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

本文为《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系列连载的第十一篇。

在Big Swing的推出过程中,除研发团队外,另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团队是美的集团的工业设计团队。从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定位,到与竞争对手的外观区隔化,再到凝练要向消费者传递出的品牌、技术、文化信息,这些都离不开工业设计,离不开胡自强在建立美的中央研究院之初就规划的工业设计团队。

在2014年4月出台的美的中央研究院第一份《工作规划》里,除基础技术规划和海内外研发中心布局外,还规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创新平台。在创新平台的架构下,分为工业设计、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三大板块。而在2016年梳理规划出来的十大核心共性技术中,工业设计又被梳理为核心技术之一;产品创新板块主要聚焦在健康技术,把健康技术作为未来技术重点布局;用户研究则完全嵌入美的的研发体系,是产品研发创新的重要流程。

实际上,在胡自强看来,在拥有强大基础技术支撑的基础之上,这三大板块都将成为美的创新的利器,是美的打通“产品领先”最后100米的有效工具。这也正是2014年他将这三大板块纳入美的中央研究院创新平台的直接原因。

工业设计,定义品牌的DNA

2017年AWE上,笔者曾在某个企业的展台上遇到正在观展的胡自强。他打开滚筒洗衣机的洗涤剂盒,来比较他们用的蓝色与美的用的蓝色有什么不同。胡自强对工业设计的重视非同一般,这不仅是一个审美层面的问题。对于工业设计混乱的产品,胡自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它们都是孤儿产品,投放到市场的大海中,根本无从分辨它们是不是同一个企业的产品,是不是在使用同一个品牌。”

2012~2014年,胡自强在担任小天鹅主管研发副总经理时,已经深深地了解到美的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欠缺。在这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胡自强竟然在小天鹅组织了两届工业设计大赛,并统一了小天鹅的工业设计语言,锻炼和提升了小天鹅工业设计队伍。

初建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胡自强下决心在集团层面统一设计语言,建立标准,提升美的的工业设计水平,因而在美的中央研究院组建工业设计团队,在集团层面建立设计体系,从顶层搭建设计策略,做好家族化、系列化设计及创新牵引。

2015年3月,现美的中央研究院工业设计团队负责人章哲从美的厨房电器事业部来到美的中央研究院。当时的工业设计团队只4个人,从零开始搭建标准体系。以CMF标准中的颜色为例,根据当时的统计,美的那时制造体系内使用的颜色超过200种,缺乏标准体系及规范指引。“后来,我们把自有品牌准许使用的颜色限制为40种以内。”章哲说。这种颜色管理标准的制订,当然会引起各种抱怨。为了确保标准执行到位,在完成实物色板的筛选、明确标准后,工业设计联合科技管理、IT部门,在内部线上系统建立标准颜色库,将颜色管理标准固化在系统内,通过编码绑定约束新品的颜色选择,并结合管理办法及线上流程约束新增频率,同时也有序淘汰旧有颜色及相应物料、编码。当然,后来随着美的旗下品牌及渠道的增多,根据业务需求颜色数量也有所增长,但对各个品牌专用色和通用色的管理依然严格。通过4年的长期努力,美的逐渐搭建起多品牌的PI、CMF、UI规范体系。

另一项重要的“打基础”的工作,就是通过做套系原型来建设品牌家族化。当时,恰逢美的决定开拓美国市场,亟需完整的套系化解决方案,工业设计原型是整个套系工作踏出的第一步。工业设计团队开始转向接受产品套系设计的挑战,为美的在美国市场推出Big Swing设计套系原型,团队也由此进入了胡自强在小天鹅时实践的“在实战中成长,在成长中实战”的模式,合作的外部工业设计团队也从小天鹅时期的韩国团队变为全球的顶级工业设计公司——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宝马全资设计公司Design Works。

一如在小天鹅一样,胡自强仍是“不仅仅是要结果”,而是要求美的工业设计团队与外部团队、各 事业部开发、海外销售团队一起工作。这对还处于建设初期的美的工业设计团队的挑战极大,但这也是一个快速提升水平的过程。面对一个竞争激烈、容量巨大的海外市场,初次亮相的美的品牌究竟要给自己什么样的品牌定位?产品要以怎样的形象示人?要向市场传递出怎样的品牌内涵?这些都需要通过工业设计传递出去。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1)

