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

策划:杜建中 刘国忠 顾问:宿聚生 马驎

撰稿:刘川亚

原驻于河南郑州的我空军航空兵第19师,是中央军委确定的战略预备队。

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空19师于1951年组建于武汉,1969年转场郑州。几十年来,我师镇守武汉和中原,警视长江黄河,锁钥京津,面朝黄渤海,随时可支援大西北和东南台海。在屡次执行各项国土防空重大任务中,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部队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六十多年的摔打锤炼,原空19师已成为空军中一支响当当硬邦邦的空中铁骑,中原雄鹰。

这还是一支十分重视军事文化工作的部队。

多年来,空军19师党委不仅重视军事训练工作,还十分重视军事文化工作。将之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强军兴军,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师领导班子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师领导班子

( 一 )

上世纪七十年代里,空19师始终活跃着两支文化工作队伍,丰富着全师指战员的业余生活,鼓舞着全师指战员的斗志。

一支是篮球队,一支是战士业余宣传队。两支队伍同驻在师部大礼堂。都在政治部宣传科、文化科的领导之下。大礼堂的情缘,使这两支队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战斗,共同提高。

对这两支文化轻骑兵,历届师领导都十分重视,倾注了心血精心培育。

原师长、成空副司令员熊子丹中将,原师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兼北空政委蒲荣祥中将,都亲自过问,关怀备至。要人招人,要钱给钱,有了困难,可直接向他们反映并及时解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其他历届师领导,如袁星光政委,姚德亮政委,夏殿臣师长,王德中副政委,李春岩副政委,孙旭副政委,冷子良、耿荣发副师长等也都经常过问这两支队伍的建设问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

师长熊子丹,自己篮球打得好,更喜欢观看篮球赛。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

冷子良

副师长冷子良经常到宣传队驻地看望大家。冷副师长后调任空14师师长,空军彰州指挥所副主任

尤其是,后来担任了北京军区副政委兼北空政委的蒲荣祥中将,从1970年到1980年期间,先任了五年的师宣传科长,后又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宣传队一直在他的领导下。对宣传队的大事小情,他都仔细过问,始终如一的关照。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

二排左2为时任宣传科蒲荣祥科长与宣传队合影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

蒲荣祥

已任北空政委的蒲荣祥中将

师党委常委分工王德中副政委主管宣传队。对宣传队,他更是厚爱一贯,花费十年心血精心打造。从人员配备、骨干保留、节目选定、演出安排等诸多方面,为宣传队的建设发展指明方向,倾心尽力地呵护宣传队的发展壮大!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

师副政委王德中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

佩戴着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的王德中副政委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

解放战争时期入伍,来自第四野战军王牌第38军和第48军的王德中副政委,年轻时也是文艺骨干。曾任48军宣传队队长。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

王德中副政委与时任杨昌忠师长,杨国瑞副师长在新疆马兰机场外场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

王德中副政委与师长熊子丹师长在福建轮战前线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2)

王德中副政委与袁星光政委在一起

历年来,师政治部宣传科、文化科始终领导和全力支持我们。直接领导主要有:郑广谨、蒲荣祥、宣惠良、王志中、赵震虹、吕学良、刘国忠、杜建中、吕春明、刘召生、常水生等。

空军十九师的篮球队和宣传队两支队伍,十年中也不负众望,战果累累,成绩非凡。

篮球队以最好的成绩获得过武汉军区空军篮球赛亚军。也曾打败过福空篮球代表队和南空篮球代表队,以及一些省级专业队,如河南省二队和上海青年队。不断丰富了全师指战员的业余生活。

宣传队多年来也排演了大量节目,进行了上百场演出,深受全师指战员的厚爱!

两支队伍都为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宣传队的历届领导有杨汉龄、吕春明、刘国忠、杜建中、郭宝成、佟明凯、刘川亚、唐大华、鲍清亮、候宝山等。

师篮球队: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3)

师篮球队全体队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4)

师篮球队全体队员

1970年的师宣传队: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5)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6)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7)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8)

1971年王德中副政委与《沙家浜》剧组全体人员合影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9)

1974年,郑广谨副主任,蒲荣祥科长,(二排左4),与宣传队全体同志合影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0)

1977年王德中副政委与宣传队全体合影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1)

1978年王德中副政委,文化科王志中科长与宣传队全体同志合影

( 二 )

一、宣传队的辉煌起点,胜利排演现代京剧《沙家浜》

2021年,是我师战士业余宣传队上演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五十周年。是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

