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

创客猫注:在由北京海西传媒、创客猫、手工艺创作主办,凯渥经纪、文广会展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思明区人民政府指导的2018“CIMIX”中国国际影视文化投资论坛上,著名导演阎建钢、著名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绍刚、著名导演巨兴茂、光线五光十色影业总裁孙永焕、恒业影业董事长陈辉、蓝天下传媒集团总裁章碧珍围绕“从创作者的角度看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主题展开圆桌对话。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担任主礼嘉宾。

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1)

阎建钢

谈论内容的三个层次

冷凇:绍刚老师有双重的身份,既是中传的教授又是知名主持人,您觉得对于打造小成本精品概念来讲,在教学和主持实践中有差别吗?

张绍刚:我想表达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我在江湖上盛传的票房只有40万的那部电影,叫《启功》,大家讽刺挖苦我,但那个是一个好电影,至今为止豆瓣评分7.5分,那部电影的导演是阎老师的前辈。为什么那样的电影在今天会卖40万的票房,首先今天的市场是大家一窝蜂上来而不做细化的状态,那部电影不应该属于和大片竞争票房的电影,当初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就是错误的。所以,市场是否为内容的分化做好了准备?

第二个层面,刚才说到规律,我2018这一年也参加了很多节目,我刚才在问章老师,您告诉我目前市场上有多少节目制作团队。我从业20多年,遇到了这么多团队,问题出在哪里?我把它叫做“专业化”,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节目在做节目的第一天就发誓一定要做全中国最烂的节目,如果有一个制作团队有这么牛的心愿并且做成了,我认为他就是很棒的团队,但是我认为每个团队都是发自内心想做目前最好的。

但是为什么那个内容那么难?我们现在专业化的程度不深,反降。前些年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真的是阳光灿烂,机会无数,所以有无数的人进来,有无数的人天天都在谈好几亿的买卖,听着都可吓人。专业化不够,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对所谓的内容的认知不够。我和我的一个朋友最经常用的一个词叫做“底层逻辑”,这是我们两个最喜欢的词,我们每次谈论节目的时候只谈论一件事,就是这个事的底层逻辑对还是不对,很多节目的底层逻辑是不对和不成立的。当我们说到内容的时候,内容不是空泛的,不是说你有一个伟大的想法就等于一个内容。因此我想说到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当我们讨论内容的时候,对于你正在建立起来的内容框架的底层逻辑有没有想好?如果这个逻辑没有想好,就是基石没有打好,那个节目有多大的投资也不可能好。

关于小而美的问题,关于内容为王的问题,都是老生常谈,为什么当成个事来说,是因为大家着急了,忽视了我刚才说的三个环节的基础规律。

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2)

张绍刚

类型外壳不重要,把事和情讲好了就好

冷凇:巨总是演员,现在成了导演,《灵魂摆渡》是低成本好口碑。你怎么影响公司或者投资商给您投这部戏?灵异相关的题材怎么规避高标准的监管的问题做出一款爆款,你的秘诀是什么?

巨兴茂:做导演这个事是我一直最想要干的,之所以做《灵魂摆渡》,是因为拍了3季的网剧,大家反应还可以,所以公司想尝试做一个电影。公司领导和爱奇艺的负责人聊完以后,觉得电影市场并没有那么好控制,也不好拿大量的投资试水,所以我们先做了网大。但是公司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是要把它当作一部电影去拍,很多人觉得网大比较凑合,事实上我们《灵魂摆渡》的制作团队,比如美术师都请到得很多金马奖的美术,编剧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剧本。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最后它表现很好,作为制作人还是很开心的。我们的制作成本当时算是网大里面最大的成本,服装、特效预算加起来接近一千万。 所有的这些东西,全部是实实在在花在了制作的每一个部门上。

对于灵异题材怎么把握,所有的故事,包括灵异、探案,我觉得外壳不重要,主要讲的第一是事,第二是情,只要感情真挚,观众和创作者是相通的,你想说的话大家理解到了,必然会好。

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3)

巨兴茂

小成本能不能做出精品化跟题材有很大关系

冷凇:接下来的问题请问孙老师,两三年前的上海电影节,多少影视公司把自己的目标说出来,一年要达到多少,发布了一堆电视剧和电影,大潮退去之后很多都没有实现。您作为电影电视剧的创作者,从制作发行的角度,这一年多以来,电影电视剧的发展是不是良性循环,是不是小成本精品化在走?

