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原因(南洋国家的噩梦)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留言评论,小编都会虚心接受的,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如果喜欢就关注订阅吧!也不要忘记点赞哦~亲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明朝自朱元璋时期就施行海禁政策,实际上这项政策是针对民间而言的,代表官方的船只在这方面并没有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明代永乐年间,以郑和为首的航海使团就曾经连续七次下西洋,远渡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险。

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原因(南洋国家的噩梦)(1)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之所以能够得到明朝皇帝的支持,主要还是源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明代的外交政策相比于元代以前有很大的改变,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朝就积极主动的发展和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取和平共处的原则,试图建构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但是不排除用武力实现威服众邦的目的。

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原因(南洋国家的噩梦)(2)

朱棣时期,基本上继承了他老爸的外交观念,不过比他老爸强的地方在于,明朝当时的经济已经比较繁荣了,在手工业,制造业等各个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有了实现繁荣的海外贸易的经济条件。这时期的科学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航海方面,罗盘的使用,海航知识技术的增加以及造船技术的长足发展都显示着海外交通的便利。在这种情况下,郑和下西洋的外在条件已经充分满足,就需要一个内在因素。

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原因(南洋国家的噩梦)(3)

寻找建文帝

这个内在因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话说当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放了把火,烧了自己所在皇宫,此后建文帝的生死就成谜了。有些人觉得他没死而是利用暗道逃跑到外国去了,有些人觉得他已经死了。至于为什么对建文帝如此耿耿于怀,主要还是因为朱棣做贼心虚,名不正言不顺。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郑和下了七次,次次都是找建文帝。再说了建文帝没死又如何,朱棣手握重兵,即便朱允炆回来也不过是一个毫无势力的废人,他能威胁到朱棣的皇位吗?

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原因(南洋国家的噩梦)(4)

宣扬国威

这第二种说法就比较靠谱了,就是要宣扬国威,显示明朝的强大,宣扬德化,让那些蛮夷国家畏惧,自愿臣服于明朝。有人就说了,每年花费大量的金银财宝,就是为了出个国门炫耀一下,这未免有点太无聊了吧!可别说,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对于显示明朝的政治和军事优势乃事关国家颜面和尊严定然不是小事。

郑和下西洋卷入战争

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途径爪哇岛的时候,正好赶上爪哇国东西两王发生内战,郑和本来想着看看热闹就好,没想到西王的士兵不小心误杀了郑和的手下,西王赶紧送上六万两黄金作为赔偿,这件事才过去。

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原因(南洋国家的噩梦)(5)

这只是郑和的一个小插曲,真正卷入内战的是在1409年,郑和这次来到了锡兰,好巧不巧,郑和登岛的时候又赶上内战,不过郑和输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觉得郑和来此动机不纯一定是来抢夺释迦摩尼留下的“佛牙,好汉不吃眼前亏。郑和没有过多纠缠而是直接航行到了印度。

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原因(南洋国家的噩梦)(6)

在印度满载而归之后又来到了锡兰。亚烈苦奈儿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完全不把郑和放在眼里还要求郑和把船上一半的财物分给他,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郑和上演了一出“围魏救赵”,锡兰军队倾巢而出,就直接派遣一只小分队直奔其老巢,俘获其一家老小。接着锡兰军队中出现哗变,亚烈苦奈儿也被郑和活捉,并抵押回国。不过,当时的锡兰只是小国,朱棣对其也没有什么仇恨,不久后又将其放回国了。

这些都是郑和下西洋中遇到一点点的事情,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在于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壮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