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

睢中杂忆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1)

(2012年,睢中正大门)

1.初见

很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踏进睢中校园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二零零零年六月,我参加中考,在县实验小学考试。看完考场,和同学一起去了一墙之隔的睢中。

那是个夏天的黄昏,下着小雨,空气潮湿而清凉。因为中考,睢中放假,偌大的学校空无一人。校园地面用水泥硬化了,没有泥泞,只是平铺着一层水。雨落在水面上,画出一个个小圆圈,圆圈与圆圈之间,浮着无数透明的小水泡。我和同学穿着凉鞋,打着伞从水中趟过,像两条安静的鱼划过水面。

我看着雨中的教学楼、梧桐、花坛和操场,感觉它们伟大、庄严而神圣。我对同学感叹,要是能考到这里上学,那该多好啊!

那时,我们县有三个高中,睢中,回中,河堤高中。睢中是重点高中,妈妈在罗阳中学带毕业班,每年班里能考上睢中的大约有五六个。我们村在此之前,一共只有两个人考上。在我们心目中,睢中是我们县的最高学府,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对大部分农村孩子来说,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就是那大部分中的一个。

两个月后,我坐在了睢中的教室里,看秋风漫不经心地翻起教学楼后的梧桐树叶,看秋叶悠悠落到地上。直到那时,我还不敢相信,我竟然真的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睢中。

2.校园

睢中有三栋教学楼,第一教学楼,三层,特别长,在校园东边。一楼空着,二楼三楼供高一使用。第一教学楼前是国旗台和一大片空地,国旗台没升过国旗,倒是在那里开过几次会,看过一两次电影。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2)

第一教学楼后边,是第二教学楼,因为占地比较小,只好往高处发展,建了五层,高二在下边,高三在上边。那时睢县县城五六层以上的房子还很少,想必站在第二教学楼楼顶,可以俯瞰大半个县城。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3)

校园西边,对着正大门是综合楼,五十年代苏联帮助设计建造的,三层,工字型结构,白墙灰瓦,窗户长而狭窄,方正、古朴、典雅。一楼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二楼三楼是补习班。如果说第一教学楼好像灰头土脸的村姑,第二教学楼是暴发户,那么综合楼就是大家闺秀。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4)

综合楼后是科技楼,有电脑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后来扩招,科技楼也成了教学楼。在综合楼和科技楼之间,有个小花园,小花园里有一个爬满葡萄架的长廊,有几棵梧桐,这是学校唯一一个有诗情画意的地方了。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5)

(2012年回学校时,小花园已经没有了草坪和花,梧桐树和长廊还在,葡萄架已七零八落)

女生宿舍在校园西南角,一进学校大门左手边就是,共三层。学校那几年扩招,新建了教学楼,但宿舍楼没有跟上,所以一个宿舍住了很多人。我记得第一年住在三楼,八个人的宿舍,住了十四个还是十六个人,没有柜子,衣服书包只能放床头,盆子牙刷杯放床底下。宿舍楼内没有水房,洗漱洗衣,需要到楼下,那里有几个水龙头。整个宿舍楼只有一楼一个小小的卫生间,且熄灯后就锁门了,我们晚自习后,必须在教学楼上好厕所,晚上也不能喝水,否则,只能憋着。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6)

(当年的女生宿舍楼)

我大姨有一次来学校看我,心疼地说,咦,这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然而,它已经比校园东北角的男生宿舍楼好多了,听说,男生宿舍楼一下雨,一楼的水能淹到大腿。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7)

后来,学校把男生宿舍楼推倒,建了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每个房间住八个人,每个房间都有有柜子、卫生间和水房,高二时,我们住了进去,激动得欢呼雀跃。原来的女生宿舍楼没有推倒,当教师公寓,给年轻老师住。有的老师结婚了,有孩子了,没买房子,依然住在里面,门外的晾衣绳上,挂着衣服,还有花花绿绿的尿布,如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的各国国旗。