孙永焕:上海电影节的时候确实是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公司都在发布自己的片单,好像很繁荣,但是光线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我们比较低调,没有公布过片单,这和我们的性格有关。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刚刚过去的暑期档一共上映137部电影,票房是174亿,这174亿票房实际上被11部电影占了80%的份额,剩下的20%是被100多部电影瓜分,这是很惨的,作为电影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象。

怎么样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利润或者生存下去,这是一个特别难的话题,也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我对小成本精品化特别有感触,我的电影从业经历并不是特别资深,我做了之后,没有享受过特别贵的电影投资,同时作为出品方,我会严格控制我自己的成本。比如我第一部电影《左耳》,包括此刻我正在路演的项目《悲伤逆流成河》,都是非常小成本的片子,如果你想做小成本,势必要从几个方面做考量,不可能有大演员,不可能有大制作,这个大制作指的是投入特别大,包括我的摄影指导、导演没有那么多费用请,怎么样做这个实现?就是穷则思变。

小成本能不能做出精品?有可能,和题材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选择这样的题材,小成本,但是它可以是一个大主题,比如说校园的主题来切入做电影,做校园霸凌,在中国或全世界校园霸凌的事件层出不穷,所有的案件是很触目惊心的,这打动到我。我觉得很无力,所以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选择了这个导演,选择了5个完全不知名的演员,所以我们很勇敢,也有很大的风险,我不知道能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我们很有勇气做这个事情,也特别希望在国庆档这么拥挤的档期能够脱颖而出,也是对这个题材的认可。

用流量的明星有可能在成本上控制不了,一些新演员希望有这样的机会,有好的题材,让他们有市场的空间,我们选用这些新人的时候,其实是在推陈出新的,也是为这个行业输送新鲜血液,所以这也是我愿意做小成本的理由。小成本最主要的还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如果做一个特别宏大的历史剧,我觉得小成本控制其实是不容易的,这一定是跟它的题材是相关的。

但是我觉得小,不是为了做小而小,比如说《战狼2》是56亿的票房,但是投入的时候有2、3亿或更高的成本的时候,大家觉得它是大投资,但是市场反馈回来的时候,56亿再对比它的制作成本就不大,小是相对论,不是控制在一千万以下就小,控制在3亿以内就是怎样,要变动来看。

我希望小成本做精品这个概念能推动下去,因为它代表着一个认真的态度,也代表着我们创作的理念,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去浪费。我们市场很大,我们需要更好地推动这个市场,让更多的人走进影院看到有文化有质量的影片,这是最重要的。

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4)

陈辉

每个阶段都要寻找适合当下的题材

冷凇:接下来一个问题给恒业影业的董事长陈辉,陈先生是从中小成本的影片开始创业,您在这方面的的经验多,而且是先行者,您是如何选剧本、选影片,包括您公司在控制成本博取高票房的经验?

陈辉: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大家都称为“黑马电影”,这种电影是少之又少。小成本的电影成功率是很低,其实在我的从业过程中,十多年以前,我曾经拍过一个不到一百万的电影,获得一千多万的票房,之后投入不到两千万,最终取得4点多亿票房的电影也遇到过。

以前中国电影市场没有那么成熟,类型也没有多元,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也没有那么要求高。但是随着近几年市场的发展,好电影不断出现,中国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就越来越高,相反给小成本电影的机会越来越少,小成本在任何一个时期一定都有机会,但我觉得这有一个必然性,一定要在每个阶段中结合市场需要寻找适合当下的题材,或者在这个题材中再去构建人物有共鸣的情感,具备这些东西,有实弹的投资,也可以成为黑马。

如果我们更多地把思维局限在当初的一千多万制作一部电影的话,和当下的观众会有比较大的脱节。当然,内容的东西,比如说剧本的创作,以前的整体创作成本应该来说会比较低一点,现在优秀的团队,优秀的编剧,整个成本就已经大幅增长,包括演员,和以前对比增长程度很难支撑小成本电影的结构。

当下的市场中,除了好故事之外,观众对品质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要守住一个故事,更要保证的是在电影的视觉和听觉方面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感受,只有这几个保证才能让一个电影更好。我不希望它是黑马,希望在前期的筹划和后期的制作当中,它就有一个成功所在,而不应该是一个黑马项目。

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5)

章碧珍

小成本强调的是理性投入

冷凇:蓝天下的总裁章碧珍老师是律师出身,怎么看小成本打造精品化?

