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

三尾矶抚 如果说一尾守鹤诞生于日本列岛、二尾又旅渊源于西海岸的大陆,那三尾矶抚则是肆虐于海上的“舶来”怪。矶抚的原型为矶龙卷,本是传说中生活在肥前松浦的西日本近海的鱼怪,江户时代戏作者桃花园三千麿与绘画师竹原春泉斋合著的怪谈集《绘本百物语》对其已有颇为具体的描述,其绘本的形象与鲨鱼相近;而日本妖怪研究家多田克己在《幻想世界的居民》中认为矶龙卷便是日本古籍《本草异考》所载的“巨口鳄”,不过无论是鲨还是鳄,都与《火影忍者》中近似于海龟的三尾形象大相径庭。“百物语”是江户时代流行的百物语怪谈本的一种体裁,每个故事的名称即为妖怪的名称,并配以妖怪的画像作为插图,是一种怪谈集和画集相融合的作品。江户时代还有一个名为“怪谈会”的习俗,其形式与落语有些类似:点一百支蜡烛,说完一个怪谈吹熄一支蜡烛,直到一百个怪谈讲完蜡烛全部吹熄之时,妖怪就会出现。“百物语”一词后来渐渐用于命名故事的合集,但在最初则是怪谈文学的代名词,延宝五年(1677年)《诸国百物语》、宝永三年(1706年)《御伽百物语》、享保十七年(1732年)《太平百物语》等均是家喻户晓的怪谈著作,《绘本百物语》也不例外,与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同为日本怪物的经典图谱——而后者所收录的怪物中,赫然有着狸与猫又,正是《火影忍者》中一尾与二尾的原型。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1)

《百物语》插图

或许因为生活于海域,相比于守鹤与又旅矶抚的名气小了很多。村上健司编著的《妖怪事典》对其习性有着颇为详尽的描述:“每当海面上刮强烈的北风的日子,矶龙卷就会在近海袭击渔船。它会巧妙的像龙卷般从水中跃出袭击渔船,被袭击的人很难看清它的姿态。它会用尾部的细钩将人拖入海吃掉。按照当地乘船之人的说法,如果海面变色则为时已晚,这时感到的风即是矶龙卷的尾部浮出海面所卷起的旋风。矶龙卷会在顷刻之间出现,用它的尾部捕食。”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2)

三尾矶抚

可以看出,矶龙卷用“钓人”的方式捕食人类,而其尾部袭击人的样子因与龙卷风相似又使其得到了“矶龙卷”之名——矶龙卷给日本沿海地区居民留下的印象显然非常深刻,直到几百年后,纪伊半岛东部的三重县人依然将海边溺死事件形容为“矶龙卷兴风作浪”的结果。肥前位于日本最西部,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而三重县属于近畿,位于本州岛中部,由此可以探知矶龙卷在日本早已成了全国性的妖怪。对于矶龙卷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有学者认为是虎鲸,有学者认为是湾鳄——相比之下,《火影忍者》中矶抚则是一只拥有三条尾巴的灰色大海龟,其形象显然并非源于日本神话中的矶龙卷,倒更像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九尾龟”,《水浒传》中位列梁山好汉第七十五位的陶宗旺,其绰号便是“九尾龟”。中国神话中的九尾龟事实上是《史记·龟策列传》中的九洲龟,清朝清程穆衡所著《水浒传注略》中引古书《龟筮绀珠》曰“龟三千岁一尾,巢莲叶之上”——中国自古有以龟祝寿的传统,张元干《水龙吟》一词中便有“看巢龟戏叶,蟠桃著子,祝三千岁”的贺辞,相较之下矶抚却是海中凶兽,与中国的九尾龟自非同源。《山海经·中山经》中倒是记载着一种名为“三足龟”的怪物:“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3)

矢仓

三足与三尾毕竟不同,但《山海经·西山经》中还有一种三尾之兽“讙”:“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獾,其音如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不过《火影忍者》中倒真的有以矶龙卷外貌为原型的怪物,那便是原忍刀七人众成员、现晓组织“南斗”干柿鬼鲛所用的忍刀:鲛肌。鲛肌名为武器却有生命,浑身长满倒刺,战斗时能与干柿鬼鲛合体让后者变成外形貌似鲨鱼人的形态。而在故事的设定中,鲛肌曾是跟随矶抚并负责帮助三尾吸收并消耗查克拉的小鱼,其依附形式颇类似交配之后的鮟鱇鱼——或许矶抚与鲛肌曾经也正是一对恋人吧。不过,鲛肌终于离开了矶抚成为一柄令人闻风丧胆的忍刀,而矶抚则因为失去了人柱力而潜藏在湖底,正如神话中矶龙卷潜藏在海洋一样。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4)

