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素数有多少个(质数会孪生吗)

孪生素数有多少个(质数会孪生吗)(1)

如果把整数比做浩瀚的宇宙空间,那么质数所占的比例就是点点星辰!前面说过:华罗庚证明了”几乎所有的正整数都不是质数”,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the conjecture of twin primes),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即是否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是数论中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哈代-李特尔伍德猜想(Hardy-Littlewood conjecture)是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增强形式,猜测孪生素数的分布与素数定理中描述的素数分布规律相类似。

与之相关的,两者相差为1的素数对只有 (2, 3);两者相差为3的素数对只有 (2, 5)。

突破性的进展:

张益唐原来是北大数学系的毕业生,后来碾转到美国,但一直未能在学术界找到一份工作。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到餐馆打工维持生计。从会计到三明治,他都做过。后来在他的同学帮助他,找到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一份代课讲师工作后,即使在转正成为一名大受学生好评的讲师后,但他仍不是一名研究人员。

对真正喜欢数的人来说,职称和职务并不重要,比如那个业余数学之王Fermat,比任何职业数学家都不逊色!张益唐受过正式的数学研究训练,有扎实的功底,有充分的能力,知道怎么去做研究,心里也时刻揣着数学。即使没有正式的职位,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位研究数学的学者。

2012年6月,张益唐到朋友家做客时灵光一闪,找到了思考了三年之久的开启素数间隔问题的关键性的突破。用新的方法,他证明了有无穷对素数,它们相差不过7000万。他将他的新方法与新结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成了一篇论文,投稿到数学界的顶级期刊《数学年刊》。这篇论文名为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素数间的有界间隔》)。

收到这篇论文的编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所不起眼的大学做着讲师的工作,在数学的研究共同体中也不活跃,之前一篇论文还是十多年前发表的,这样的一位默默无闻的人,居然声称自己解决了一个困扰众多学者几十年的问题,引起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怀疑。他是不是所谓的“民科”?但毕竟,数学证明就是他学识的证明,他的论文写得如此清楚明白,而所用的方法又是如此合情合理,这冲破了原有的一点点怀疑。后来编辑认为,张益唐的结论很可能是对的,而他的方法对于解析数论而言,也可能是个重要的进步。

便审稿编辑不是数论学家,真心看不懂啊!于是对他的论文进行了“特殊对待”。他们请了筛法方面的大家Iwaniec教授与另一位匿名审稿人(可能是Goldston)来审核这篇论文,而且很快就有了回音。

两位审稿人都认为这篇文章没有明显的错误。实际上,评审报告中写着这样的评价:“论文的主要结果是第一流的”,“在素数分布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的定理”。从论文寄出到审稿结束,仅仅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

哈佛大学有个丘成桐教授,华人第一个菲尔兹奖得主,而邱教授又爱做锦上添花的事,于是很快邀请了张益唐来哈佛做关于他的工作的学术报告。消息很快在数学界与新闻界传开,张益唐几乎是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变成举世知名。

在张益唐的论文中,他给出的结果是,存在无数对相邻素数,它们的差相差不过7000万。据张先生(由于不是教授,这个称呼是不是委屈了!)自已说这个数据是他随手一算得出的,但这个7000万只是一个估计,并非张益唐的方法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在论文出炉后,一些数学家在吃透新方法后,开始试着改进7000万这个数据。

由于互联网的巨大效应,张益唐的论文在5月14号面世,两个星期后的5月28号,这个常数下降到了6000万。

仅仅过了两天的5月31号,下降到了4200万。

又过了三天的6月2号,则是1300万。

次日,500万。

6月5号,40万,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后来,有个华裔神童(就是林根在《自古英才出少年》的那个陶哲轩)联合的数学界的一批人,目前这个结果改进到了246!

这个进程多少有点类似于“哥德巴赫猜想”到“陈氏定理”的一个进程: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2 ”。

利用他的新方法,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Pintz指出,从张益唐的工具出发,可以得知存在一个常数C,使得对于每C个连续偶数,都存在无穷对相邻的素数,它们的差是这些偶数之一。也就是说,Polignac的猜想,起码对于1/C的偶数来说是正确的。所以,不仅素数本身难以捉摸,它们之间的差更是剧烈起伏不定。

实际上,延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如果将张益唐论文中的常数从7000万改进到2,不就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了吗?的确如此,但你不要忘记,张的工作是依赖于筛法的改进,既然前面说过,陈景润没有达到的目标,估计张的方法也不行!

张的方法,本质上还是筛法,而筛法的一大问题,是所谓的“奇偶性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一个集合中所有数都只有奇数个素因子,那么用传统的筛法无法有效估计这个集合至少有多少元素。而素数组成的集合,恰好属于这种类型。

正因如此,当陈景润做出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性结果(1 2)时,他得到的评价是“榨干了筛法的最后一滴油”。因为如果只靠筛法,是无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1 2)是筛法所能做到的最好结果。

后来的后来,锦上添花的事就多了去了,由于张的工作得到了陶哲轩的认可,那么各种荣誉便纷至沓来,张2013年获得了“晨兴数学奖”(这个奖与邱成桐有关),2014年获“麦克阿瑟”奖,现在北大终于记起了这位老校友,忙着给张颁“求是杰出科学奖”,连中科院数研所也给张辟出了一间办公室,要他带研究生!问题是,现在的杰出青年还热爱数学吗?特别是还有热爱数论的吗?

张的成就足以获得菲尔兹奖,但已不可能!至于为什么?你说呢?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林根《今日头条》中的相关篇章)

谢谢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 “北京理科王”微信公众号.

“北京理科王免费答疑群”,13811118365(lingen836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