毛泽东主席在五十年前作出了“样板戏要普及,要提高”的伟大指示。

师党委决定宣传队进驻河南省京剧团,学演现代京剧《沙家浜》全场。

遵照领导的决定,宣传队全体同志仅仅花了两个月时间,一对一的向省京剧团的老师们拜师学习,创造了奇迹。一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二是虚心请教,快速成才。三是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终于成功地把《沙家浜》全剧搬上了舞台。

当年,时任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德中(后任师副政委),带着宣传科吕学良干事、刘国忠干事,亲自登门河南省京剧团联系学习事宜。

省京剧团团长、郭建光扮演者李明华老师,副团长吴韵芳老师,亲自接待,满口承应。他们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专门为我们腾出了一栋老的家属住宅楼供我们居住,吃饭就在省京剧团食堂搭伙。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71年4月16日,师宣传队在师部大礼堂正式成立。

1971年4月25日,宣传队全体同志,开进河南省京剧团开始学习。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2)

师宣传科干事杜建中,郭建光扮演者。宣传队副队长。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3)

《沙家浜》郭建光剧照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4)

时任师宣传科干事刘国忠。宣传队指导员。小号演奏员。

宣传队的同志们从来没有学演过京剧选段,更没有排过全场,大部分同志没有戏剧基础。一切都是从头来,困难可想而知。

但全体同志,无论是老兵,还是新战士(绝大多数队员不到20岁),充分发扬了我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一招一式虚心学起,加班加点排练,取得了好成绩。

由于我们是战士业余宣传队,除了特招了两名女演员外,其他的演职人员,全部从师属的下属单位干部战士中挑选的,也有自报奋勇要演刁小三的。但共同的特点,是谁都没演过京剧。都是从头学来。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5)

郑州场站卫生队刘红巾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6)

阿庆嫂,由刘红巾扮演

《沙家浜》主要的演职员分工如下:

郭建光由副队长杜建中干事扮演。

阿庆嫂由刘红巾扮演。

沙奶奶由杜玲扮演。

胡司令由杨凤武扮演。

刁德一由孟宪昌扮演。

邹翻译官由李进财扮演。

刘副官由翟向东扮演。

刁小三由吕玉冲客串。

程书记由齐志良扮演。

叶排长由冯德平扮演。

小凌由杨家瑞扮演。

队长吕春明司板鼓。

指导员刘国忠兼吹小号。

刘川亚由竹笛改学京胡。

刘振明改弹月琴。

王锡山改学三弦。

王勤让改京二胡。

大家无一例外的,都在两个月内完成了任务。真是成绩喜人,成绩惊人。现在看来,真不可想像。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7)

沙奶奶由郑州场站卫生队杜玲(杜卡玲)扮演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8)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29)

卫生员小凌,由郑州场站卫生队杨家瑞医生扮演

由于我们是速成班,都没有京剧的基础,排练学习也是相当艰苦的。那时候,队党支部的号召就是:演样板戏,做革命人。

省京剧团对我们来学习也很重视。做了全面的安排。

首先,他们专门派出了原中国京剧院著名的演员孙毓敏老师(孙老师当时下放到了河南),给全体演员辅导京剧的道白和发音。演胡传魁的杨凤武同志,是湖北人,家乡音很重。他便起早贪黑的复颂台词,纠正了自己的湖北口音。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0)

京剧名师孙毓敏老师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1)

邹翻译官,由郑州场站李进财扮演。

其次,每个角色,省京都派出A角演员,对我们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如饰演郭建光的李明华老师、马顺德老师,饰演刁德一的张继生老师,饰演阿庆嫂的佟娜老师、林玉珠老师,饰演沙奶奶的吴晓琳老师,饰演胡司令的闫涤华老师。我的京胡老师,是省京京胡头把的儿子,小名小六子,等。当年老师学生,都相当用心,十分用功。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2)

空56团机械师孟宪昌,扮演刁德一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3)

胡司令由57团无线电师杨凤武扮演

全体演职员,克服重重困难,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苦练加巧练,对老师们的一招一式,做念唱打,都认真消化吸收。还经常排练到深夜。

唱,主要演员,都是原调,没有一个降调的;扮演新四军战士的,剧中要小翻过敌围墙。那真需要真功夫,必须天天得苦练啊!弄不好,就把“墙”给砸了;司板鼓的队长吕春明干事,由开始根本打不响鼓,到后来不仅能敲上点,并可以指挥好全场乐队、打击乐的节奏,他起早贪黑地练习,连吃饭时也要用碗筷比划,真可谓下足了功夫!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把整场戏拿了下来。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4)

从省京回来后,宣传队全体同志团结一心,迅速行动,从服装、道具、舞美,到乐队、演员,很快进行连排成剧,于1971年7月1日,作为向党的生日献礼,向师领导和全师指战员进行了汇报演出。

省京的老师们,莅临首演现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老师观看后,对几位主要演员如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刁德一等的扮演者,从唱腔、表演、服装、与乐队的配合,以及整台舞美、各幕之间的衔接,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批准我们可以投入正式演出了!

