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诗词宋词(莫把倾城比颜色)

牡丹花诗词宋词(莫把倾城比颜色)(1)

莫把倾城比颜色

——唐宋女诗人咏牡丹诗词赏析

王传学

在唐宋咏牡丹的诗人中,有一些女诗人,她们从自身的身世与独特的情感出发,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寄托在牡丹花上,写出了咏牡丹的佳作。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牡丹》,将牡丹当做自己的热恋情人,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约公元768—832年),字洪度,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将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诗人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首联“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写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诗人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与牡丹别后重逢,喜极而落泪,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颔联“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像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颈联“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尾联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卖残牡丹》,借残牡丹的凋零落寞感叹自己的身世遭遇: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鱼玄机(约公元844—约871年)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她的一生都是个传奇。先是与恩师温庭筠因诗相识,在一段暧昧的师徒情不了了之后,她认识了当时的状元郎,无奈对方的原配容不下她,从此她就开始了一生的大胆和豪放。她身边从来不缺才子,但看似众星捧月的她却无一人敢娶,于是一气之下她便写了这首《卖残牡丹》,流传了千年。

这是一首咏牡丹诗,看似句句写花,却又句句写自己。诗的大意是:我在风中感叹花儿的凋零落寞,就这样芳香渐消又要等待下一个春天才能开放。这牡丹花因为价格太高而无人过问,又因太香连蝴蝶都难以亲近。像这样高贵的花大概只配长在皇宫吧,它那嫩绿的叶子怎能沾上路边的凡尘。等到有一天它被移植到上林苑中,这些王公贵族才会因为没有买而遗憾吧。

这首七言律诗,可谓将才女的清高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首联“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是惜花之意,牡丹被端到集市上卖,却无人问津,只能在风中凋零,这与诗人自己无人赏识是一样的际境。对于春花来说,再怒放又要过一年了。

颔联“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道出了牡丹无人买的真相。因为价格高,世人根本买不起;又因为太过清香,连蝴蝶也畏惧三分。在诗人眼中,牡丹花的处境并非是自己不够美,而是因为世人自己的原因,世人根本配不上它的美好。这两句是对花的怜惜,更是对自我的肯定。

颈联“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是为牡丹找出路,作为花中皇后,牡丹应该生活在宫里,这是诗人对它的定位。诗人用“只称”和“那堪”的对仗,道出自己的愤愤不平。、

尾联“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是愤愤不平下的嘲讽。世人如今不愿意出高价购买,那是有眼无珠,来日牡丹入了宫墙,王孙们都要后悔没有购买。

如果这也算是怀才不遇的话,那这大概是最霸气的一首怀才不遇诗了。除了首句略有伤感之语外,后面的六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才女的清高和自信,她对自己的将来是充满希望的,这在古代的女子身上是非常少见,甚至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的。可惜或许是天意弄人吧,没过多久,27岁的鱼玄机,就因误杀婢女案被处死(一说后经温庭筠搭救而免死,从此隐姓埋名),留给后世的是一声声惋惜。其作品有《鱼玄机集》一卷,诗作现存五十余首,《全唐诗》有收录。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牡丹》,以牡丹花喻美女,抒发家国兴亡之感:

娇娆万态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

莫把倾城比颜色,从来家国为伊亡。

朱淑真(约公元1135—约1180年),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此诗前两句极写牡丹花千姿百态,吐露出特殊的芳香;在众多的百花中独占鳌头,称得上“花中之王”。前一句中的“娇娆”,是柔美妩媚的意思;“逞”,展现和炫耀;“殊芳”,特殊的芬芳。后一句中的“占得王”,是说能独占鳌头,成为百花之王。这两句从字面上看,确实是在赞美牡丹的妖艳美丽,似乎是在咏牡丹。其实不然,诗人极写牡丹花的艳丽是用来设喻,把艳丽的牡丹花比喻为美女,以花喻人,旨在为下面的议论作铺垫。

后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莫把倾城比颜色,从来家国为伊亡。”“倾城”,指美女;“颜色”,是借代牡丹花; “伊”,代词“它”,代美女。其实,前一句中的“倾城”是个典故,这典故出自李延年。李延年,是西汉音乐家,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武帝喜爱。有一次在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于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马上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将李延年的妹妹召来一看,果然妙丽善舞,确有“倾人城”,“倾人国”之姿。从此,李延年的妹妹就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 那么,这两句诗在议论什么呢? 议论的是有关国家灭亡的原因。意思是说,不要将倾城倾国的美女比作艳丽的牡丹花,因为自古以来国家都因美女而灭亡。言外之意是说,国家的灭亡,是由于帝王沉湎于女色,这才是根本原因。

以花喻人,发人所未发之论,在唐宋咏牡丹的诗人中,女诗人朱淑真的《牡丹》真可谓“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她的人格魅力。这不仅需要极高的艺术素养,还要有敢于冲破传统世俗观念的勇毅和大无畏精神。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庆清朝·禁幄低张》,说尽了暮春三月牡丹的娇艳,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庆清朝,词牌名。一作庆清朝慢。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这首词因为未点明吟咏的是何种花卉,所以在对此词吟咏对象的理解上出现了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咏牡丹,一说是咏芍药。我倾向于咏牡丹。   

这首长调赏花词,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说尽了暮春三月牡丹的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上片开始,采取烘云托月的手法,写花而先不见花,只见“禁幄低张,彤栏巧护”,这种渲染起到未见其具体形象,先感受其高贵气质的效果。“就中独占残春”句,则是说那里面被精心保护的是一种独占暮春风光的名花。接下来词人挥洒画笔,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描绘这种花的形态,边绘边评。“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先写花色、花态。“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则是从花跳出,加进客观评说。“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三句,更进一步勾画花态、花情。具有这般魅力的花真够称得上“国色天香”,不可能不是牡丹。

上述“淡伫”、“绰约”、“天真”、“晓妆”、“艳态”,再加上一个“妒”字,一个“笑”字,一个“殢”字,每一句都是以花拟人,把静静开放的牡丹写成了盼倩生辉、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下片是词人身在明光宫苑牡丹花前,与从游人把酒醉赏流连之际,又不禁想象着他处赏花盛况的心态。“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东城”、“南陌”都是日光易照之处。“竟”,在此作“从早到晚”之义,是“竟日”之省;“香轮”,指游春踏花的车子,醉人的花香足可染透车轮,是夸张之词。“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之句,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词人在沉醉于盛开的牡丹之时,忽又感伤起没有不凋的花朵、也没有不散的筵席来,是“兴尽悲来”,还是这景象触动了潜藏心底的隐痛,不得而知。但是词人确能把握分寸,紧接着便开始了心理上的自我调节。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明光宫殿”,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北宋汴京的宫殿。最迷人的是在这明光宫苑内,有几枝向阳的牡丹正在竞芳吐艳。“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对着这艳丽的花儿飞觥举觞,把金杯内的美酒喝下,别管它黄昏将至,筵席上的残蜡将要燃尽!词人赏花饮酒,从昼至夜,豪气四溢,真是女中豪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