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1)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2)

被限制高消费人员

不等于是“老赖”哦~

来,听明法君为你普法!

01. 限制高消费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两者的概念

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措施。

限制高消费,即限制有关人员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大家口中的“老赖名单”),指法院将有关人员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将其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并进行不良信用记录,对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限制高消费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都是人民法院基于执行案件的需要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的惩戒措施,目的都是为了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但二者存在诸多不同。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3)

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明法君逐一告诉你!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4)

02. 对象不同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简称《限高规定》)第三条,被限制高消费的包括被执行人本人,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还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简称《失信名单规定 》第一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只能是被执行人。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5)

03. 条件不同

依据《限高规定》第一条,只要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就可以限制其高消费。

《失信名单规定 》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其他六项情形之一的,才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简单来说,就是被执行人有钱不还,违反限制消费令,抗拒或规避执行等等行为。

相比于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条件更高。被限制高消费的不一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依据《限高规定》第一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必须被限制高消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应当“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必须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但不是必须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实践中,有人主张,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前,应当将被执行人通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与法律规定不符。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6)

04. 内容不同

被限制消费的人,不得有九项消费行为,即不能搭乘飞机、不能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及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不能住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等。

而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除不能实施上述消费行为外,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将受到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机构的联合信用惩戒。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可见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惩罚措施更广,且更为严厉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7)

05. 期限不同

限制高消费期间,原则上要一直限制到被执行人的义务履行完毕。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而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应该截止被执行人义务履行完毕。《失信名单规定 》第一条规定的因为其他原因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时间一般为两年,还可以依法延长或缩短。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8)

总之,

限制高消费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

不能混淆。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9)

编辑|高明法院微信编辑小组

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却没有失信(限制高消费列入)(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