从此,宣传队拉开了多场演出的序幕。使毛泽东同志普及样板戏的指示,在我师得到了落实。

除了在部队进行多场演出外,我们还跟随领导到洛阳、嵩县等地慰问广大群众,送戏下乡。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5)

演出成功结束后,师领导上台祝贺。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6)

师宣传队到我部支左单位,洛阳市嵩县五马寺林场演出,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五马寺林场,位于豫西伏牛山区最高峰海拔2500多米高的白云山麓。

当时,我们全体同志分乘两辆大车前往。一辆是大轿车,一辆是解放牌大卡车。上山的路,十分惊险,道路弯弯曲曲,一边就是悬崖峭壁,一路上险象环生。连司机都必须换上了林场的老师傅。

老天又故意与我们作对,一路上风雨交加。为了保护道具,大部分演职人员只能坐敝蓬的大卡车。同志们都被淋了个落汤鸡,衣服湿得透透的。

到了林场后巳经很晚了,林场的工人百姓,对我们十分热情。他们纷纷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给我们换上。专门派人用火把我们的湿衣服一件一件烤干(我就是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演完全场的)。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7)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8)

服装道具总管,师电影组徐爱桃大姐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39)

舞台美术总管,吕玉冲,前排中,空55团特设师

我们也顾不上休息,全体同志一起立即布置装台,当晚就给老百姓进行了演出。演出结束时,老百姓暴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谁都不愿意退场。

听老百姓说,自从抗日战争中有支八路军的队伍,路过了他们这一下后,几十年里他们还从没见过真正的解放军,更没有看过解放军的演出!真是大开眼界了。

当时,不仅在剧中,而且在剧下现场,同志们也真体会到了军民的鱼水情了。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0)

沙四龙扮演者连秀春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1)

新四军扮演者于军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2)

新四军扮演者张亚洪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3)

新四军扮演者陈坤林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4)

新四军扮演者赖广祥

我们还到了洛阳的158工厂慰问工人同志。他们连夜为演出制做桌椅床橙。知道我们没带行李,发动全厂工人同志捐献被褥,有的工人同志甚至把要结婚用的新锻子被,都拿了出来给我们用。真是令我们感动!几十年难以忘怀。

当时的队领导有吕春明队长,刘国忠指导员,杜建中副队长,京剧艺术指导杨汉龄。

当时的演员组成员有刘红巾,杜玲,杨家瑞,连秀春,孟宪昌,李进财,曲云峰,于军,曹柏志,杨凤武,张亚洪,李洪海,翟向东,严玉珍,齐志良,王东林,郑建设,冯德平,何善东,顾光美,陈坤林,彭东升,藏燕青,商月林,李万年等。

当时的乐队有佟明凯,刘川亚,刘振民,王勤让,王锡山,徐诗修,王建华,高颖洲,张卓,张平安,刘荣茂,黄毅,赖广祥等。

当时的舞美服装剧务有:吕玉冲,徐爱桃,郑新祥。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5)

京剧伴奏三大件:月琴,刘振民。京胡,刘川亚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6)

京二胡王勤让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7)

二胡,王建华

回来后,我们又积极准备参加武汉军区空军的样板戏调演。后因发生“九一三”事件,宣传队于1971年国庆节前被迫中断了一段时间。同志们暂时返回了原单位。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回忆起当年学演《沙家浜》的历程,同志们仍充满了自豪和留恋。

二、1972年至1974年的宣传队,开始进入结合部队生活自编自演阶段。

这期间,宣传队由杜建中担任了队长,郭宝成干事担任了指导员。我们又排演了京剧折子戏《平原作战》选场,等,参加了军区空军汇演。还有节目获了奖。

张力、唐大华、陈迎新、陈五一、张立明、毕德胜、张克江、张凯军、王东来、骆金波、王瑞青等同志加入了我们的团队。民航河南省局的手风琴演奏员王滨沙调入。王的手风琴基本功非常扎实,拉起来很有激情。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8)

