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近日,关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大多数人都直言,学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用输入法快捷输入,显示的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不过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1)

这件事情余波未散,又有人扒出从小就学到的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信每个人都曾学过这首古诗,并且都背得滚瓜烂熟,这就是我们国家一向倡导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不过,有人说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锄禾》,也有人说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悯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2)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3)

相关网友评论说,从小学到的名字就是《锄禾》,并且还拿出了证据,上图便是该网友所提供。

不过,与之对立的网友则表示,他所学到的是《悯农》。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4)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有《悯农》,也有《锄禾》。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来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李绅。

李绅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年轻时也是个愤青,曾亲眼目睹农民们整日劳作,却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故而生出怜悯之心,写下《悯农》二首。

在古代,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因此时常有许多人被饿死,人吃人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因此,在人们生活稍好之后,便有了“你吃了吗”这样一句通俗的打招呼用语。

国外人看来,中国人是时刻不会忘记饿肚子的感觉,这才有了这样特殊的打招呼方式。

其实这也有着热情好客的好传统,若是对方没吃,自己又恰好在吃或者准备吃,就会邀请对方一起来吃。

言归正传,接下来看看《悯农》二首!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5)

如图所示,《悯农》的第一首便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收季节就可收获许多粮食,天下没有闲着的田地,却有不少辛苦劳作的农民。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6)

第二首,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那首《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过,很多人说小时候学的题目名叫《锄禾》,也有不少人声称自己学的是《悯农》。

可看完上文我们就明白了,《锄禾》本就是《悯农二首》其一,因此教材改版是有史可考的,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7)

至于以前为什么叫做《锄禾》,有人认为《锄禾》是编者自己加的,不过并不是乱加的,也是本着适合初级课本的良好用意。

也有人认为,《悯农》是本名,《锄禾》是为了区分《悯农二首》这才为它取了个小名。

类似于这种争议,还有小时候所学到的:“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这时候就有人开始说了,记忆中明明是“两小儿辩日”,为什么变成了“两小儿辩斗”呢?

锄禾日当午在哪本语文书上 锄禾日当午题目究竟是(8)

不过很快,就有人给出了解释,称《两小儿辩日》只是名字而已,古籍上所记载的,就是“两小儿辩斗。”其实翻译出来,也就很好理解了。

孔子东游,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因此上前询问为何争辩。

这时候就有人开始争论了,他们都认为脑海中记忆的是:“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其实不管是古籍也好,课本上也罢,都是两小儿辩斗,这样一看,也就很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