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朵颜三卫势力分布(侵犯大明边疆至朱棣大怒)

如果中国列朝,你要问哪个朝代军队的形象最帅气,小编虽不是明粉,但是也一定首推大明。比如说从未一败的大明水师,再比如绣春刀飞鱼服的锦衣卫,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专业火枪队—神机营。但是如果说你要选一个最霸气的,我相信一定会是那曾经在大明昙花一现的朵颜三卫。

这支威名天下的蒙古部队不仅曾经让还是燕王的明成祖朱棣用利益交换去宁王那借了三千骑来帮自己夺皇位,为了答谢,甚至把“大宁地”(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统塞上九十城)都割让给朵颜三卫。但是随时历史变迁,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朵颜三卫同时也为努尔哈赤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由此,他们所在的部族成为了和清初皇室联姻最多的蒙古部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支神奇的部队。

明朝朵颜三卫势力分布(侵犯大明边疆至朱棣大怒)(1)

不过首先,称呼朵颜三卫为部队,其实并不是非常恰当。

不过在这里,史学界就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明史》就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成祖从燕王起靖难,患宁王蹑其后,自永平攻大宁,入之。谋胁宁王,因厚赂三卫,说之来,成祖行,宁王饯诸郊,三卫从,一呼皆起,遂拥宁王西入关。成祖复选其三千人为奇兵作战。天下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说成祖要谋天下,最为担心的人就是拥有朵颜三卫,且以谋略号称的宁王朱权。所以自从靖难发起以后,用了某些手段和利益同宁王达成妥协,并让成祖挑选三千兵甲为其作战。之后,朱棣成功登基,留下的后患也只有朱权一人,于是一边逼朱权南下迁地南昌,另一边把原本朱权的“大宁地”赏赐给了在靖难中立下大功的朵颜三卫,也是借此形成和鞑靼的边疆冲突壁垒,可谓一石二鸟之计谋。

明朝朵颜三卫势力分布(侵犯大明边疆至朱棣大怒)(2)

这就是“朵颜三卫助成祖”的由来,在明朝的书籍中记载是非常多的。但是作为官史的《明实录》、《明会典》却对这么重大的事只字未提,著名史学家顾炎武就说:

靖难兵之起,三卫夷人从战有功,故畀之(大宁之地),国史不书,莫可考焉。

那另一个说法是什么呢?

在日本学者和田清以及国内诸多史学家的研究中,朵颜三卫在归顺第二年便随辽王反叛,之后就跟大明断了联系。直到公元1402年,为了边疆的安稳,明成祖派人前去招抚。但是1410年,成祖第一次北征时又发现朵颜三卫中有人加入了鞑靼部队,为此朱棣曾大怒说:

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穷,设福余、朵颜、泰宁三卫,授尔等官职,律各领其众,臣属既久,后竟叛去。及联即位,复遣使来朝,联略其过,加意抚绥,数年以来生聚蕃息,朝廷于尔可为厚矣。比者尔为本雅失里所胁,掠我边卒,又遣苦列儿给云马市,实行窥伺。狡诈如此,罪奚可容·一。

这句话基本就重复了朵颜三卫不领大明恩情,几次三番骚扰大明边疆的事情,当然同时也推翻了“朵颜三卫助成祖”的说法。

明朝朵颜三卫势力分布(侵犯大明边疆至朱棣大怒)(3)

总之不管如何,一个说法是自成祖后,朵颜三卫就已经驻扎在大宁地,还是明成祖封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明中后期,三卫在科尔沁部的帮助下向南推进,并最终驻扎在了明长城边外,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现在这个说法因为官史记载更为详实,所以得到了更多学者的认可)。

之后,随着东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在北方,朵颜三卫于16世纪40年代初在领主恩克兄弟的带领下,举部并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中的喀喇沁部。到了17世纪,后金崛起,并吞蒙古诸部,按满八旗的制度分封蒙古八旗,黄金家族自然也成为了后金最为重要的属臣之一被封其内,因此,剩下的朵颜三卫(兀良哈人)则成为了喀喇沁部的领主。但是他们也在1636再次因为后金的战略问题被编封为喀喇沁旗,而后又被编为左、中、右,既3个扎萨克旗。

明朝朵颜三卫势力分布(侵犯大明边疆至朱棣大怒)(4)

从后金到清王朝的建立,作为属臣的朵颜三卫,此时的喀喇沁部随着爱新觉罗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更是重新打响了朵颜三卫的名声(皇太极对于蒙古族是要求他们必须全力出战的,不然等同叛乱)。等到清王朝稳定后,虽然喀喇沁部不是最为亲近的蒙古八旗之一,但是由于其近京师,又战功卓越,成为了同清朝皇室联姻最为密切的蒙古部落之一。

历史就像一张充满褶皱的白纸,你永远无法预测整个文明巨轮对你的影响,你的笔墨最终落像何处,恰如朵颜三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