3.吃饭

在睢中四年,无论冬夏,作息时间都没怎么变,所以记得清楚。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上早读。一直上到七点。现在有的学生半个小时早读都坚持不下去,我们那时可是一个半小时。七点吃饭,八点开始上第一节,上午的课是四节,下午的课也是四节,晚自习是三节,上到九点半,十点半熄灯。

每当放学铃声一响,同学们都拿起饭盒,走出教室。如果此时你在教室门口往下看,会看到吃饭的人如涨潮时的潮水,又好像蚂蚁搬家,黑压压地往食堂走。食堂里只卖馒头,菜和汤是食堂外一家一家私人卖的,吆喝声一片,大多是洋葱,萝卜,土豆,豆角,茄子,白菜之类,还有面条,咸汤,都用洗衣服的塑料大盆盛着。一份菜要五毛钱,一份咸汤要三毛钱。

我记得食堂门口有一家卖豆腐皮的,豆腐切薄片炸过,再用盐水卤了,一毛钱一片,夹馒头里也算一道菜。有的女生家里不宽裕,吃饭时,就买两个馒头,夹一片豆腐皮,再喝点白开水。还有的女生,馒头里夹家里带的芝麻盐或者咸菜。这样的不多,大多数人一顿饭都能买得起馍菜汤。

吃饭时,我们没有桌子和凳子,在一个很大的铁皮棚下,大约有几百个水泥台,像乒乓球台那样大,我们把饭盒放在上边,围成一圈,站着吃。还有不少女生蹲着吃饭。前几年,看过一篇新闻,说某个高中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站着吃饭,引起家长抗议和社会舆论。可是我们高中时代,都是站着吃饭的。

我们三个星期或者四个星期回家一次,平时周末照常上课,只有周六下午可以休息,可以自由出入校门,买东西、理发、洗头、洗衣,或者在校门口买点好吃的解解馋。我记得门口有一家卤面馆,说馆子都抬举它了,因为它只有几张长桌子放在门口,桌子下是小马扎,它只卖卤面。

店主人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总是一边用他的大嗓门喊:“卤面!热卤面!卤面热类!”,一边用筷子抖搂着卤面,那卤面看着黄澄澄的,油漉漉的,闻着香香的,很是吸引人。卤面就是蒸面条,我记得里边只有面条和黄豆芽,女生一般买五毛钱的,男生买一块钱就够吃了。

每当有人走近,男人总是用亲切的声调问:“你吃多少,妮妮儿?”或者“小,你吃多少?”(我们这里长辈喊晚辈女孩妮儿,喊男孩叫小),他对顾客永远有耐心,永远笑容满面,他媳妇也是。有一次,他一边给我盛卤面,一边亲切地说:“妮妮儿,桌子上有辣椒,有蒜,坐那里,慢慢吃。”一边扭头,咬牙切齿地骂自己闺女没有眼色,呆,笨,慢,想掐死她。他闺女低头往碗里套塑料袋,也不吭声。他抬头看顾客来了,又亲切地问:“妮妮儿你吃卤面不?要多少钱的?是在这里吃还是带走?”

我回家对我妈说,这个店主人对顾客亲,对自己闺女不亲。我妈听了,笑着说,你错了,他再打再骂,还是跟自己闺女亲。现在想想,我妈说得对。

每个睢中的学生,都吃过他家的卤面吧?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应该不在门口卖卤面了吧?他又去了哪里呢?

4.老师

在睢中复读一年,一共上四年。四年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高一的印象最深刻。

高一时,我在一班,班主任叫王海强,个子不高,不知道多大,他从不在学生年前说自己的家庭和年龄。他身体不好,上课时,总咳嗽,冬天尤其厉害。一咳嗽就撕心裂肺,喘不过气,脸和脖子还有耳朵都憋得通红,他就转身擦黑板,黑板不脏,他也擦,边擦边咳嗽,咳得我们心头紧紧的,没人敢说话。

我们语文老师戴着眼镜,胖胖的,皮肤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小麦色。开学第一天,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对我们说:“我叫赵文治,我哥叫赵武功,我父亲希望我们一文一武,报效国家。我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今年三十四岁。”

