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

不知道王晓琮的身份人,第一次在哈理工见他,都会以为他是个锅炉房的大爷。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1)

满脸大胡子、驼背、近视眼、大舌头,穿衣风格邋里邋遢,脚上永远踩着一双几十块的塑料拖鞋。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还经常舔盘子。

但就是这样一位酷似“锅炉大爷”的人,却是全体哈理工师生膜拜的存在。

他14岁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18岁从北大顺利毕业以后,又去了浙江大学读了研究生,而后返回了东北老家,在哈理工留任教学至今。

不光个人的身份传奇,就连他所带领的学生团队,也个个是传奇,但凡经过他指导的队伍,就没有不获国家奖项的。

正是因为如此,经常有人拿王晓琮来调侃,称他是哈理工的“扫地僧”。

1、哈理工的“扫地僧”

在哈理工的贴吧里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帖子:“请问王晓琮老师现在还在上课么?”、“谁有王晓琮老师的课表?”、“想去听听他的课”.......

在哈理工,王晓琮绝对是不折不扣的校园明星。

而他的课堂被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在上课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的教材,提起粉笔来就写,无论是高数还是线代,都能一字不落的板书下来。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2)

而且据上过他课的同学说,无论是多么复杂的积分和函数,他永远都是用口算来完成。

光是凭着这一点,就足以秒杀大多数数学老师了。

这还真就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人不可貌相!

除了日常的授课以外,王晓琮还经常带着哈理工的队伍去参加各项国家级比赛,但凡有一次出征,就必定有一次凯旋而归。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3)

同时,凭着在数学上的研究和天赋,王晓琮还被评为了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评委,在行业内部地位极高。

按理说,凭着王晓琮在数学领域的造诣,评选个教授应该是轻轻松松,但他并不愿挂上那个头衔,因此至今为止,王晓琮在哈理工的身份仅仅是个普通的讲师。

尽管没有那么多花儿胡哨的头衔,但王晓琮对于自己专业的学生,还是十分严格的。

在贴吧里面,经常会看到有学生挂科的哀嚎,而且都是58、59这样的分数。

每当有这种情况发生时,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在下面评论:你们老师是王晓琮吧?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4)

虽然生活上邋里邋遢,但对待这些学术上的问题,王晓琮却是一丝不苟,60就是60,59就是59,在他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感情分。

也的确心疼那些挂科的同学,59分这个分数,的确是有些杀人诛心。

但正是他对工作的这份热情,才得以让他在校内成为了备受尊敬的对象。

甚至连哈理工官网,都专门为他发声,认可他在学校内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成果。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5)

正是因为王晓琮卓越的教学水平,以及淡泊名利的秉性,让他在哈理工师生中有了个外号——“哈理工的扫地僧”

2、“如果记者采访,我就辞职”

从旁人的眼光看来,王晓琮的生活,要多随性,就有多随性,以至于他的生活习惯,常常让人感到迷惑。

有学生调侃,王晓琮一年四季,就那么两三身衣服,尤其是那件蓝色T恤,简直就是他的本体。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6)

虽然说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从同学们调侃的态度来看,足以见得王晓琮确实不怎么喜欢打扮。

除了打扮上的朴素以外,出行上也很节俭,能腿着去的地方就腿着去,而且除了哈理工以外,他基本上不怎么出门。

如果出门要带点什么东西,在他的眼里,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塑料袋装不了的,如果有的话,就换个大点的塑料袋。

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老王这辈子,跟塑料算是干上了。”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7)

除了穿着和出行以外,王晓琮在饮食方面,也是特别的朴素。

每天早餐的标配,就是食堂里两张五毛钱的鸡蛋饼,喝一碗黑米粥。

午饭和晚饭的时候,他就会拎着他的那个铁饭盒到食堂,基本上不怎么吃荤菜,饭永远吃的干干净净,菜剩下的油汤都舍不得倒,要弄到米饭里面就着吃完。

吃完以后还要舔舔盘子。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8)

这样的生活,王晓琮在哈理工的校园里面一过就是二十多年。

之前提到,王晓琮在哈理工就职多年,仅仅是个讲师的身份,居住的也是哈理工的一间小宿舍,没有住学校分配的房子。

很多同学也有疑惑,想不通为什么他要过这样的生活,而不是选择像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组建自己的家庭。

在传闻当中,其实王晓琮并不是没拥有过爱情,只是在结婚前夕,妻子因故去世,因此才单身至今。

尽管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但王晓琮还是用着自己每月节省下来的薪资资助着好几个贫困学生,但对于这件事,王晓琮从来没提过。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9)

哈理工不止一次的派老师给他做过工作,希望他能够接受媒体的采访,除了为个人宣传以外,也可以给学校做做宣传。

没成想王晓琮从没有这样的想法,三番五次找烦了,就撂下了一句话:“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

这话一说,学校也只好作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晓琮在哈理工教学了这么多年,却没有什么人听过他的名字。

3、甘心做一个“锅炉工”

尽管在期末的时候,王晓琮对学生们的成绩十分苛刻,但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他还是有着温柔的一面的。

每当临近国家比赛时,他都会收到来自于系里同学的上百份论文,面对这些论文时,他总是会认真的修改批注,单独指导,从来没有任何的怨言和不耐烦。

工作量最大的一次,他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内,便批阅了300多份论文。

而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便是对于这份工作和行业的热爱。

哈工大扫地僧教授(哈理工扫地僧)(10)

对于王晓琮,哈理工是这样评价的:

“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了鄙视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

这个定义对王晓琮而言,再合适不过,与其说他是一名讲师,更不如说他是一个学者。

面对外界的世俗纷扰,王晓琮选择了放弃对于名利的追逐,与自己的热爱进行自洽,从而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一个神童到一个普通的讲师,有人为他惋惜,认为他本应该有更高的成就。

或许对于王晓琮而言,摒弃那些世俗的名利,做一个别人口中的“锅炉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啊。

作者:江上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