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孩子专注力(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随着科学育儿的兴起,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玩耍时,不要打扰孩子,尤其是不要打着爱的名义给他们递水拿水果,问东问西的。可是,有一些父母会陷入另一种误区,既然不要我打扰孩子,那我就让孩子自己玩,我坐在旁边玩手机就好了。父母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变相地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培养一个孩子专注力(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1)

一些父母就困惑,什么时候让孩子自己玩,什么时候不去打扰,什么时候介入孩子的玩耍,什么时候和孩子互动?

过去,我觉得这个没有固定答案,需要靠父母自己去做观察者,去判断什么时候让孩子自己玩,什么时候介入孩子的玩耍,和他们互动。悠悠妈在《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书中的观点让我豁然开朗。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书中讲道,当孩子自己玩得很满足,没有寻求大人参与,我们就不打扰,让他自己玩。当孩子玩耍时开始叫妈妈,邀请大人一起玩,大人的加入和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游戏有利于孩子的专注力的培养。

家长想知道啥时候介入,就要判断临界点在哪里,了解孩子的投入状态。所谓的投入状态就是孩子对某个玩具或者某个人表现出了好奇,兴趣和愉悦之情。行为层面上,孩子会表现出热情、活力、有浓厚的兴趣。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卡萨里实验室指出,孩子的投入状态可以分为五级:不投入、一旁观看、只关注物体或者人、被支持、主动协调,投入状态的级别越高,孩子的专注力就越好。

培养一个孩子专注力(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2)

级别一:不投入,孩子很无聊

所谓的不投入状态,是孩子无所事事的状态,不把注意力放在某个玩具上,也没有和某个人互动。要么发呆,要么大哭大闹求关注。

二宝因为不喜欢在餐椅上,我们吃饭时,就会把他放在玩具垫上让他自己玩。他玩一会,看到我们都在餐桌边,没人和他互动,就会故意扔玩具,把盒子玩具全部扔出去。看到我们没反应,他还会咿咿呀呀地呼唤我们。

这时候二宝就处于不投入状态,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不专心,批评他或者不管他,反而会强化孩子的不投入状态,让他觉得自己不好。

如果我们在此时及时地回应他,把他抱在餐椅上,告诉他我们在吃饭,和他交流,给他拿些可以吃的婴儿溶豆、米饼给他吃,会帮助他脱离不投入状态。同时,这也可以养成吃饭在餐椅的习惯。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无所事事或者求关注时,我们不要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问题行为”,而要看到时孩子周围的环境没有满足他的需求,我们应该给他们准备合适的材料,向孩子示范如何玩,做给孩子看,帮助孩子脱离无聊不投入的状态。

级别二:一旁观看

所谓的一旁观看,就是孩子对别人进行的活动感兴趣,站在一边观察。

瑶瑶两三岁时,在小区公园玩,遇见不熟悉的小朋友在滑滑梯玩,她就一直站在旁边观察。我就坐在旁边观察她什么时候主动加入,发现有一个小女孩对着她笑,她也对着那个小女孩傻笑了一下。等到那个小女孩滑下来,她们两个就一起说话玩耍了。

培养一个孩子专注力(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3)

很多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一起玩耍,不需要正式的招呼或者条条框框,因为太过正式的招呼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只要她们相互笑一下,或者做相同的动作,跟玩几趟,就很默契地在一起玩。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书中讲道,孩子进入旁观状态,说明孩子正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好奇的重要信号,他的大脑正在处理眼睛看到的信息,行动上还没有勇气加入。如果观察到孩子在一旁观看,我们可以在尊重孩子观察状态的基础上,尝试让孩子加入语言或者行动的互动,帮助他们将投入水平提升到下一等级。

级别3:只关注物体或者人

所谓的只关注物体或者人,顾名思义就是孩子自己沉浸在某个玩具或者物体上,或者孩子与某个小朋友或者大人玩耍、互动。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书中讲道,这种状态是专注力的体现,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该状态结束前接入,延长孩子的投入状态,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我家二宝超级喜欢啃咬玩具,尤其是硬硬的积木块。当我看到他想要扔掉手中的积木块时,我就把积木块拿起来堆高高,他因为不到一岁,小手精细动作有限,只会挥手把积木块推倒。我搭建两块,他推倒一次。有时候,他还会模仿我把积木放在另一块,但常常放不上,就顺势把积木推倒。

级别4:被支持

所谓的被支持,是我们和孩子一起高质量的陪伴,一起亲子阅读,一起搭建乐高,一起过家家。不过,一般是大人主导游戏,孩子配合或者模仿。

培养一个孩子专注力(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4)

比如,二宝出生后,我每天给他做抚触操,他很享受地配合我给他抚触。我和大宝玩磁力片,让孩子找三角形或者长方形。

级别五:主动协调

这个状态一般都是孩子主导游戏或者活动的节奏,大人配合或者不需要大人。

大宝三岁时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不论手里有什么,都能把它们幻想成美食、水果或者玩具,她当售货员,让我来购买。比如,她问我想什么,当我说想吃炒面时,她倒腾一会,就把一片树叶递给我,说这是炒面趁热吃。

这个状态就是孩子主动协调,孩子投入状态和投入时间越长,专注力就得到了锻炼。

对于低龄孩子,常常很难进入到主动协调的状态,但只要家长引导得当,也会帮助孩子进入主动协调的状态。

比如,我家二宝拿着矿泉瓶子摇晃时,我就在旁边观察他自娱自乐。当他对着我笑时,我就也对他微笑;当他边摇晃矿泉水瓶,边给我咿咿呀呀,我就回应:“宝宝是在摇晃瓶子,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

在家长的倾听和积极回应中,宝宝就会进入主动协调的状态,开发出更多的玩法,专注力得到培养。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多呈现级别4和级别5的状态,但只有我们会正确的引导,不打扰孩子,才能帮助孩子从低投入(级别1)到高投入(级别5),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写在最后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书中讲道,孩子独自玩耍时,这儿玩一下,哪儿玩一下,在每个玩具上停留时间都很短暂,表面上看孩子很专注,实际上这种安静的玩耍对孩子没有好处。只有家长适时介入,帮助孩子在同一个玩具上增加投入时间,才有助于专注力的培养。

所以,在孩子认真玩耍时,我们不要打扰他们很重要;但在孩子无聊时,我们的引导和打扰反而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