Big Swing套系,2016年设计,2020年上市

好在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当Big Swing在2016年美的科技月核心展区展出时,在美的内部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一套产品在工业设计上结合了美式的肌肉感和欧式的平整感,是一种强调嵌入和平整的风格。这样的设计很符合美国消费者的审美,在美国当地市场的用户测评中广受认可,又与其他品牌的产品在外观上能够高度区隔。当地的渠道商LOWE'S也非常有信心将它成套呈现在连锁门店中。当然,除这一套产品外,通过这次“实战”,美的锻炼了工业设计团队,首次在研发端尤其是工业设计上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协同路径,也让团队更加自信,为后期美的在国内市场快速推出高端品牌COLMO的套系化产品以及美的品牌的套系化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2)

COLMO BLANC套系,2017年设计,2018年10月上市

2017年,在国内市场,其他企业已经开始推套系化产品,美的也在酝酿推出高端品牌。据章哲回忆,当时胡自强反复强调的是:“无论高端品牌能否推出,我们都必须在研发端做好准备,要用设计去驱动品牌建设。”这里所说的“做好准备”,正是后来COLMO在市场上推出的第一代套系化产品BLANC。

这一套系化产品自2017年上半年开始着手准备,从套系化产品中要包括哪些品类开始讨论。当然,整个过程已经比Big Swing顺利很多。2017年7月,胡自强让人把这一套“新鲜出炉”的手板样机摆在美的一次内部高管会议的会议室门口,并在茶歇时间陪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看了整套产品。这一套灰金配色又可以实现大屏交互的产品真实地摆在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的管理层迅速布局,在当年年底成立高端品牌公司,协同各事业部全力打造首套高端产品。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3)

东芝星琢套系,2019年设计,2019年9月德国IFA展发布,2022年5月在国内市场上市

2017年10月,这套产品在美的科技月核心展区展出,又在2018年美的科技月暨成立50周年大会上作为COLMO第一套产品,与COLMO品牌一起亮相,美的也自此开始在高端品牌上迈出真正的一步。有了海外及国内的示范性套系原型,接下来2019年的东芝套系便相对顺利很多。胡自强非常关注收购后东芝的发展,也亲自协调研发资源,帮助东芝团队。2019年初,在国际市场需求迅速重建东芝品牌形象的背景下,胡自强与美的主管海外业务的副总裁王建国一起决定,让美的工业设计团队支援东芝,历时半年为东芝量身设计了SAMURAI套系,并在当年德国IFA展上亮相,该套系获得reddot、iF等多项国际设计奖项,尤其在2021年获得日本GMARK评委一致认可。2022年5月,该套系衍生升级为星琢套系在国内市场发布。

当时,美的中央研究院工业设计团队还有另一个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各事业部工业设计人员一起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其中有每年一届的工业设计大赛,这也正是胡自强在小天鹅时就组织举办的“传统项目”,也有每年一届的工业设计周。“现在回忆起第一届工业设计大赛,这些年,美的在工业设计方面真的是有非常大的进步。”章哲说,“目前,美的的工业设计团队已经超过400人,其中外籍专家超过50人。在国际工业设计四大奖的获奖数量上,美的获奖数量已经近500件。”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4)

美的米兰工业设计团队工作坊现场

在发展过程中,美的工业设计团队意识到海外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要主动打破无形的边界。走出去,利用好全球的设计资源。”章哲说。2017年,美的中央研究院组建了意大利米兰工业设计中心。在美的四大海外研发中心中,意大利米兰中心定位非常特殊——这是唯一一个以工业设计为初衷建立的海外研发中心。章哲回忆,在当时,他们也考虑过巴黎、伦敦这样的城市,但最终选择了在全球工业设计地位更加重要的米兰。对于美的来说,意大利米兰工业设计中心是与全球最前沿的工业设计相连接的触角,是美的掌握工业设计趋势的桥头堡,是美的与世界顶尖设计资源合作的枢纽,是美的实现跨界融合创新的摇篮。