二十多年前,我们那里成年男人的名字还大多是国庆德发军伟之类,语文老师的名字这么有内涵,还毕业于河大!在此之前,我们的老师都是中专中师,最多大专毕业。这几句话,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

英语老师叫鹿海燕,脸圆圆的,全是胶原蛋白。她说自己跟谢霆锋一样大,我们算了算,那年她只有十九岁。她染了一头黄头发,是那种稻草黄,在学校里特别惹人注目,我们班有几个男生特别喜欢她。

小科老师里,我们最喜欢的是地理老师,他叫张传勋,那一年才22岁,也是河大毕业。个子高高的,瘦瘦的,年轻,帅气,幽默。记得他讲太阳系九大行星顺序时,我们老是记不住,他就耐心启发我们:“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因为水能灭火呀;其次是金星,因为真金不怕火炼!接着是地球,因为地球人贪婪,最喜欢金子;人类生存离不开火,所以挨着地球的必须是火星;火怎么着了?木头烧着了,所以挨着火星的是木星;木头栽哪里?栽土里,木星后边是土星!后边三个,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你见过天吗?”我们异口同声:“见过!”“所以,天王爷离我们是比较近的!你见过海吗?”大部分同学说:“没有!”“所以,海王爷离我们比较远!阎王爷咱们都没见过呢,所以,阎王爷离我们是最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记住了吗?”我们齐声喊:“记住啦!”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8)

九大行星的顺序我一直记到现在。高中时,我对地理很有兴趣,地理总是在班里数一数二。高考时,文综考了260,地理没失分。

现在我当老师,当学生背诵困难时,我也会用联想与想象,帮助他们记忆。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如今,冥王星已被降级为矮行星,太阳系九大行星只剩八个了。听说张老师离开睢中去了重庆,不知张老师还教地理吗?还这样教学生记忆吗?

王海强老师后来不带班主任了,身体不允许。再后来,也不能带课了,在后勤工作。2007年春天,他去世了。王老师,希望另一个世界没有冬天,您再也不咳嗽了。

赵文治老师当年34岁,风华正茂,如今56岁了,不知有没有退休?我大学毕业那年,还跟他实习过几天,非常感谢赵老师对我的指导。

上大学时,听说鹿海燕老师跟我们班一个男生结婚了。后来又听说,还生了两个儿子,去了郑州工作。刚开始大家听到她的婚讯,都很吃惊,后来想想,她教我们时才十九,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祝他们幸福。

还有许多老师,漂亮又温柔的李慧老师,高二时教我们英语;和气慈祥的李世兴老师,高二时教我们语文,从不板着脸跟我们说话;高三物理老师叫李扬志,大冬天,经常去北湖冬泳,上课时,我们穿袄还觉得冷,他穿短袖还嫌热,非要开着教室门讲课。他讲课特别好,条理清晰,而且铿锵有力,我坐第一排,他的唾沫星子经常飞到我和同桌脸上;补习那年,李建立老师教我语文,他和我邻村,我们毕业于同一个初中。他幽默犀利,哪怕讲卷子,都很有趣,我们很喜欢他。

还有柳河清老师,万建洲老师,刘顺营老师,付振明老师,李振江老师,蒋振东老师,李春香老师(男)......

二十多年过去,这些老师应该不记得我了,上学时,我太普通了。高考时,也只考上一个普通二本,现在也是一名老师。我不善交际,毕业后,也没有去看望过老师,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但是,教过我的老师,我都记得,我会一直记得,谢谢你们。

5.我们

二十多年前,虽然大部分农村家庭都能吃饱穿暖,但并不富裕,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是艰苦而刻苦的。我们没有百日誓师,没有励志演讲,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没有爱情,我们只有学习。

每天一睁眼,学习;吃饭时,讨论的大多是学习;晚自习后,每盏路灯下都有人学习。

我们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奋力往前跑,一刻都不敢停。给我们上发条的,是跳出农门的渴望,是外边世界的精彩,是父母深深的期盼。