章碧珍:今天我们在讨论小成本精品化,其实是在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大成本未必能够精品化,小成本未必不能精品化,但是它的核心是在于精品化这几个字,因为只有精品化了,最后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得到好的认可,得到好的回报。

我们做的节目,没有特别夸张的成本投入,这个小成本更多的其实是在强调一个理性的投入,而不是说盲目的投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我是制片人同时也是出品人,所以我有时候经常会“打架”。从出品人的角度,永远要算的账是能不能盈亏平衡,我投的钱能不能赚回来或不亏本。但是从制片人的角度,我希望更省钱,把这个项目的投入越低越好,越省成本越好,这两件事情也是博弈。因为综艺节目和电影电视剧有一定的区别,前几年大家为什么盲目投入3、4亿做综艺节目,请特别贵的明星,因为大家都很担心自己节目招不来商。

但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精品化还有一点,就是各位讲到的“专业”这个词。比如说《向往的生活》,当时第一季的时候我很忐忑,不停地问总导演,我说咱们这个节目好像也没有请特别大的咖,也没有特别闪耀的明星,在一个农家大院里,这个房子也看起来不是特别耀眼,我们要不要再去请点大咖来助阵,这样招商的时候有更好的广告客户。

但是他很坚持,这种坚持是一种底气,我觉得总导演对自己节目的底层逻辑,对于这个节目的选题,他自己是有底气的。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我们也有底气,按照他的选择做下去。但是在项目自己没有底气的时候,我只能在其他大层面上做附加分,未必这些附加分投入进去会得到回报,但是在前期的时候是不得已的选择。

这个过程中,也是接下来整个影视行业的博弈,我们要不断用一些好的作品,甚至用很合理的支出,精品化的作品,告诉大家不要盲目认为那些大成本的才是好看的,这个事情最后还是要算账。如果说大成本,但是在专业上不够的情况下,是看要赚在眼前还是长远,是亏在眼前还是亏在长远。

第一季《向往的生活》拍得很艰难,因为那个时候不是很热的题材,也不是请大热的明星,所以开始的时候广告客户、平台都很担心很质疑这个节目,第一季节目的招商并没有这么理想。

但是我们有底气做好以后,在第二季的时候有很好的收获。但是大的综艺,几个亿投资的综艺,当时因为大流量,因为大牌的明星吸引了很多的客户,但是因为本身底层逻辑的问题,只做了一季最后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大家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只有我们不断地告诉观众,告诉走进影院的观众,你再去选择影片的时候不再是以谁谁谁演作为影片标准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对我们创作者极大的鼓励,我们更愿意用合理的成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创作出更多精品化的作品。

要解决现实主义的问题,要先对“现实”有所认知

冷凇:阎老师,你之前一直是历史题材的作品相对多一些,您最近打算做一些平民、现实题材的节目,您觉得现在电视剧的创作在往哪个方向走?

阎建钢:我们老说现实主义,但我们对“现实”这两个字缺少认知,真正的现实是什么?我们今天的现实,比如说家庭剧,大家关注的已经不是婆婆妈妈的事,这么多老人上当受骗,所有人关注的是什么?是关注人生保障,我的财富能否快速增长,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上当受骗的人。

我觉得我们要解决现实主义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我们能不能准确地认知今天的现实是什么,新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新的人生课题是什么,所以我在做这个努力。

冷凇:很多人说剧本写一年,拉投资一年,电视剧的创作两到三年的周期,怎么满足之前创作中那个时效性?

阎建钢: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我们业内,说我精心打磨一个本子要8年,一方面说明你很认真,另外,一个剧本的时长和你的专业化程度有直接关系。如果你是一个真编剧,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编剧,是一个敏锐的编剧,打造剧本不需要投入那么多的时间。我们的创作都是一个集体创作,现在一个剧本的诞生,未必就是一个人,它可能是一个公司的框架,剧本创作的模式也在变化,也在团队化。

所以我觉得现实要求我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呼应观众关注,要求我们的创作不能拘泥于一种,也不是说我三年创作一个剧本就说明你不认真,不是的,还是取决于你的专业和你的态度。

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6)

冷凇

内容上的缺失可能是未来小成本打造精品化的发力点

冷凇:最近几年投资影视的市场有点混乱,也是专业化的问题,很多人不是这个行业中的,但是带着热钱进,就是作为“搅局者”,搅完之后,热钱一退,就难有精品化创作。绍刚老师,你觉得脱口秀是不是小成本精品化的唯一的出路?还有没有别的出路,包括台综网综的区别?