另外,令章哲感受深刻的是,美的在意大利米兰的工业设计团队,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的设计更有深度。比如,他们可以把背后的交互功能与外观设计一起呈现,让人的感受更加直观。”章哲说,“他们在工业设计领域有很多复合型人才来支持深度创新的实现,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回忆起来,当时美的坚持在米兰布局、投入,保持战斗力,才有了今天的诸多收获。”章哲说。

同时,在这样的实战中,美的也逐渐建立起家族化工业设计的语言和规范。美的工业设计团队与销售终端一起,在国内市场上完成了美的、东芝等品牌的定义和区格,在海外市场上完成了美的的品牌定位;另外,定义和推出国内、国外的套系化产品,为未来智慧家居做好准备。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5)

2020年美的工业设计周,胡自强与工业设计团队合影

“要去播种,要去坚持别人不理解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胡自强当时经常说的这句话让章哲印象深刻,“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后来美的推出多品牌的家电矩阵,还是新进产业的工业、医疗产品,强大的工业设计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健康,实现弯道超车的未来技术

从建立美的中央研究院之初,胡自强就对健康技术尤其重视。在他眼里,这是中国家电业能够从追随到引领,从模仿到创新的核心点。“去比较中国家电业和全球家电业会发现,我们做很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都是站在全球家电业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唯有健康技术,可以带中国家电业走上前人未走过的真正的创新之路,可以在全球领衔下一个时代。”

胡自强的逻辑是,家电最早的出现,是满足了人们更便捷生活的需求;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围绕着性能、用户体验提升,满足了人们生活更舒适、更美观的需求。“下一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是更健康。”胡自强认为,真正的家电智能化,能够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一定是与健康的主题相结合。“智能技术是建好智慧家居的高速公路,公路上跑的是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汽车,家电智能化才能真正落地,用户也能体验到高水平的健康管理。”胡自强说,“你让空调、冰箱实现对话,很难从中找到能够给用户提供的真正有粘性、有价值的服务。”另外,胡自强强调,由于智能化技术还在进一步提升过程中,家庭健康管理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真正实现“需要时间”。

正因为如此,健康技术被胡自强定义为:实现弯道超车的未来技术。

2014年底,随着美的中央研究院建制的日趋完善,张智博士终于得以从繁忙的招聘工作中脱身,专注于健康领域技术的探索。

这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不但本身过程艰难,能够坚持下来更加艰难。作为一家家电企业,美的在此之前从未在技术层面关注过健康,所以张智的团队甚至不知道用户的健康状况是什么,将健康技术嵌入家电产品更是无从谈起。

2015年春节前后,张智与团队一起,着手做健康技术的规划,从数据端开始探索,最终将重心落在饮食、运动和睡眠三大解决方案上,并以此为核心搭建健康云平台。

健康云平台首先从拿到数据入手。在硬件方面,美的自己开发了体脂秤、血压计等数据采集工具。同时,美的中央研究院还积极与三甲医院、高校等进行合作,建立自己的食材数据库、食谱数据库、运动数据库、健康知识数据库、个人健康数据库等。在依托数据的基础上,将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手段嵌入家电产品,实现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大健康的最后100米,需要有工具和方法将‘单点检测 治疗’转变为‘连续的数据监测 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相结合。”张智说。

健康云平台在理论上形成了闭环,但在2015年,人们还无法认清数据对于创新的价值,所以落地还是有难度。但是,张智与团队不断努力尝试,并和相关事业部合作,以美的的产品为基础,推出一些健康周边产品,比如养生壶上搭配的健康料包配方、电饭煲做杂粮饭的杂粮包配方,并通过事业部在产品上的烹饪曲线设计,实现了一些健康菜谱的落地。2017年AWE上,美的健康云平台甫一亮相,即获得当年艾普兰智能创新奖,这也是艾普兰奖历史上首次设立智能创新奖。作为一个云端健康管理体系的路演模型,它已经足以让人直观感受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家居健康管理的模样。在这一届AWE上,美的中央研究院还联合相关高校及企业成立了精准健康合作联盟,期望以此为平台,快速实现为消费者提供精准健康管理的产品和服务。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6)

