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

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三天就是农历新年,辛丑牛年也就真正地来到我们身边啦!

我在农历腊月二十四(2月4日)给网友分享了《辛丑年》邮票珍藏册中的内容。可是当我再认真的看了看我所发内容以后,总感觉不满意:由于自己拍摄水平不高,导致所拍图片质量不清晰、内容较模糊,心里有一种对不住网友的感觉。可又舍不得删除所分享的内容,因为有很多网友都看到了,不少网友也和我互动了。本着对网友负责的态度,今天,我抽时间再详细地介绍一下《辛丑年》邮票珍藏册中的牛图,以便各位网友更好地欣赏《辛丑年》邮票中的牛图(片)和相关博物馆馆藏的牛图(片)。

期望得到网友的喜欢!

阿良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

《辛丑年》邮票珍藏册

天干地支随年新。秦简《日书》记载:“子,鼠也……丑,牛也……”十二地支各配一种动物,组成纪日十二肖物。后来,又用来纪岁,表示人的生年,积淀为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习俗。

农历辛丑,五行辛属金,属相丑为牛,金牛来做值岁官。农耕时代的人们,把牛塑造成蕴积丰厚的文化动物。生肖牛也是贺岁牛,承继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祈佑勤耕的情怀、对丰收的期待。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

《耕种图》壁画砖

《耕种图》壁画砖 【魏晋】 甘肃省博物馆藏

砖呈长方形,白粉涂底,朱红色勾勒边框,墨线描绘,红、黑色数彩。画面分两层,上层左起绘二牛驾直辕犁,一男子扶犁,中间一女子播撒种子;后有二牛抬杠耱地,男子右手拉缰绳,左手持鞭,右足踩耱。下层画面与上层相仿。右上角有朱书“耕种”二字图题。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3)

仇英《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仇英《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明】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此图布局结构依张择端作品,但局部细节取材于江南城市景象。画卷起首处青山起伏,长河蜿蜒面来,随着画卷徐徐展开,人物活动渐次丰富,放牧、社戏、婚娶、交通一一呈现。纵观整幅画面,场面庞大,情节丰富,刻画细腻,数色雅致,反映了明代中期中国江南都市的繁华景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史料。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4)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 (2-1)T奋发图强 (2-2)T牛年大吉

《辛丑年》特种邮票1套2枚,邮票面值均为1.20元。图案名称分别为:奋发图强、牛年大吉。第一枚展现了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第二枚表现大牛与小牛舐犊情深的温馨画面。全套邮票诠释了国家的期许、家庭的企盼,组合而成浓浓的新春喜庆与祝福。

王亥驯牛以载重

有一种创世传说融合生肖文化元素,所谓子鼠开天,丑牛辟地。先是鼠咬破宇宙混沌之气,分开清阳与浊阴;牛继之,拓展原野大地。天地开辟才有人,才有万物化生。这乾坤源起的漫想里,牛居功至伟,得益于其农业耕畜的角色担当。

牛是反刍类家畜,品种有黄牛、水牛、牦牛等。黄牛又可分为秦川牛、南阳黃牛、鲁西黃牛、晋南牛、蒙古牛、延边牛、复州牛、江南荡脚牛、海南牛、邓川牛等。在我国,饲养乳用牛也有久远的历史。

牛由野牛驯化而来。早期养牛的史迹,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已有发现。新石器时代,稻作初兴的河姆渡人已在驯养水牛。王亥服牛,是关于养牛的古代神话传说,《易经》《天问》《山海经》都有涉及。夏朝末年,殷商首领王亥善于养牛,曾赶牛渡黄河。殷商甲骨卜辞多有祭祀王亥的记载。据考证,王亥祭礼隆重,不仅因其为商朝先祖,还在于王亥驯牛,驾牛以载重,与大禹治水、后稷稼穑一样,是以创新发明造福生活的圣人。王亥服牛,是中国养牛文化史上的重要一页。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5)