高一有次周末,班主任说了一句,建议女孩把头发剪短,方便打理。周末返校,全班女生都剪了短发。在睢中几年,大部分女生没有留长过头发,没有穿过裙子,我们都戴着眼镜。

吃的不好,学习压力大,没有体育锻炼,我们大多数人身体都不好。许多人有鼻窦炎额窦炎,一到冬天,头疼流鼻涕总不见好。上课时,咳嗽声和擤鼻涕声此起彼伏。头疼得厉害了,发烧了,自己去医务室打点滴,很多人左手输水,右手刷题,或拿书背,嘴里念念有词。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是不会回家的。

高中四年,漫长单调,除了学习,别的印象深刻的事很少。记得高一时,我们正上课,教学楼下一辆车正突突突响着,忽然“砰”的一声,“哗”地一下,紧接着又听到“哎呀呀呀”“咦咦”的惊叫,靠窗的同学探头一看,我的天!一辆拉粪的大卡车翻在了第一教学楼和第二教学楼之间!我们长那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粑粑!粑粑被沤过了,流了一地,就像历史书上的黄河花园口决口,第一和第二教学楼中间的大片空地成了黄泛区,开车的司机和赶来的校领导像难民一样哭丧着脸。那味道,直冲云霄,令人震撼!那两天,两个教学楼上所有的教室上课都关着窗户。

高三那年,第二学期非典,封闭管理,全体学生住宿,不准回家,不准外出。学校从中医院买了熬好的中药,每天一个班一个大桶,抬进教室让我们喝。

那年五月的一个晚上,十一点多了,大家都睡下了,突然听见有人喊:“地震啦!地震啦!”接着是哗啦啦开门声,咚咚往下跑的脚步声,喊声,哭声,慌得我们也往楼下跑。男生宿舍楼也被惊动了,也都惊慌失措地跑了下来,全校学生把操场站满了,有三四千人。有人说没感觉到地震,有人赌咒发誓说感觉到了。有人崴住了脚,有人喊着找自己的好友,热闹非凡。

不久,校领导和班主任赶来,维持秩序,又过了半个小时,说没事了,让大家回去睡觉,宿舍老师叮嘱大家不要脱衣服,也不要关宿舍门。躺下没多久,又听到人喊:“地震啦!”又是开门声,下楼声,哭喊声,又慌着跑下来,又在操场站半个小时,折腾到一两点才回去睡。第二天没有上早读,上课时,老师告诉我们,昨晚确实发生了地震,3.3级,虽然不大,但我们经历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9)

(本图片来自网络)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10)

(本图片来自网络)

每年高考前,第二教学楼都会经历一场大雪。高三学生们把自己的书,卷子撕得粉碎,从楼上扔下,一边撕一边扔一边吼,从一楼到五楼,上千人撕,扔,欢呼,纸片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地上很快落了厚厚一层,如漫天大雪。现在想想,学生们累了太久,压抑了太久,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11)

(2012年,我回睢中,特意去原来高一上课的班看看,碰到一个弹吉他的少年)

写到这里,想起一首老歌:“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间就各奔东西。”那场撕书狂欢过后,我们走上决定命运的高考考场,考完以后,各奔东西。那场狂欢,是我们高中岁月的挽歌,是我们青春时代的祭奠。

6.尾声

没毕业时,我们常想,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那时,我们讨厌这样枯燥乏味毫无波澜的日子,我们渴望离开这个学校。我们就像负重前行的人,已经很累很累了,可前方的路依然没有尽头。我们咬咬牙,背起包袱,继续前行。

终于有一天,我们走到了路的尽头,我们眼前,是一个美丽的新的世界,我们欢呼着奔向新世界,甚至忘记了回头看一眼我们曾走过的路,那条我们通向新世界的唯一的道路。

转眼间,我们毕业都快二十年了。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长,但时光的潮水已把原来的世界冲刷得面目全非。我们毕业那年,新校区建成,高一高二陆陆续续搬了过去,不过老校区仍在使用。2013年,老校区旧城改造,第一、第二教学楼,食堂,宿舍,水房都被推平,只留下了综合楼。

还好留下了一个综合楼,否则,我们青春的记忆,真的就无处安放了。

睢县高级中学2003级(睢县高级中)(12)

(睢中老校区综合楼,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