2017年AWE上,美的健康云平台亮相,并获得当年艾普兰智能创新奖

2017年之后,美的中央研究院健康技术团队集中力量推进健康管理的落地,比如将健康菜谱嵌入美的的产品,并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实现健康食材的销售。但由于美的相关事业部对数据和服务的价值的理解参差不齐,人们对智能技术在家电上的应用也在探索之中,各个产品推进的进程也各不相同,整个过程还谈不上顺利。

2018年,张智来到美的微清事业部,专注于在这一事业部的产品上落地健康技术。“我知道在中央研究院时画出来的闭环和逻辑是没错的,现在来尝试推进一下如何落地。”张智说。不太为外人所知的是,美的微清事业部有一个“吃货研究院”,十几名员工每天都在研究营养健康烹饪技术和美味菜谱,再把这些技术和菜谱在产品上实现转化,无论在产品硬件端还是美的的“美居”APP上,都有他们推出的菜谱。他们还拍摄视频发布在视频平台上,在推动健康饮食的同时,也推广美的的产品。更让人关注的是,美的微清事业部围绕“健康”这一核心,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比如燃卡系列,可以让用户“肉眼可见”地比较出到底健康在哪里。

通过美的中央研究院和美的微清事业部两个阶段,张智与团队也逐渐打通了健康管理的“任督二脉”。“自2017年开始,我就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办的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的厨电分论坛上做有关健康技术的宣讲。5年下来,让我感触非常深。”张智说,“5年前,健康这个概念,在技术大会上只是零星出现。而2021年的技术大会上,健康技术已经深入人心、随处可见。这也可以从中体会出,自2015年起,不管美的的坚持、还是我和团队的坚持,是有价值的,这个方向虽然难,但是正确的事情。”实际上,2021年,“健康”已经成为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的四大主题之一。

用户研究,全面嵌入美的研发流程

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成立用户研究团队之前,美的只有零星几个事业部有用户研究人员,并不能发挥重要作用。胡自强深知用户研究在实现产品领先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用户研究就是创新的眼睛,它会为创新指明方向。”胡自强说,“在追随阶段,我们不需要用户研究,可以只研究别人上市的产品。但是在引领创新阶段,我们必须与用户更加紧密,将真正的用户需求在产品上实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创新是有效的、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创新,而不是研发人员的‘自娱自乐’。”

高伟2014年9月1日入职,任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户研究团队负责人。“我到岗时,中央研究院还没有几名员工,我的工作是从招聘开始的。”高伟介绍说。到了2018年,这个团队的人数达到20人,各个事业部的用户研究团队也都发展为10人左右。“一切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高伟说。

在与事业部形成互动和牵引层面,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户研究团队依然采用了技术委员会这个平台。“首先是通过培训等手段,导入比较高效、有价值的用户研究工具和方法论,让用户研究人员形成比较系统的用户创新逻辑,贯通从用户研究开始到产品上市整个流程。”高伟介绍,“其次是在集团层面建立了每个产品品类的用户体验标准。”2015年,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户研究团队推出了美的第一本《美的消费者研究指南》,在这本厚达150页的册子里,详细写明了消费者研究的工作流程、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和工具。“当时,我们还在各个事业部为这本《指南》做了大量的培训。”高伟说。

最重要的,当然是把用户体验嵌入整个研发流程之中,这也是胡自强最早提出组建用户研究团队的目的之一:让研发创新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研究到形成产品概念,再到做出原型机,再到用户测试、产品上市,每个环节对用户体验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形成产品概念之前需要用户研究,在做出原型机后需要做用户测试,在几款不同的样机出来后要做用户评价。另外,如果推出的是市场上的主打产品,对用户体验的要求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对于产品的下市管理,用户体验也要嵌入下市流程。”高伟介绍,每隔一段时间,他们还会对各事业部的执行情况进行盘点和复查。