牛首纹立鸟青铜镈

牛首纹立鸟青铜镈 【商】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镈上立环钮,器体立面呈梯形,截面椭圆,口平。器表满布三层花纹;主题是浮雕牛角兽面纹,面朝下,宽鼻,小耳,双牛角内卷成圆形,围抱一燕尾纹组成的圆环。浮雕纹饰之上阴刻雷纹,周边为燕尾纹。身两侧铸凸星棱,与舞部连接处各伏一小嘴,突目鸟。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6)

鎏金铜双牛饰牌

鎏金铜双牛饰牌 【汉】 辽宁省博物馆藏

青铜铸制。整体呈长方形,宽边框,上有菱形回纹带,图案为直立的双牛,身肥体壮,低首甩尾,自由安闲,似欲见草而食。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7)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二)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二) (2-1)T奋发图强

牛郎牵牛主农事

牛是重要耕畜。宋代描写耕牛犁田的诗句云:“牛力轻万钩”“课日引耒耜”。牛的挽力大,牛与犁的结合,创造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这古语伴着耕田牛融入牛郎织女星辰神话。《诗经·小雅·大东》云:“豉彼织女”“睆彼牵牛”;汉代诗歌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牵牛星又称牛郎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代代传讲,缠绵悱恻。然而,如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言,古人命名这一对星宿,本旨是“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古人关于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社会理想化为牛郎织女传说,将那男耕女织写上星空。

孔子有个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这凸显农业文明色彩的名字,带来古代造神奇事,冉耕竟被奉为“牛王”。

耕牛的民俗化造像是泥塑敷彩的春牛。百姓备耕,官府劝耕,立春鞭打春牛。民间传统年画《春牛图》还印有吉祥话:今日打了春,年产保十分,庄稼收得好,买卖发万金。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8)

《耙地图》壁画砖

《耙地图》壁画砖 【魏晋】 甘肃省博物馆藏

砖呈长方形,白粉涂底,土红色勾勒边框,墨线描绘,红、黑色数彩。画面绘一男子身着红领右衽长袍,左手持鞭,右手持缰绳,站于二牛抬杠耙上耙地。黑牛回首反顾,白牛用力前行,共拉红色齿耙。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9)

彩绘木牛拉犁

彩绘木牛拉犁 【汉】甘肃省博物馆藏

木牛为头、角、耳、身、四腿、尾分别雕刻后黏接而成。躯体浑圆健硕,牛通体施黑彩,白彩匀绘眼及络头,双角弯扬,硕颈屈背,四足蹬地,尾下垂。犁为直辕式,由犁、辕、扶手等三部分组成,辕较长,铧头宽大,墨绘。犁与辕之间有支撑,卵眼套合。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0)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二)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二) (2-2)T牛年大吉

牛背牧童诗意浓

紫气东来,骑青牛的老子经停函谷关著书,这是《道德经》的缘起;怀揣抱负,周游列国,明清《圣迹图》里的孔子乘牛车。骑乘代步,牛是人类的好伙伴。

孔子的时代,车分大小,牛拉的车叫大车,马拉的车为小车。魏晋之际,牛车曾备受追捧,进入帝王出行的车队。养尊处优的士族阶层喜欢牛车走行平稳,车厢大,有凭几,不仅乘坐舒适,遮篷布幔还增添了私密性。曹操《与太尉杨彪书》中写道,“今赠足下画轮四望通七香车二乘”。那是装饰豪华、涂以多种香料的牛车。“七尺发犹三角梳,玳牛独驾长檐车”,唐诗里的牛车也不寒酸。

牛背牧童诗意浓。唐朝杜牧那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古今传诵人人晓。宋代陆游《牧牛儿》诗云:“溪深不须忧,吴牛自能浮。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寒雨山陂远,参差烟树晚。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乘牛渡水,牧笛横吹,于远山烟树的怡然中,拉开长镜头。河北歌舞小戏《小放牛》中,村姑与牧童边舞边歌:“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牛角还可挂书,是唐代青年骑牛路上读《汉书》的情景。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1)

