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课堂教学(黄埔标准打造音乐教学底线标准)

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课堂教学(黄埔标准打造音乐教学底线标准)(1)

陈文娟(中)与老师们在做教研活动

文 | 陈茴茴

由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文娟带领其教师团队建立并在全区推行的针对小学生音乐基础能力标准和音乐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黄埔标准”,在黄埔区音乐教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陈文娟老师,听她讲述“黄埔标准”制定的前因后果,以及标准实施后的情况反馈。

教学、能力、曲目构成底线标准

“黄埔标准”由《黄埔区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简称“教学常规”)、《黄埔区小学生基础音乐能力标准》(简称“能力标准”)、《黄埔区(花城版)〈音乐〉1-12册必唱、必听曲目》(简称“必唱必听曲目”)三大部分构成,是音乐教师教学的底线标准。

“教学常规”明确了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如:学生聆听音乐过程中,教师避免过多讲述;学生演唱之前,教师应通过自身示范或借助其他方式使学生多听歌曲的起始音和稳定拍,教师范唱(奏)要准确、有美感,适合学生模仿;教师范唱同一作品时要保持调性统一(特殊安排除外);学生歌唱时教师不要跟唱,应观察和聆听学生的声音状态并做出反馈和调整等。用标准的形式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与规范。

“能力标准”则将小学生基础音乐能力细化为节奏感、音高感、结构感,三者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能力标准分为三级水平,相对应于小学低、中、高学段,呈递进增长。谈到“结构感”的标准制订,陈文娟表示,自己和老师们原来一直对“音乐结构”的学习理解有偏差,以为学习音乐结构就是分析音乐的曲式结构。

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不同阶段学生基础音乐能力发展概述》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音乐教研室制订的《北京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及学生部分音乐能力要求与说明》给了她启发:分析曲式的基础是先知道乐句,知道乐句不是“看”出来,而是“唱”出来,也是“听”出来的;乐句的关系只有三种——相同、不同、相似;旋律创作可以从对一句旋律的“小变化”(相似关系)开始。

于是,她和教师团队的老师们结合学习理解和课堂实践,制定出学生“结构感”的三级能力标准:

I级水平标准

唱出歌曲的乐句感。

感知乐句的相同、不同与相似。

简单的口头创编。

II级水平标准

准确进行乐句接唱。

辨识歌曲乐句的相同、不同、相似。

能分析典型的由ab句组成的曲式结构。

问句与答句的节奏、旋律的口头、书写创编。

III级水平标准

能分析典型的一段体、二段体、带再现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及变奏曲式作品。

4-8小节即兴创编。

4个乐句带有a/b的口头、书面旋律创作(aaba/aabb/abba/abab)。

“必唱必听曲目”的选曲原则以尊重花城版教材知识体系布局,与“能力标准”相适应,遵循经典性、典型性、民族性、可唱性原则,适当偏重中国作品。并对必唱必听必学曲目做出具体要求。

同时,陈文娟与教师团队还积极探索了音乐学业测评,既有“准确歌唱能力的现场测评”,也有“音乐听赏能力的纸笔测评”。测评以“教学常规”为要求,以“能力标准”为纲,以“必唱必听曲目”为素材。“黄埔标准”与“音乐测评”相互作用,共同服务于全体学生音乐能力的增长和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解音乐教学之惑

如何破解学生“唱不准”的难题?为什么音乐教材中的作品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记忆?教材内容那么多怎么上得完?音乐活动与音乐能力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究竟什么是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应该如何建构?音乐教学应遵循怎样的顺序和规律?每周只有一节的音乐课有可能建立起音乐知识与能力的体系吗?……

多年来,种种在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直在陈文娟心中萦绕,在疑惑的同时她不断反思、追问。她表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指出,(我国)音乐课程10年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缺少应有的关注。音乐素养是音乐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能力的总和,以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为基础。而目前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听觉能力不强,唱不准、拍不稳、识谱能力偏弱,缺乏和声感、调式感、结构感,音乐表现能力不足等现状,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中不能理直气壮地面对音乐知识内容,不敢进行诸如音准、节奏、识谱和声音练习,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结果是架空了‘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近年国家也连续出台了各种相关的美育发展文件,但具体在实际教学中究竟如何落实?教师们还是有很多迷茫。

2016年9月,陈文娟在星海音乐学院聆听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音乐教研室主任梁洪来关于《中小学生歌唱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与策略》的讲座,这场以柯达伊教学法为理论依据的讲座令她兴奋,为她找到了破解上述疑惑的方向。讲座中提到的一些理念给她很大启发,如:如果以教歌为目标,教不过来,以教音准(音程)为目标,有数!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音准感、节奏感、结构感;教学要讲究不要将就;音高教学要给准确的起始音,节奏教学要给稳定拍;我们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文化反应;生歌变熟歌,熟歌学本领。

陈文娟敏锐觉察到,柯达伊教学法的研究可以为老师们打开一扇实践之门。她开始对柯达伊教学法进行持续学习,扎在两所学校借班上课开展实践研究,并向区内老师推广,和大家一起学习、实践和研究,最终明确了黄埔区小学音乐教研方向——以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音高感、节奏感、结构感等基础音乐能力为重点,按标准、有顺序、有规律开展音乐教学,关注音乐教师有质量的示范引领和重组教学素材的能力,重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陈文娟带领团队开始探索“黄埔标准”,2018年2月起在黄埔区内推广和实践,并根据每个学期的实践效果进行修订和调整。

依据规律打造规则

陈文娟介绍,“标准”在全区小学范围内实施,除了指导老师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也是期末音乐测评的重要依据。老师们对“标准”的反馈普遍积极和支持。但目前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准确理解和实施“标准”,仍需要有一个过程。在她看来,“标准”最大的意义,是让老师们加深了音乐学科是有技术含量和讲究,教学是有规律和规矩的印象,明白学生的音乐能力是可递进的,音乐素养是会增长的,音乐教师的专业是不可替代的。

陈文娟表示,接下来,她和教师团队还要进一步细致梳理教材,开展大单元备课,在尊重原有教材结构框架下进行教材重组,继续修订完善“黄埔标准”,深入优化音乐测评,同时进一步开展广府母语——“粤语童谣进课堂”的实验。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