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将何去何从(南昌是江西突围)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则越多,少则越少。

这就是现实的规律,这就是——马太效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西人虽然不是很想承认,但我们江西目前确实正处于“弱者越弱”的这个怪圈内。

江西,简称:赣

地处中国东南部,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与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是全国唯一一个与6个省接壤的省份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沿长江发展带这三个城市群都能沾上点关系的省份。

南昌将何去何从(南昌是江西突围)(1)

环南昌六大亿万级城市

这三个城市群是中国目前最顶尖的城市群,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所以环伺我们江西的6个省份也全是大哥级的,它们的省会城市要么已经坐镇“万亿俱乐部”多年,要么就是即将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按理来说,我们江西抱上这三个城市群中的任何一个,都能飞黄腾达,就像当年与我们江西是难兄难弟的安徽一样,在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后,左手抱着江苏、右手抱着浙江,发展速度直接起飞,截止目前已经超越我们江西好几个身位了。

很多人就在寻思着我们江西不也可以复制一下安徽嘛,于是网上就有了各种声音。

应该重点发展九江,远可沿长江溯流而上连接长三角城市群,近可驻守原地吃长江中部城市群的发展红利。

应该重点发展赣州,往南加入珠三角城市群。

应该重点发展上饶,向东搭上长三角城市群的快车。

.......

至于和珠三角、长三角、沿长江发展带这三个城市群都有隔阂的省会南昌就应该放弃。

但我认为能说出这些话的人,肯定对江西的地貌、城市圈的概念、周边的城市布局都没有足够的了解。

首先,那些所谓的“抱长三角大腿”、“抱珠三角大腿”的言论都只是空想而已,因为我们江西并没有安徽的“地利”,我们江西其实就是个围城。

南昌将何去何从(南昌是江西突围)(2)

群山环困下的江西

东边有怀玉山和武夷山脉,将江西和浙江、福建两省分隔开来;

南部是大庾岭、九连山脉逶迤于赣粤之间,形成天然分隔;

西侧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是罗霄山脉(包括武功、万洋、诸广等山),北段则是幕阜山和九岭山,这些山脉将江西与湖南、湖北相隔绝。

严格意义上江西的对外通道只有北部平原地区联通的长江中部城市群。

这也是导致各种“环江西”最大的原罪,所以别再说什么南昌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有隔阂感了,要说隔阂感,省内城市有一个算一个,除了九江谁也跑不掉。

而且上饶、九江、赣州都位于省内的边缘处,集全省之力打造成“中心城市”后,只能单边辐射省内的弟弟妹妹,对省内其他城市的带动力会非常有限。

甚至还会出现集全省之力打造出的中心城市带着其他省份的城市飞得起劲,把当初为了扶持你长大“三天饿九顿”的弟弟妹妹抛在一旁的情况,所以边缘城市非常不符合未来做“城市圈”的理念。

再就是我们江西并不像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宣城一样,接壤的城市都是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群的头部城市,这些头部城市确实有带着安徽一起玩的能力。

南昌将何去何从(南昌是江西突围)(3)

头部城市的对接效应

而我们的赣州、上饶接壤的却是河源、韶关、梅州、衢州这些还没被纳入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这些城市尚且还处于“饥饿”状态,和我们一样穷的叮当响,怎么带我们玩?

南昌将何去何从(南昌是江西突围)(4)

强势城市的虹吸效应

所以,放弃这些无意义的幻想吧,我们江西是没有大腿可以抱的。

边上的“六位大哥”,所谓的“珠三角”、“长三角”、“沿长江发展带”这三个城市群,对我们江西而言只有虹吸作用而已,我们和这三个城市群并非是想象中互帮互助的“好兄弟”,而是竞争关系。

在被“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我们江西连一个显眼的大城市都没有,无论是产业竞争力还是人口竞争力,相比周边几个“大哥”都要弱上很多,产业资源和人口资源都被边上的大哥分掉了,就更别提国家的战略资源了。

而边上几个得到资源的“大哥”会变得越强,对江西的“虹吸”作用也会更强,于是江西的城市竞争力又会进一步减弱,自然而然就进入了“弱者越弱”的怪圈内,说残酷一点就是慢性死亡。

想要摆脱这个怪圈,就只有赌一把去做大一个城市中心,进而做大都市圈,以提升中心城市的人口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抢得先机,阻止目前抢不到产业和人口外流的颓势。

用马太效应去对抗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去对抗大城市。

倾其全力打造出一个中心城市去对抗周边的大城市对我们江西的虹吸作用,脱离弱者越弱,进入强者越强,是我们江西目前最佳的选择,而且综合以上因素,拥有一定城市体量,又位于省份相对中央位置更利于未来发展城市圈的南昌,才是打造“中心城市”的首选!

南昌将何去何从(南昌是江西突围)(5)

大南昌经济都市圈

两年前安家楼市的清醒观点,至今看来依旧通用,故值得大力宣导推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