淡黄釉牛车

淡黄釉牛车 【隋】 辽宁省博物馆藏

牛与车轮模制,灰白胎,施淡黄釉。牛身与车轮部分饰黑花。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2)

红木雕童子牧牛

红木雕童子牧牛 【清】 安徽博物院藏

名贵红木雕成。卧牛回首,张口,似发出叫声。一顽皮牧童左手拉缰绳,爬上牛背。雕刻精细,刀法娴熟,形象生动逼真,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3)

骑青牛老君铜像

骑青牛老君铜像 【明】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骑牛老君铜像多为道教供奉,老君即老子,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西行。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4)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一)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一) (2-1)T奋发图强

崇牛爱牛古风淳

古人提倡以农为本,由此产生了重视耕牛的意识。崇牛爱牛,古风淳朴。对于无数次耕开春土、牵来金秋的牛,民俗送以雅号“黄毛菩萨”。宋代《清异录》记:“老农不杀牛”,并言“天下人吃用,皆从此‘黄毛菩萨身上发生”,可见牛在庄稼汉眼里的地位。

耕牛有功,人们为牛设节曰。牛王节、牛魂节、牛生日都成了岁时民俗的内容,更有“过牛年”的习俗。清代《广东新语》记:“韶州十月朔曰,农家大酺,为米糍相馈,以糍粘牛角上,曰牛年。牛照见水影而喜。是曰,牛不穿绳,谓放闲。”耕牛辛勤有功劳,值得人们一年一度为牛“过年“,奖个逍遥自在的“放闲日”。这以德报德之中,包含着农人对牛的爱惜。

风俗重牛,民重官也重。《汉书》记,龚遂任渤海太守,正赶上闹饥荒。龚遂劝农,出实招,干实事,劝民买牛。见有持刀带剑者,也动员他卖刀买牛。结果是“吏民皆富实”,案件诉讼减少。后来,“龚牛”传为典故,苏轼诗里写到“我正买龚牛”,“龚牛”代表着农为本、务正业。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5)

三彩立牛

三彩立牛 【唐】甘肃省博物馆藏

牛身施褐色釉。昂首挺立,短角横伸,双目圆睁,颈粗短,尾下垂,呈站立状。牛身肌肉发达,体形健壮,是三彩雕塑艺术的精品。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6)

红陶牛俑

红陶牛俑 【唐】 常州博物馆藏

红陶质,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低头略向左偏,两眼圆睁,短角圆耳,颈部皮肤有皱褶,大腹便便,四肢粗壮,短尾上翘搭于左臀,腹部中空。此牛俑保存完好,造型逼真写实,极具动感,是一尊珍贵的唐代动物塑像。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7)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一)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版式一) (2-2)T牛年大吉

铁牛镇水期安澜

十二生肖,乃一组经过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浸染的地支符号。铁牛镇水古俗,由此而来。丑牛属土,五行土克水;古人相信龙司水,辰龙属木,铁牛又契合五行金克木之说。江河湖畔铸铁牛,以期镇波安澜。

四川都江堰是水利史上的杰作。相传蜀地郡守李冰化为牛,人水战胜蛟龙,江堰始固。明代治理都江堰,曾在迎水之冲鱼嘴处铸铁牛两尊,当时的《铁牛记》特意渲染“二丑峥嵘”,夸耀震慑力。

山西黄河蒲津渡遗址的唐代开元铁牛,气势恢弘,令人震撼。长冮之险在湖北荆州,清代时大堤各险段曾铸铁牛,如今郝穴镇尚有遗存。江苏洪泽湖边,康煕年间铁牛铸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准扬……”铁犀也称铁牛。河南开封有个铁牛村,明代所置铁犀今仍在。湖南茶陵洣冮铁犀,人称铁牛。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铜牛,上铸铭文:“夏禹治河,铁牛传颂”“金写神牛,用镇悠永”,为乾隆帝所撰。文中“象取厚坤”,言及《易经》牛象坤,为大地的象征,是为铁牛镇水又一例证。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8)

颐和园铜牛

颐和园铜牛 【清】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皇帝依照古例,命人铸造了一只铜牛,置于昆明湖东岸,并于牛背上题《金牛铭》,其铭文曰:“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金写神并,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19)