张绍刚:单纯从制作层面来说,台综和网综越来越没有界限了。脱口秀只是语言类节目一个特别特别小的细分品类,我做完《吐槽大会》之后,跟很多想要做脱口秀的团队说别碰脱口秀,因为做脱口秀的门槛非常高,核心动力是需要很多伟大的编剧队伍,编剧的队伍才是一个脱口秀的生命力,不要轻易碰。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一种类型只在中国活了一个月,就是“答题”类型的节目,发起方对内容的不审慎导致那个类型没有了,但不是因为类型的错,而是因为操作者的错。现在在全世界,尤其是在欧美国家,答题类节目有50年的历史。

生活服务节目,我们看全世界在大的生活服务内容领域里面,包括餐饮、生活方式,养花种树,所有的这些内容全都细分成了不同的节目内容。因此当我们今天中国电视,大家都在讨论模式的时候,我们要借鉴的是什么,我们首先需要消化的仍然是对内容多元化的一个广度和一个纬度的拓展。

今天中国的视频节目内容不是太丰富了,是太贫乏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枝独秀,那一支就是有明星参与的所有节目,而其他的叫“百花摧残”。我说到的小成本,我经常用一个词“回归”,我们需要慢慢地再去看看,我们在内容上的巨大缺失,可能恰好就是未来一两年内小成本打造精品化的发力点。

个人如何做出好的影视剧(导演出品人制片人共论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视剧)(7)

孙永焕

选择用新人就一定要冒风险

冷凇:孙总,您非常大胆起用年轻演员,选择年轻演员也面临流量风险,您怎么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怎么赌中这个年轻演员就有可能火?

孙永焕:这件事情没有办法平衡,既然选择用这些新人,就一定会冒这些风险。当我在用这些新人的时候,比如说从《左耳》用马思纯的时候,她那时候可能演过女主角,但是没有人认识她。陈都灵当时就是南京学校的校花,我们用她的时候,她一点演技都没有。事实证明,如果你的故事足够打动别人,这些演员用很真诚但可能有点幼稚的表演去打动别人的时候,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左耳》并不全是新人,《悲伤逆流成河》更是冒险,五位演员都是新人,这部戏是他们的代表作,他们从来没拍过戏,女一号是中戏的女生,还有一位是上戏的女生,还有一位女孩是我在微博上找到她的,她是一个平面模特,很符合我心目中的角色,必须要找到让大家觉得很新奇的一个面孔。

另外两个男生也是一样,一位歌手,还有一位是模特。我就是组合了这样的团队,拍了这样的影片,冒着非常大的压力,当我把这部影片安利给综艺节目的时候,这些综艺节目给我的反馈说:可以做这样的冒险,市场上可以做这样的体验,但是节目不可以。如果让他们上这样的节目的话,万一我们的收视率不行,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我完全能理解。

所以说没法平衡,既然敢用这些新演员,就要冒这些风险,也许这部电影成了,这五个人就特别好,等于是我们承担了压力向市场上输送了这些新人。如果没有成,至少我们敢于这样做。没有办法,选择这样的题材的时候,我需要18、19岁的高中生,而这样的演员屈指可数,我们不可能排队等,也不可能用熟知的面孔演绎一些角色。主要是在时间上,包括机会成本上,包括我们的预算上,所以这是一个博弈。我特别希望被市场认可,在场的人百度我们预告片的时候,你们一个演员都不认识,但是被这样的剧情打动,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们一样一起为市场输送新鲜的血液,给新人更多的机会。

新人一定是幼稚的,不能用资深演员要求他们,但是他们符合我们曾经18、19岁的样子,他不是演的,他们是真实的。

导演和演员是相通的,一个主观一个客观

冷凇:接下来的话题给巨总,您是又做导演又做演员,您怎么看待现在很多演员在出名之后都在做导演?

巨兴茂:演员和导演,一个比较主观一些,演员就通过自己的身体、表情自己去体会人物,去展现人物,把自己拿给观众看。做导演更客观一些,从监视器上看大家表演,因为有场景、环境、灯光,演员容易陷在自己里面,导演通过画面判断他在这个时候适合还是不适合。所以我觉得,导演和演员其实是相通。

电影就像造房子,选对地方最重要

冷凇:下一个问题给恒业影业的老总,我们将来会不会将恒业影业做得跟漫威那样,一个电影公司就擅长这个类型的电影,其他的不碰了,就把这个领域精耕细作,还会不会派生出别的类型?

陈辉:恒业十年前就被称之为“恐怖片专业户”,我们最早就制作很多的恐怖片,从这样的单一类型电影到现在市场观众需求的复合型电影,我们在每个类型当中都有尝试,无论是自己创作出品,还是在发行领域,都会接触。

对于恒业,惊悚影片也是恒业这么多年从发行到制作当中打造出的品牌,自身也有不错的IP,恒业在惊悚片的类型中是坚持的。我们自己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个定位,每隔两年一定会拍一部好的惊悚类型的影片,希望这种好是既叫好又卖座的影片,但是创作这样的影片是特别有难度的。我们现在开发的就是《京城81》3,其实已经两年了,还是没有找到对的方向,明年一定会看到《京城81号》3的上映。

对于市场的需求,我们开始不断尝试不同类型。电影就像造房子一样,到底要把房子造在哪个地方,规律一定要有,但是选对地方是最重要的。

(以上为创客猫现场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