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情诗赏析(出塞:用情诗的口吻)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不知道大家在读到这句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画面?

青鸟一直以为这是一句情诗,幻想出的便是:

在一个凄冷的秋日黄昏,一对恋人在雨后出场,彼此凝望,彼此拥抱......

纳兰容若情诗赏析(出塞:用情诗的口吻)(1)

事实上,这真的是天大的误会。

读过这首词全词后,会发现,人家真的和爱情,没有一星半点的关系!

虽然这句确实是深情公子纳兰性德写的,但是创作背景却源自边塞,诉说的全是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词云: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容若情诗赏析(出塞:用情诗的口吻)(2)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是没有定数的。烽烟滚滚,角声昂昂,战马来来往往,一切都成了过往。

置身于黄沙遍地,满目荒凉的塞外,空荡的寂寞又能说与谁听呢?恐怕,也只有那萧瑟的秋风和苍老的枫树了。

可即便如此,从前这里也是发生过很多撩拨人心的故事的。它既是铁马金戈的杀伐之地,也是昭君和亲时所到之处。你看,那青冢就在那里!

曾经的一往情深到底有多深呢?不过是深山里的夕阳照过了深秋里的雨,说不清,道不明!

这首词,是我读最多次的一首词,也是我读后最不明白的一首。

纳兰容若情诗赏析(出塞:用情诗的口吻)(3)

很奇怪,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觉得这首词很酷。一边读,一边幻想自己是一个将军。手持长戈,身披战甲,乘一骑快马,驰骋于黄沙之间,保家卫国!

长大后,却被“一往情深深几许”勾去了魂。以致于,忘却了金戈铁马,只记得儿女情长!

不知是这首词本就迷幻,还是我自己误入了迷魂阵,断送了深情。

可仔细读,又觉得自己也没错!

这首词,纳兰本就是用情诗的口吻,诉说了金戈铁马!

纳兰容若情诗赏析(出塞:用情诗的口吻)(4)

他是一个多情细腻的人,在漫天黄沙的边塞,除却千古兴亡,他久久不能忘怀的还有那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昭君!

关于昭君出塞,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将其视为英雄,以一己之身,换家国安宁。也有人感慨其凄凉,只身入异族,断送一生。

显然,纳兰是后者!

在他看来,当大漠的风吹过时,那些曾经铁马金戈的杀伐早已被黄沙掩埋,不复存在!

可是,昭君出塞的凄凉,与那立于塞外的青冢,是不会轻易散去的!每当黄昏来临,心痛便会涌上心头!

这首出塞看似布景宏大,但最终落在了一个细小的落雨的黄昏,写的根本不是什么家国,就是叹昭君而已!

纳兰容若情诗赏析(出塞:用情诗的口吻)(5)

专家对这首词的解读,大多认为是感慨历史变迁。毛主席也认为是:看出兴亡。

严迪昌甚至在《清词史》中说: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了。他认为纳兰不仅在写兴亡,甚至觉得他作为纳兰氏,象征着叶赫那拉氏,是对爱新觉罗氏不满的。说他在这首词中藏着大逆不道的心!

这一次,专家们的论断,青鸟无法认同!

这首词的是一首有题目的词,叫《出塞》!《出塞》不仅仅象征着出去了边塞,也象征昭君啊!难道还有人没听过“昭君出塞”?

再说了,一首词的灵魂往往是下阕!怎能陷入铁马金戈,一味地将这首词框在上阙之中呢?

显然,纳兰是没有将目光留在广阔的塞外的。他在豪言壮语的感慨之后,将镜头缩放了,聚焦在了王昭君身上!

纳兰容若情诗赏析(出塞:用情诗的口吻)(6)

他在叹昭君!叹她的一往情深的孤奋与悲壮!叹她将悲伤永远留在了落着秋雨的黄昏里!

所以,最后我们会发现,纳兰看似是用情诗的口吻诉说了金戈铁马,实则是在金戈铁马中寻到了令他难以释怀的一抹幽怨!那一抹幽怨,便是出塞的昭君!

所以,纳兰性德没有那么伟大。比起爱国,他更怜惜红颜!

当然,这只是青鸟自己对于这首词的理解!

大家觉得纳兰的出塞,是写国,还是写红颜呢?欢迎留言。

我是@青鸟诉音尘,忧郁又明朗的小可爱,期待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