SB(58)2021《辛丑年》小本票

SB(58)2021《辛丑年》小本票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0)

小本票内容一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1)

小本票内容二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2)

小本票内容三

黔滇地名话生肖

生肖邮票原地戳的搜集,黔滇两省最受关注。贵州牛场、云南牛街,均以生肖牛冠名。

贵州一些地方,常见这样的“场”字地名。“场”是当地人对于集市的称谓。明代《豫章漫抄摘录》载,“以丑、卯、西日为市,故曰牛场、兔场、鸡场”。当年以生肖纪日,集期牛日,称为牛场,渐渐成了地名。清乾隆年间,《黔苗竹枝词》诗句云:“记得牛场又狗场”。道光时《度黔杂咏》记,集市“子日为鼠场,丑日为牛场”。

在云南,集市以街相称,古时生肖纪曰,留下鼠街牛街之类地名。明代万历年间《滇略》记,集市“谓之街子,以其日支名之”;天启年间《滇志》也记,“十二辰相递,十二日一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云南行商,“今日赶鼠街,明日赶牛街,后日赶虎街,或间一二日或数日赶一市集”。据统计,云南近200个生肖地名中,有牛街17个。

十二生肖广泛融入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黔滇两地的生肖地名可谓花开双朵相映红。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3)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 【战国】 云南省博物馆藏

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器物主体为一头大,呈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4)

牛纹铜鼓

牛纹铜鼓 【西汉】 云南省博物馆藏

钢鼓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打击乐器,其形状多是“上宽而中狭,下则敞口”,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是这些地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5)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首日封

2021-1《辛丑年》特种邮票首日封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6)

齐白石《水牛图》

齐白石《水牛图》 【现代】 辽宁省博物馆藏

立轴。水墨画水牛沐浴。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7)

徐悲鸿《水牛入浴图》

徐悲鸿《水牛入浴图》 【现代】 辽宁省博物馆藏

纸本,扇面。水墨画水牛入浴。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8)

李可染《牧牛图》

李可染《牧牛图》 【现代】 天津博物馆藏

图轴。此件作品中水牛主要以深浅不同的墨块造型,结构准确,步态生动。牛角和牧童用线古拙,极具力度感。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29)

“辛丑年”主题个性化邮票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30)

T.102《乙丑年》特种邮票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31)

2009-1《己丑年》特种邮票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32)

1997-1《丁丑年》特种邮票(2-1)T金牛奋蹄(2-2)T牛耕年丰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33)

1998-21《贺兰山岩画》特种邮票(3-3)T公牛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34)

T.75《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8-4)牛首夔龙纹鼎

辛丑牛年新年文物联展(辛丑年赏邮牛)(35)

《辛丑年》邮票珍藏册

岁次辛丑金牛来

牛的形象,经商代人娴熟的刻写,如一幅幅线条美妙的简笔画,成为甲骨文中的常用字。铸以青铜,牛尊、牛形觥、牛方鼎,还有七个翘角牛头纹饰的伯矩鬲,凝聚着古人的审美与畅想。东汉画像石,刻下二牛一犁耕田的场面。南朝画像砖,勾勒篷幔高敞牛车的模样。唐三彩、宋雕塑,写实的、浪漫的,留下风格多样的牛造型。唐朝《五牛图》状物生动,当代《牧牛图》意境淡远,艺术视野里牛是常客,从远古到今天。

诗情画意,也寄情怀。画家李可染以“师牛”名室,“崇其性,爱其形”,画牛不倦,曾题画“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器宇轩宏。”历来称誉“老黄牛”,恰可引此为注解。

岁次辛丑,金牛来了,第四轮牛年生肖邮票来了,新春的吉祥物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催人,有俗谚:“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对懈怠,不妨斥一句:瞧那熊样;进取图强应称赞,竖起大拇指:好牛!


资料来源:2021金牛奋蹄拓福春 《辛丑年》邮票珍藏册(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品)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