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一天不能超过两次吗(知网查重向个人开放)

6月12日,中国知网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被质疑多年来织就了一张“垄断”大网的知网,终于撕开了其开放的一角。

知网查重一天不能超过两次吗(知网查重向个人开放)(1)

万字论文查重约15元

记者今天在知网进行注册、登录后看到,在知网个人查重服务官网,个人可以进行职称评审、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毕业设计和其他种类这几类检测类型,收费标准均为1.5元/千字。也就是说,一篇万字的论文,15元左右即可完成查重。

知网称,这一收费标准参照市场通行的按字符数收费的方式制定,不高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放范围方面,知网称,“所有个人用户”均可登录中国知网个人查重服务官网进行文献查重。然而,记者详细咨询知网客服时获知,向个人开放查重服务的范围不包括硕、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研究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仍无法直接通过知网官网进行个人查重。

对于这一原因,知网方面解释称,这主要鉴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的严肃性和特殊性以及各学校、学科的差异性,办学水平和管理政策不同”。对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知网继续通过研究生培养管理机构(研究生院)向研究生提供学位论文免费查重服务,免费次数由原来的人均1.5次增加到人均3次。

“知网过去只面向机构提供查重服务,忽略了广大个人用户学术规范自检与查新等实际需求,客观上造成了黑市与高价的问题。”知网方面表示,在综合考虑学术规范管理需要和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听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科研诚信专家、师生代表的意见后,制定了此次全新的个人查重服务方案。

知网方面称,在信息安全方面,平台将从技术与管理机制两方面来保障用户信息和论文内容的安全。个人用户上传论文查重由本人自主操作,个人信息与论文内容仅本人可见;个人送检的论文仅保存在查重专用的服务器上,30天后自动删除且不可恢复。

黑市“李鬼”仍难绝迹

“官方查重服务一出来,电商平台上那些查重商家们可以倒闭了。”“羡慕以后毕业的学弟学妹,心疼我那已经花出去的几百大洋。”知网开放个人查重服务的消息刚一发布,就引发网友的热评,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学生发现,在知网开放个人查重之前,不少学生都会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自行寻找知网查重服务,形成了查重的“黑市”。然而,这些或付费或免费的商家所提供的查询渠道良莠不齐,其中有些渠道出具的查重结果,与学校最终出具的查重报告结果相差甚远,甚至有人因此影响了毕业。

12日,记者在淘宝上以“知网查重”为关键词搜索,仍能搜索到不少标着“知网”醒目字眼的查重服务商品。当记者咨询其中一家淘宝店主是否能提供知网查重服务时,客服人员提醒道,“知网除了研究生外,其他查重系统都对个人开放了,比淘宝卖得便宜”,还贴心地发来了知网个人查重的官网网址。

知网查重一天不能超过两次吗(知网查重向个人开放)(2)

不过,也有一些“李鬼”仍在营业。记者进入一家网址字符中包含“cnki”字样,但并非知网官方网站的论文查重检测网站后发现,这里“硕博高校内部检测系统”的价格为388元一篇,“本专科论文查重系统”268元一篇。而根据知网最新公布的1.5元每千字的查重价格机制,一篇8000字左右的本科论文,仅需12元,268元一篇的价格相比官方价格高出了20余倍。当记者想添加QQ客服进行咨询,一个月前尚能添加的QQ账号已经无法添加。

由于未向研究生用户开放个人查重服务,为研究生提供查重服务的商家仍然不少。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咨询的多位商家均号称,可以提供与知网查重结果十分相近的“源文鉴”查重。

垄断争议仍待进一步“开网”

向个人用户开放查重,无疑是备受诟病的知网逐渐开放的积极信号。不过,业界、学界对知网的期待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已有多方对知网高昂的续订费叫苦不迭,有多所高校曾表示难以承受知网的涨价行为。同时,由于知网并不产出内容,其多年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甚至不花一分钱的侵权形式获取海量论文资源,也让不少作者、学者不满。一些网友甚至调侃,“天下苦知网久矣”。

实际上,一个月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就发布消息,宣布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李世杰、助理研究员蔡祖国在针对中国知网平台反垄断调查工作的建议文章中提出,有别于常见的平台用户规模垄断或平台用户覆盖率垄断,知网的垄断现象是互联网平台企业一类特殊的垄断形态——注意力垄断。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知网目前距离解决垄断问题还很远。他认为,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平台,知网在定价问题上应体现出公平性、公益性;版权方面,知网也应向其引用内容方支付稿酬。“其定价收入和版权支出之间达到平衡即可,为中国科研发展提供更多助力。”盘和林说。

盘和林建议,如果知网单家企业很难避免垄断,那么应该鼓励其他平台参与竞争,要打破版权的强制、独家授权,只要作者同意并且报酬合理,版权应该平等地给予各平台,而不应该成为垄断资源。

李世杰、蔡祖国也在文中建议,反垄断规制部门应当禁止中国知网平台同学术期刊主办方签订独占交易协议。实践中,独家出版等独占交易策略性行为并不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反而降低部分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图片来源:知网官方公众号、淘宝搜索结果截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