舞蹈,军民携手保边疆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49)

现代京剧清唱,杜建中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0)

京剧样板戏清唱。演唱者刘红巾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1)

折子戏,现代京剧《平原枪声》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2)

男声小合唱。手风琴伴奏陈迎新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3)

样板戏清唱。表演者杜玲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4)

小豫剧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5)

单簧管演奏者,张立明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6)

相声表演,翟向东,唐大华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7)

木管合奏

宣传队开始成立了节目创作组

宿聚生、马驎、鲍清亮等同志调入,进行文字方面的创作。佟明凯、刘川亚开始做音乐方面的学习创作。

宿聚生创作了话剧、小豫剧、歌词等。马驎创作的快板书《智取威虎山》,被王东来搬上了舞台,并参加了武汉军区空军的汇演(小插曲,王东来在汇演时发生了伟大的忘词;连秀春《沙家浜》演出中出现过“伟大”的误场。多年来令人难忘)。

刘川亚、佟明凯创作并演奏的笛子二重奏《野营来到红旗渠》,在汇演中获了“优秀节目奖”。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8)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59)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0)

宣传队副队长唐大华。他曾自己动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制作出了一个低音贝司。为部队节约了经费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1)

演员张克江,修理厂特设师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2)

陈迎新,手风琴演奏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3)

张力(中),山东快书演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4)

快板书表演者,战士王东来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5)

阿庆嫂刘红巾与王瑞清王滨沙

三、1975年的宣传队,力量不断增强。

1975年初,宣传队从新兵中调来了刚入伍的苏可、张培、常春、王增强、潘林、李国新、腾建、郭啸、王智勇、李万利、宋富、华大平、周景伟、贾树军、赵福全,以及郭小平、罗仁杰,等。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6)

子弟:李飞燕

借调了师飞行员子弟李飞燕。这些来自北京、沈阳、安徽等地新兵中的文艺骨干,给宣传队带来了“新鲜血液”,使演出水平上了一个档次。

排演的节目主要有大合唱,独唱(华大平),二胡独奏(常春),独幕话剧(鲍清亮,等),笛子二重奏。等。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7)

战士常春,二胡独奏表演者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8)

战士苏可,说唱表演样样行!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69)

战士张培,单簧管演奏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0)

战士王增强,笙演奏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1)

战士王智勇,左,文字创作员与战士刘军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2)

战士潘林,低音大提琴演奏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3)

诗朗颂,右三:腾建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4)

战士李万利,扬琴演奏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5)

周景伟,舞蹈演员

四、1976年粉碎四人帮,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宣传队更上一层楼。

由佟明凯接任宣传队队长,刘川亚接任指导员。

宣传队在师王副政委的主导下,开始大批招兵买马、补充有生力量。为进一步提高演出质量尽全力。

1976年底,从长春招来了陈牛,李锋,罗仁杰等。吹大管的16岁的陈牛,跟长影乐团的老师学习多年,吹奏水平了不得!是木管四重奏的中坚力量!

1977年,从刚入伍的上海兵中又调入沈翼敏、魏青、祝捷。还从上海特招了独唱演员吴俊,毕璐青。沈翼敏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在上海徐汇区文化馆时已小有名气了。

吴俊的花腔女高音,让人眼前一亮。成了宣传队的小百灵,台柱子。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6)

队长佟明凯,56团机械师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7)

我担任了指导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8)

56团机械分队长侯宝山,担任了副指导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79)

只有16岁的陈牛,大管演奏员

楚敏和赵蕾两个同志调入,给宣传队增添了重要力量!河南戏校毕业的楚敏,曾是空25师和炮6师文艺骨干的她,不仅演技了得,编排导演更是一把好手。成了宣传队的主要编导,对进一步提高演出质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0)

楚敏,演员兼导演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1)

楚敏扮演的李铁梅,从扮像到唱腔,均属一流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2)

宣传队的上海兵,是刘振民去上海接兵时钦点的。魏青、祝捷、沈翼敏和吴俊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3)

毕璐青,左1,女高音演员。右1,马驎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4)

高颍洲,左,小提琴演奏员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5)

宣传队女兵的风釆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6)

宣传队女兵的风釆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7)

宣传队女兵的风釆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8)

歌唱舞蹈演员魏拦海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89)

舞蹈演员陆丽慧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0)

