冲突,而是设置一些强弱变化,节奏放缓些,那么,留白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不仅能拓宽想象与解读的空间,还能让整部电影结构更稳定、平衡,表达更深沉。

对沉寂已久的电影市场来说,《人生大事》是一抹亮色。接下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值得不断品味、有后劲儿,可以在口碑、记忆、影史中名留更久的佳作,而不只是单纯“好看”“热闹”的电影。对于这一点,导演们不妨相信观众的接受度,去稳稳雕琢,去大胆尝试。(晁水)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