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息大宗商品下跌(加息靴子落地短期内)

为什么加息大宗商品下跌(加息靴子落地短期内)(1)


摘要:美联储决定再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虽然市场对本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基本消化,但是加息决议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仍然不小。

美联储FOMC 9月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在2022年至少还会加息75个基点,直到2024年才会降息。即使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美联储加息的决心也不会动摇。这正是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与沃尔克时期的最大不同。

美联储加息缩表等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渠道可分为直接/间接,短期/中长期。一方面,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加息节奏给商品价格造成了扰动,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另一方面,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减少了货币流动性,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抑制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这是紧缩货币政策对商品价格的间接影响,也决定了在中长期内商品供需基本面的格局,在需求端抑制商品价格。在本轮商品牛市后期,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表现出现分化。其主要原因是供给端对商品的影响不同,以及商品对需求的敏感度不同。

下一个阶段大宗商品走势如何需从短、中长期和供需两端变化来看,甚至从各类商品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来看。短期内,目前美联储加息节奏已然放缓,对商品的短期扰动减少。但是年内剩余两次加息幅度仍然不确定,这是需要关注的。

中长期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跌趋势不会改变。全球经济衰退对商品的影响会日益显现。这种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未来对各类资产价格的压力可能逐渐增加。

从需求端来看,主要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需求降低,无非是不同商品对需求的敏感不同。而从供给端来看,疫情对供给端的扰动降低,但地缘政治因素对供给端的影响可能在短期内不会消退,甚至会加强。

那么受供给约束较强的油气等能源价格将在高位震荡,下跌速度将慢于其他金属商品。

国内商品价格受宏观情绪和资金波动的影响越来越来大。8月美国CPI数据再次超预期,对国内商品期货的负面影响即刻体现。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利率决议也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变量之一。

在靴子落地之后,海内外宏观数据出现一段真空期,短期内“利空出尽”的时刻或再次出现。从目前需求侧的情况来看,淡季虽未反季节性走强,但也未更加恶化。

水泥、沥青等微观指标来看,基建投资终端对商品的需求在显著增加。但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仍在压制地产用钢需求的恢复,因此我们对旺季需求反弹的高度仍相对谨慎。


正文:

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2点,美联储决定再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提升至3.00%-3.25%。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创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

美联储重申继续加息是适宜的,按计划推进缩表,称通胀仍偏高;同时下调美国2022年GDP增长预期至0.2%;上调2022年PCE通胀预期至5.4%。

虽然市场对本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基本消化,但是加息决议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仍然不小。在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后,美股直线跳水,道指跌0.66%,标普500指数跌0.67%,纳指跌0.87%。

国际油价全线下跌,美油11月合约跌1.06%,布油12月合约跌0.54%。伦敦基本金属多数收跌。而美元指数涨1.07%报111.37,续创2002年以来新高。

市场对美联储决议的担心源于点阵图释放的信号偏鹰。由于市场已经笃定加息75个基点,市场更加关注未来美联储会怎么做。美联储FOMC 9月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在2022年至少还会加息75个基点,直到2024年才会降息。未来的加息会更高幅度,持续更久。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却释放了稍微柔软的信号,美股三大股短线拉升均转涨。鲍威尔表示有意改变政策立场,并认为通胀预期似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虽然鲍威尔没有说美国将陷入经济衰退,但美联储预计明年失业率将上升0.6%至4.4%。

历史上,在失业率这样上涨的情况下,美国从未避免过衰退。美联储是在含蓄承认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事实上,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达50个基点,历史上每次出现倒挂后的未来1-2年内,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概率基本上是100%

其他金融指标或商品价格已经暗含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不过,即使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美联储加息的决心也不会动摇。这正是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与沃尔克时期的最大不同。

美联储加息缩表等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渠道可分为直接/间接,短期/中长期。一方面,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加息节奏给商品价格造成了扰动,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当紧缩预期较强时,商品价格被抑制,甚至出现快速下跌的现象。而当紧缩预期弱化之后,商品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