吴涛、刘军、李辉、白建芳、李文、陆丽慧、魏拦海等这批从郑州特招的同志入伍,个个身怀绝技。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1)

李文与白建芳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2)

小号演奏号李文

部分男兵的风彩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3)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4)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5)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6)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7)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8)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99)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0)

武空文工团解散后,板胡演奏家常水生,豫剧清唱演员王积翠调入,使我们的节目更具地方特色。受到军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而使宣传队整个演出的节目大受观众欢迎。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1)

器乐合奏

同时,在师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宣传队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办法,不断提高全体同志业务素质。

如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请来了费文录老师,教声乐。

河南省歌舞团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吴歌老师多次亲自指导我们。河南省豫剧院作曲家王玉诤、唐春生老师 ,亲自为我们创作的小豫剧谱曲。等。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2)

王德中副政委与全总文工团,声乐老师费文录等在一起

还派了部分骨干前往北京战友文工团、海政歌舞团学习。如,张力同志就到了海政文工团,向著名的山东快书李洪基老师,一对一的学习。获得了老师真传的他,创作并表演的山东快书《女皇梦》,大受干部战士的欢迎。

我前往上海文艺团体观摩,到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旁听。部分舞蹈演员还到河南省歌舞团学习。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3)

部分前往北京专业团体学习的同志与费老师合影。从左至右:苏可、陈五一、华大平、费文录老师、张力、王增强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4)

到河南省歌舞团学习舞蹈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5)

通过招兵买马,四处学习,当时可以说宣传队进入了成立以来的鼎盛时期,达到了兵强马壮,演出质量相当高。

我们始终坚持兵演兵,兵为兵,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正确方向。多次深入部队基层单位演出,受到了全师官兵的普遍欢迎,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全体队员,不仅天天到运送伤员的,空13师的飞机上抬送伤员,还及时派出了文艺小分队,前往郑州空军医院,一个病房一个病房的为伤病员演出,为他们带来欢乐,鼓舞他们战胜伤痛,受到了伤病员普遍欢迎。

创作班子也都绞尽脑汁,出精品,出快品,创作了大量新节目。如各类歌曲、乐曲、舞蹈脚本、快板书、相声、山东快书,等。为演员创造好的基础。

当时,主要演出曲目有:合唱、红绸舞、豫剧清唱、二人台、木管四重奏、女高音独唱、舞蹈《飞行员之歌》、舞蹈《快乐的炊事员》、山东快书、相声,等。

除主要为全师指战员演出,丰富部队干部战士的业余生活外,首长们常带着大家到兄弟部队地方单位慰问。

师领导曾数次带我们到过我师驻商丘的部队,陆军20军59师,开封空13师,空降兵43师,空军郑州医院等。以及郑州,商丘等不少地方单位慰问演岀。在慰问商丘市委市政府演出时,全市文艺团体停演一天,集体观摩我们的演出,反响很大。

河南电视台曾把我们演出节目录播一个整台的晚会,在河南省电视台第一频道黄金时间播出。

1977年国庆节,宣传队应邀到河南省省会庆祝国庆28周年主会场演出,与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同台。几十名省、市党政军主要领导出席观看。我们参演的节目占了大半场。反响很大,为空19师争了光添了彩。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6)

位于郑州紫金山公园的河南省国庆主会场,由我们的合唱开场。指挥常水生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7)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8)

吴俊的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09)

吴俊、张力的男女声二重唱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0)

笛子独奏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1)

木管四重奏,《红色娘子军》选曲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2)

男声表演唱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3)

陈五一拿手戏,口笛独奏《苗岭的早上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4)

大提琴潘林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5)

笛子二重奏

(未完待续)

沙家浜胡司令真实原型(刘川亚上)(116)

作者军装照

作者简介

刘川亚,男,老家河北省无极县(祖父1927年入党的刘毅之烈士,父亲刘路通1939年参加八路军,抗大七分校毕业后曾服役于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18军汽车18团、1953年选调空军航空兵第13师,任过飞行大队政委、团政委、师后勤部政委、基地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直至离休。

刘川亚1953年出生于四川,从小生长在空13师的部队大院。1970年入伍到空军19师。

曾任师修理厂机械师,商丘场站四站连指导员,19师56团政治处组织干事,飞行三大队政委,总参谋部解放军测绘学院政治部组织处干事,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部正团职干事,总参谋部第四测绘大队政委。陆军上校军衔退役。

(本文由作者授权《大院子女》头条号推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