除此之外,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户研究团队还承接了事业部的用户研究项目。据高伟介绍,在胡自强的指导和方向牵引下,通过向事业部提供项目服务的方式,用户研究团队一方面加强团队的项目实战能力,同时也能给事业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加强事业部的用户研究力量。一些事业部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会委托中央研究院用户研究团队从用户需求出发,做产品概念的导出,自团队建立以来,已为各事业部的提供了一定比例的创新概念的支持,事业部已经将其中的部分概念推向市场。

当然,让高伟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美的中央研究院联合各相关事业部的战略项目的创新。2016年3月的一天,正在开会中的高伟接到了胡自强的电话,胡自强向他提出了要做未来厨房的计划。“当时还没有‘未来厨房’这个名字,只是说,要做厨房空间的创新。”高伟回忆说。这对美的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不是某个厨房品类的单品创新”,而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对厨房这个空间进行重构,要提供未来厨房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在美的中央研究院内部,要联合工业设计团队,在外部,要联合5个与厨房相关的事业部。

高伟按照胡自强的要求提交了项目计划书,成立了联合项目组,在外部还联合了在用户洞察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并可以实现深度创新的美国斯坦福研究院进行合作。高伟回忆,整个项目的推进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户观察,项目组专家来到用户家里,与用户一起使用厨房,从而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由于未来厨房定位高端,他们特意观察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用户的使用习惯。第二阶段就是密集的工作坊创新。项目成员与外部设计师团队以及超级用户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每一场大概30~40人左右,组织了不下10场。”高伟回忆说。最终,在这一步,他们整理出未来厨房的概念。第三阶段,就是要把未来厨房的概念,形成可视化的演示产品。这一阶段是以美的中央研究院工业设计团队为主导。第四阶段是各个相关事业部承接项目,进行产品开发。第五阶段是产品落地,这一阶段需要各个事业部与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户研究团队一起进行用户验证,然后再推出产品上市。虽然直到今天,很多当时形成的概念还没有完全落地、推出产品,但是这也为最近几年美的推出相关产品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7)

2017年AWE上,美的未来厨房亮相

与健康云平台一样,同样是在2017年AWE上,美的未来厨房的可视化演示产品,也就是未来厨房项目第三阶段的成果亮相。“小美,小美,家里今天来两位客人,可以帮我推荐一桌菜吗?”现场的观众不但可以按场景需求与未来厨房交互,未来厨房中还嵌入了健康云平台的软性内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用户研究团队形成概念、工业设计团队将概念可视化、健康云平台为未来厨房输出内容,当时这个未来厨房的演示产品,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极度关注。在当时,它是美的中央研究院创新中心三大团队阶段性成果展现,而未来厨房也是胡自强当时期望为美的打造的能够真正实现全球引领、站上全球家电业之巅的核心武器。

美的研发总部(胡自强此心安处)(8)

未来厨房在2017年AWE上展出,吸引了海内外大批观众参观

现在回过头来看,对于当时仅仅成立3年的美的中央研究院来说,2017年是一个极其特殊、极其重要的年份。除了创新中心三大平台取得了美的国内第一个套系化产品、健康云平台、未来厨房等阶段性成果,同样是2017年,美的中央研究院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工业设计中心,用户研究团队联合工业设计团队和各大事业部一起在上海设立了用户研究中心。也是在2017年,美的中央研究院基础技术板块走出“零星突围”阶段,开始了以启动十大战略项目为标志的集团军作战,拥有了成规模、成建制的创新能力,美的针对国内市场的第一套套系化产品也在2017年推出。2017年,美的美国研发中心搬入现在的办公场所,高水平的建设、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使它成为美的在美国的窗口和名片,也为美的在美国市场研发出Big Swing和U型窗机这样的爆款产品。同样是2017年,在美的中央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美的战略技术论坛上,美的喊出了“站在创新之上看世界”的主题,隐隐露出美的站上世界之巅的理想和雄心。

今天看美的中央研究院的2017年,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日景象。(未完待续)

严正声明:“电器微刊”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需获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