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小朋友是天真善良的小天使。

但是,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儿童表现出可怕的行为:他们揪掉蜻蜓的翅膀,扭断小鸟的头,折断兔子的腿,把小猫扔到河里,看着它们活生生地淹死,有的干脆把小动物一脚踩死……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1)

孩子展露出残忍的一面的时候,通常正常的家长都会害怕、担心,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实际上,很多时候导致这样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疏忽所导致。

“我要把这些蚂蚁都踩扁”

兰兰是个四岁孩子——鸿鸿的母亲,前一阵子夏季蚊虫变多,兰兰家时不时会发现几只小虫子。而鸿鸿就是兰兰的救星,在家里的任何虫子他都不怕,都能“保护”妈妈把虫子杀死。

一开始兰兰还会夸奖孩子,但逐渐的兰兰发现了不对劲。鸿鸿不是为了保护妈妈才去杀掉害虫,而是他的本性就喜欢残忍地伤害这些动物。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2)

在家里看到小蜘蛛或者小蟑螂,鸿鸿一准的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脚。在看到虫子死了之后,还要反复确定是不是死透了,并且非常开心。

在外面公园玩儿的时候,看到小蚂蚁,也总是嚷着要踩死他们,不但如此,还要跟到蚂蚁洞去灌水。

这让兰兰非常后怕,自己家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残暴的一面呢?这慢慢地成了兰兰的心结,她也不知如何处理才比较好。

为什么孩子会有一些残忍的行为?

1. 好玩和好奇心

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动物,常博得孩子们的青睐,因为小动物活蹦乱跳的姿势,符合孩子的好动、形象性强的特点。

然而有些孩子却与众不同,他们看见小动物就想抓住它,一旦抓到手就非常残忍地将其翅膀揪掉、头扭掉,把兔子或猫的腿折断,扔到河里,看着它们活生生地淹死,有的干脆把小动物一脚踩死。

其实这两种孩子虽然做法不同,但都有个相似的原因:好奇。对于那些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引发的残忍行为,应常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收集和制作动物标本,并结合标本给孩子讲解有关的知识,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3)

2. 不明白生命的重要

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在小的时候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生死,自然也理解不了什么是生命。

而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哲学性的命题了。为什么小汽车没有生命,但小猫咪有?为什么我可以摔小汽车,但不可以摔小猫咪?为什么花朵不会动,但它也是有生命的?

这些问题可能在孩子“十万个为什么”阶段孩子都问过家长。这正代表孩子对这个世界是未知的,不理解的。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还有欠缺。自然也缺少了同理心和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4)

3. 性格的倾向

即便在攻击性较强的美国,也并非每个人都有暴力倾向。而在热爱和平的中国人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善良、合作和乐于助人。在同一种社会文化中,攻击性行为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家帕特森(Geraid Patterson)及其同事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理解的:攻击性高的儿童通常生活在能够培养敌意和反社会行为的家庭环境中。也就是说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经常吵架、家暴的家庭,养成的孩子也会是暴力的。很多时候孩子的样子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家长不及时做好纠正,影响会被一直放大!

1. 性格残暴

小事情不纠正,大事情就纠正不过来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儿童时期家长不管束孩子们的残暴行为,长大了孩子就会变成心灵扭曲、性格残暴的人。冷漠,不懂得关心别人等都会我按成自家孩子的特性,难道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吗?

对小动物的残忍,就是孩子心理阴暗的小小缩影,这样残暴的一面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放大。孩子小时候会视家长作权威;而长大后便会愈加为所欲为。

这样的行为不改正,不帮孩子养成一个和善的性格,将来必定酿成大祸,到时候可是后悔也来不及的。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5)

2. 解决问题很极端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孩子做出极端的行为。而残忍行为的放纵,正是对极端行为的培养。

轻则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重则在孩子上大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社会版面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因为分手就杀人、泼硫酸,这难道不就是极端行为所影响的吗?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6)

3. 被朋友厌恶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一个残暴的人必定对身边的朋友也不会有同理心。朋友之间的友爱都做不到的话,走怎么能长久的维持友谊呢?况且,这样的人浑身都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恐怕连朋友的很难交到。

《进化心理学》观点提出,人之所以会厌恶一些人和事,是一种自我的保护机制,从而可以让内心感知中去规避掉一些对自己生命的威胁与伤害的可能。

当面对一些性格乖张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比如暴躁等行为,就会让人本能产生不适的情绪,引起人自身的不舒适与危机感意识的产生,使我们出现情绪不舒适的感受,从而产生厌恶的本能。

面对孩子的残忍行为,家长需要如何处理?

1. 让孩子认识生命的意义

认识生命,敬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延续的前提。生命教育确实很重要。让孩子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

一本好书未必能找到对生命最完美的解释,也未必能回答孩子的疑问,但它能提供一个“体会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打开情感的出口和入口。

一本好书,一个生动的故事,可以是动物作为主角或第一视角的,也可以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希望书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生存态度,了解生命的意义,为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7)

2. 教会孩子正确的发泄方式

对于父母来说,愤怒是一种代价很高的情感,为了物有所值,没有益处的话,还是不要随便发怒的好。

怒气应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应该能够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

因此,我们不应该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痛责孩子,这只能让他们的行为变本加厉,从而让我们怒火更盛。我们并不想引起或者延长愤怒、违抗、还击和报复。

相反,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我们的观点,让阴云消散。因此在教育孩子正确发泄情绪的第一步就是家长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或者帮助孩子处理问题,在孩子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及时鼓励,帮助他往优秀的一面发展。

孩子喜欢逮虫子怎么教育(孩子喜欢踩虫子)(8)

3. 教孩子换位思考

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中抓住时机,利用孩子犯错误的契机,让孩子学会宽容。

父母应该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认识到自己只是普通的一员,不应享受更多的特权,别人也有价值,也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孩子能学会懂得换位思考,他会变得善解人意,使自己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以后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受点儿“教训”,激发孩子的同理心。这样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他物。

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完善,如果没有大人的正确引导,在自己感到有趣的情况下,会做出很多出格残忍的事。

比如网上看到的熊孩子推孕妇只是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更严重的是很多未成年罪犯,他们做出犯罪行为不计后果,就是因为心里没有形成完整的善恶观。

还可能是因为有的孩子比较早熟,对有的人有的事有报复心理,即使有的人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冲动下,也会做出残忍的事。

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各位家长们已经要用心,再用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