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

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甲基化,谁是真正的肿瘤早筛小趴菜?

PS:结论可能跟你以为的不一样

——前言

抽血验癌因其便利性是很多人心中癌症筛查的“终极解决方案”,仅次于请大师算命。

而血里面跟癌症相关的,主要有七种信号,业界称之为:癌筛七子。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1)

这里面的蛋白标志物,也就是常说的肿瘤标志物,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如果从1847年的Bence-Jones protein算起,肿瘤标志物已经是妥妥的百年老店了。

时至今日,肿标几乎在所有的健康体检套餐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是全民体检中癌症筛查的“标配项目”。我做过不少用户访谈,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癌症早筛,但说起来肿标,“哦哦,做过做过,体检里面带的嘛”。

而通常百年老店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户默认它、机构推荐它、新玩家鄙视它。

没错,业内人士提起肿标经常是一脸不屑:就这性能也能做早筛?

那么:

  • 肿瘤标志物的性能真的垫底吗?

以及:

  • 它卖得好真的只是因为便宜?

这一次不建议直接跳到文末,因为看了结果就容易忘记过程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2)

01

肿瘤标志物是小趴菜吗?

肿瘤早筛的核心是:早。

而“早”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肿瘤治疗的大部分痛苦来自于晚期的长期化疗或药物治疗,因此如果要相对科学的定义这个早,通常应该指的是“可适用于手术治疗”,也就是在肿瘤长到30-50mm(约II期)前检出癌症信号。

以这个标准来看,肿瘤标志物究竟是个什么水平?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在2022 年6月刊发过一篇《液体活检在癌症筛查中的现状及展望》,里面有一张图可以作为一个开篇的概述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3)

看上去肿标似乎在“发现早期癌症”上并不太理想,不过这么单拎出来看有点不客观,任何一个技术是否够好要看同台竞技的对比——当然不是和PPT上的数字对比。

所以我找了两个公开发表的肿标和早筛新技术同台竞技的临床试验,一个是2020年Thrive的DETECT-A,一个是2022年BNR的PROMISE。一个前瞻性研究,一个case-control研究,“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都覆盖了。大概类似于在泳池和大海分别评估一个人的游泳水平吧。

DETECT-A:16个突变基因vs 9个肿标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4)

作为新技术代表之一,基因突变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用药伴随诊断,那么似乎顺理成章的,它应该可以用来做早筛。

可惜,在DETECT-A中,这个“又贵又高精尖”的基因突变比肿标似乎并不如。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5)

这个前瞻性临床试验总共找出了26个肿瘤患者,其中基因突变贡献了15个,肿标贡献了12个,有1个重叠的。光看数字似乎基因突变还不错,但掰开来看看就会发现基因突变输的有多惨。

在基因突变发现的患者中,确诊时的分期分布:I/II/III/IV期:1/1/7/6个,非常偏晚期。

在肿标发现的患者中,确诊时的分期分布:I/II/III/IV期为4/2/1/3个,偏早期。

这么一看,在基因突变面前,肿瘤标志物不是价廉,而是物美价廉。当然这里面也有比较出乎意料的,比如肝、胰腺上肿标全部miss,要知道AFP甲胚蛋白和CA199可是体检标配。

PROMISE:49万个甲基化位点vs 16个肿标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6)

俗话说大力出奇迹,甲基化显然深谙其道,所以这一次走来的是49万个甲基化位点的一个组合拳。顺带捎上了一个100多基因的突变继续鞭尸。

这是一个9癌种(肝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胆道癌和头颈鳞癌的验证研究,Case-control相比于前瞻性研究的好处是可以在更大的样本中直观的评估“静态性能”,结论如下: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7)

首先,基因突变用于癌症早筛继续被证明是最拉胯的选择,I期敏感性只有28.6%,II期也只有33.3%,全部垫底。果然,不会游泳的人在海里不会游并不是因为风浪太大。

肿标的表现略好,至少比基因突变强,I期敏感性32.1%,II期敏感性38.6%。

甲基化的表现让人惊喜,完全可以一打二,I期敏感性66.7%,II期敏感性73.7%。

受限于文献检索水平,我暂时没有能够找到更多的临床试验,欢迎朋友们留言补充。

不过似乎结论不难得出:

肿瘤标志物的性能大概处在一个中不溜的位置上,虽然做不到“性能为王”,但也绝对不是“毫无用处”。

02

爆款顶流,全因价格便宜?

和动辄数千的新技术相比,肿瘤标志物是真的便宜,16个肿标也就1000元左右,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它卖的好的原因归咎为两个字:价格。

但是,真的只有价格吗,除了价格还有什么?

用户做癌症筛查的本质是对自己认知到的风险进行管理,而肿标撬动市场则是充分利用了风险管理中的情绪杠杆,还是两个。

  • 幸存者偏差

肿标的性能决定了也许它会漏掉很多,但一定也能找到一些早期癌症,也一定会有人因为肿标发现早期癌症而“快速且简单”的治愈。

而癌症在大家的心中是个重症(关于这一点,可以看看悬崖模型the Cliff Model)。因此在癌症筛查上,会出现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每一个“真阳性”案例都会在人传人的过程中被不断的加工、放大,从而在很多人心中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印象:这玩意有点用哎。

这就给下面的一个杠杆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 自我认知偏差

用户做风险管理的行为动机是:不同级别的风险用不同级别的管理工具。

做癌症早筛的公司有一个不太好的惯性毛病:看谁都是肿瘤高风险。

你中午外卖喜欢吃的麻辣烫?食管癌高风险啊。

你大前天吃了火锅?还有毛肚?胃癌肠癌高风险啊。

你平时喝点小酒?不得了不得了,全身癌症风险都增加了。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自己是高风险,按头安利也不行。但不是高风险并不代表人不恐惧,另一个事实是,人人都恐惧癌症。

这个时候,肿标就成了一个“最佳安慰剂”——我不是高风险,所以我不需要用高级别的管理工具。但我又不愿意坐以待毙,所以如果有一个价格便宜点又有点效果的工具,我还是想用用的。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恰好需要,我恰好专业,仅此而已。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8)

03

话已至此,其他癌筛五子该怎么做?

简单来说:先别野心那么大,一上来就想着去颠覆肿标的市场。踏实做好三件事,总有一天也许能变成顶流的。

  1. 找到自己的种子用户:去找那些“自我认知就是高风险”的人,他们会天然想要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2. 放大幸存者偏差:利用各种渠道把你真正帮助到的种子用户的案例给扩散出去,传的越远越好,别在乎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缺失,这事儿重在留个印象。
  3. 提供认知修正工具:让那些真正“高风险而不自知”的人有一个愿意接受又不麻烦的方法去接受这个事实。

说到这第三点,有个很好玩的跨界案例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来自深圳的孙先生和瑞泰保险的理赔纠葛,看看为什么孙先生会“饱和式攻击”的购买重疾险,就明白了。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9)

至于为什么只剩五子,因为我单方面宣布把基因突变除名了。

04

结尾

几乎所有做肿瘤早筛的公司在谈论自己技术的时候都喜欢顺带踩一踩肿标,然后用充满不屑的语气说:站在用户的角度,肿标就不适合做早筛。

我很为用户着急,毕竟这么多人跟他们抢地方站,用户只能被逼着去学悬浮术了。

不过,肿标从不正面回应,只留给这个人人垂涎的早筛市场八个大字:

卖爆了就那么回事。

胃癌吃什么辅助最快(你以为的小趴菜)(10)

来源于有趣的胖子万里挑一 ,作者有趣的胖子本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