干柿鬼鲛与鲛肌

四尾孙悟空《火影忍者》中的第四只尾兽,居然是孙悟空。“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 崖山之战后,宋丞相文天祥被押解至燕京,面对元丞相孛罗“且问自盘古至今几帝几王”的嘲问时,文天祥缓缓说出这样一句话。而面对孙悟空这个名字,恐怕多少中国人也会如此感慨:“孙悟空,从何说起!”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5)

四尾孙悟空与

自从《西游记》问世之后,孙悟空便成了中国文化中最为家喻户晓的“妖怪”。诸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与孙悟空相关的典故不胜枚举,他的老家也很容易被《西游记》迷们顺口道出: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而这,恰恰也正是《火影忍者》中四尾孙悟空的老家。四尾刚刚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如下:“我乃水帘洞美猴王,六道仙人赋予法号‘孙’,仙猿之王孙悟空。”这一句台词基本表明了《火影忍者》中的孙悟空几乎便是中国神话中孙悟空的翻版,无非中国的孙悟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悟道修成了斗战胜佛,而《火影忍者》中的孙悟空只是九尾兽之一,与中国神话中的显赫地位相距甚远。除此之外,金箍棒在《火影忍者》中成为第三代火影猿飞日斩的通灵兽的武器——当然,那只通灵兽与孙悟空一样也是猴子,名为猿魔。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6)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可以认为中国的孙悟空在此被《火影忍者》拆分成了两个角色四尾与猿魔,而四尾则与孙悟空原型更为接近——花果山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一座独具日本特色的活火山;六道仙人赋予法号“孙”也与菩提祖师的传道偶合。只是,为何孙悟空会是“四”尾呢?一个猜测是为了向前辈鸟山明的《七龙珠》致敬,在后面这一部经典漫画中,其主角孙悟空所带的龙珠正是四星龙珠。不过从《西游记》中追根溯源,却还是能找到孙悟空与“四”这个数字微妙的联系。《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中,真假美猴王相斗,连观音都无法辨别孰真孰假,只好求教于如来,如来于是道出原委:“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7)

《七龙珠》

这“不入十类之种”的四猴,由此被称为“混世四猴”,分别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弥猴。“混世四猴”仅见于《西游记》,一说灵明石猴便是孙悟空,赤尻马猴为大禹治水时擒获的水怪无支祁,通臂猿猴为《封神演义》中的的四废星君袁洪,而六耳猕猴便是那个假美猴王。“混世四猴”并非广泛流传于中国神话中的概念,但《西游记》在日本的影响却不容小觑。日本前后拍过四个版本的《西游记》电视剧,1978年版《西游记》收视率一度接近三成;除了《七龙珠》外,漫画界也衍生出《最游记》、《我的孙悟空》等作品,《哆啦A梦》甚至也推出过一部《大雄的平行西游记》剧场版——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七龙珠》,从这部漫画开始,孙悟空在日本成为强大、贪吃、耿直而又没心没肺的脸谱式人物。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8)

《最游记》

这样的人物设定有着浓浓的日本文化传统。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也有十二生肖,中国的狗与猴在日本分别写作犬与猿;与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的孙悟空相比,日本传统中猿的形象可谓毁誉参半。“猿蟹合战”中,狡猾的猴子想用柿子的种子交换螃蟹的饭团,连哄带骗地交换成功之后,等柿子树成长猴子又骗吃柿子并害死了螃蟹。在“犬猿之仲”中,狩猎人带着狗和猴子去打猎碰上了熊,猴子立马溜掉,狗则帮着主人战斗,之后狗与猴子便再不往来——虽然“犬猿之仲”后来用于形容两人形同陌路,但其中猴子终究还是扮演了不光彩的一方。有趣的是,日本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猴子为次主角,那便是《桃太郎》。与《西游记》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颇有些形似,《桃太郎》说的是桃太郎带着小白狗、小猴子和雉鸡一起前往鬼岛为民除害的故事,这里的猴子无疑是正义而矫健的。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所著的《远野物语·日本昔话》中收录了七篇关于猴子的民间故事,有表扬其智慧与诚恳的,也有嘲讽其愚蠢和贪婪的。相比于一尾到三尾,猴子在日本人眼中显得更为多变。不过,《火影忍者》中的孙悟空显然绝缘于日本的“猴文化”,其设定与《西游记》如出一辙,甚至于其人柱力老紫所擅长的“熔遁”,也有太上老君那炼丹炉的意味。与四尾合作半生的老紫最终因与族人不合而成为了云游僧人,这其中是不是也暗含了唐僧的影子呢?

火影忍者四尾兽分别是谁(火影忍者日本史)(9)

猿魔、三代火影VS大蛇丸

注:本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