比如,今年7月底美联储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之后,短期内美联储加息节奏似乎放慢,美元指数回落,部分商品价格,特别是工业金属价格反弹较快。直至8月底,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的鹰派表态又对商品价格造成了负向的短期冲击。这也可以总结为,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是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回落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减少了货币流动性,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抑制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这是紧缩货币政策对商品价格的间接影响,也决定了在中长期内商品供需基本面的格局,在需求端抑制商品价格。

当然,在本轮商品牛市后期,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表现出现分化。其主要原因是供给端对商品的影响不同,以及商品对需求的敏感度不同。

首先,地缘政治因素使得供给端约束主导的能源价格走势相对偏强,比如原油和天然气。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相比于其他商品的价格呈现快速下跌的趋势,油气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震荡。

其次,铜价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对下游需求的敏感度较高。而原油对下游需求的反应比较之后。最后,在全球经济衰退时,贵金属的保值功能使得其因避险需求而走出不同的行情。

因此,下一个阶段大宗商品走势如何需从短、中长期和供需两端变化来看,甚至从各类商品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来看。

短期内,目前美联储加息节奏已然放缓,对商品的短期扰动减少。但是年内剩余两次加息幅度仍然不确定,这是需要关注的。相比以往的加息周期,在本轮加息周期开始后,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跌的速度加快,这至少反映出大幅度加息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中长期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跌趋势不会改变。在面对“通胀”这个“民主社会”的头号敌人尚未缴械时,欧美货币紧缩的步伐不会停息,甚至还会加大力度。前一段时期,强美元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的主因之一。

美联储加息对商品价格的扰动又将长期存在。而且在欧美采取加息政策后,全球利率中枢上移将使流动性环境恶化,全球经济衰退对商品的影响会日益显现。我们曾指出这种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未来对各类资产价格的压力可能逐渐增加。

从需求端来看,主要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需求降低,无非是不同商品对需求的敏感不同。

而从供给端来看,疫情对供给端的扰动降低,但地缘政治因素对供给端的影响可能在短期内不会消退,甚至会加强。那么受供给约束较强的油气等能源价格将在高位震荡,下跌速度将慢于其他金属商品。

国内商品价格受宏观情绪和资金波动的影响越来越来大。8月美国CPI数据再次超预期,对国内商品期货的负面影响即刻体现。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利率决议也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变量之一。在靴子落地之后,海内外宏观数据出现一段真空期,短期内“利空出尽”的时刻或再次出现。

中长期内,影响商品需求最大的变量仍然是房地产问题。房地产销售还在磨底:高频数据显示,9月前半个月销售面积明显低于8月前半个月,更低于8月后半个月。再考虑到居民预期对政策刺激弹性降低,即使9月为传统销售旺季,销售回暖速度可能也很慢。新开工和拿地最坏的时刻可能尚未到来。8月新开工和施工同比降幅略微扩大,环比分别降6.73%和8.93%。高温天气和疫情均影响了施工进度。

据调研反馈,以郑州为代表的地区,“保交楼”的力度较大,但进展缓慢,还未形成实务工作量。下半年房企现金流问题可能会再次凸显。8月份房地产行业各项数据中,房地产开发资金表现最好,但预计不可持续。10月地产美元债总偿还量是年内次高点,美联储加息更是加重了房企偿债压力,而地产境内债总偿还量在今年余下时间也不可小觑。

从信贷脉冲与钢材需求的关系来看,前期信贷脉冲在经历去年三季度的谷底后,自去年10月开始反弹,除去疫情因素,信贷脉冲的稳步增长也支持当前钢材需求的边际改善。

从目前需求侧的情况来看,淡季虽未反季节性走强,但也未更加恶化。从水泥、沥青等微观指标来看,基建投资终端对商品的需求在显著增加。但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仍在压制地产用钢需求的恢复,因此我们对旺季需求反弹的高度仍相对谨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