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喜庵的故事(成都温江区白衣庵的传说)

成都欢喜庵的故事(成都温江区白衣庵的传说)(1)

民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 成都市温江区西南角有座小庙叫白衣庵。它在清朝时属保定府新城县管辖。根据新城县县志记载:传说因响马大盗“回八”窜入保定府内,强奸了知府的美丽女儿;知府下令要新城县令乔超伍,定期缉拿归案,否则罢免官职。眼看乔知县捉盗一再不绪,乔妻为使夫君免遭责难,她借伤痛换药去求巫婆老套裤消灾。巫婆说:我的神罐里养了一条小白蛇,它已成精,化成“白衣大仙”。只要你多给香火钱,我大仙一定显灵,定能抓住大盜回八。乔妻拿出白花花的银子后,巫婆以大仙的口气,指出回八就在大屯戏楼睡大觉,你得立刻叫官府去抓。原来回八被知县追得走投无路时,也来求问过巫婆凶吉,所以巫婆尽知其底细。隨后回八被抓到保定府。知府为感恩白衣大仙,便在她的土宅修起一座小庙。后经游家渡开明绅士“游大”,捐资八百大洋,将小庙扩建成名声大震的“白衣庵”。本世纪初要在这一带建“大学园区”,其庵庙再迁往涌泉红峰小学。后经政府与民众出资、捐助,将“白衣庵”改名“白衣寺”,并增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五观堂、钟楼、鼓楼、放生池等,所以白衣寺成了成都市著名的寺庙和旅游景点,享誉全川。下面来说说使白衣庵慕名的“游大”其人: 清初“湖广填川”时,有个“外来户”的后裔,姓游名大,落户在温江区杨柳河前进村的小渡口推渡,故此地改名游家渡。后来在河上建了一座石桥,于是渡口才自动撤销。由于游大有祖传的榨油技术,便在前进村开了个榨油坊,以榨菜籽油和桐油为主。他常挑着油担子在杨柳河沿岸场镇走村串户,下乡卖油。一年冬天,风雪交加,他从两河囗赶场返家,路过金强溪口(即现在的金强廊桥处)。见溪边岩洞里躺着一个小乞丐,冻饿得奄奄一息。他便将其背回家,烤火喂食,将其救活。问其姓名家人,皆不知道。便给他取名“游二”,爱如兄弟,教以榨油技朮。从此,二人相依度日,兄每日挑油担赶场串乡,以油换菜籽、桐子或钱币;游二便在家榨油,日子越过越红火。邻里便来提亲,游大仁慈,先让弟弟成家;自己做生意在外,便于招亲。此女子生于破落之家,心胸小气;但有几分姿色,深得游二喜爱。婚后头年,全家还算和睦;两年后,家产日富,这妇人奸诈之心日渐暴露;她晚上常在丈夫耳边吹“枕头风”:我们每天起早摸黑干活,哥哥却在外面茶馆进,酒馆出,卖的钱一箱子锁着;我们稍不干活,还得受他的气;每天黄昏还得去接他,真是“洗脸不洗耳朵”——掌黑耳朵蛮。初次这么说,游二尚不理睬,后来女人日日“软汤”,他的“良心”全被狗吃了;便向女人讨计谋,这奸诈的毒妇,便使出了一条毒计:一日黄昏,游大的油担子都快到家了,却不见弟弟像往日那样来接;又一想,大概是家中事忙吧!等他刚刚一脚踏进大门,突然从屋里飞出大把大把的石灰,直扑双眼,他顿时双目失明,倒在地上;游二夫妇俩将他捆绑在地,再缚上一个磨磴石,于黑夜坠入杨柳河。

游大原本在河边长大,水性很好;他坠河后,竭力挣扎,终将磨磴甩掉;沿河漂流。二更时,已漂到杨柳河与岷江的入口处“龙泉洞”口,并被洞口的挡板石卡住,他便借石板磨断了绳索……话分两头说,这龙泉洞本是“佛道长老谈论的仙洞”,里面石桌石椅,装修精致。每晚二更,峨嵋僧人和青城道长来此交流世间见闻,他们白天云游四方,化缘行善,收集民间传说;夜晚来此洞相会;纵谈天下奇闻,人间凶吉:或驱灾避祸,或惩恶扬善。时近三更,青城道长说:“今天游家渡发生一件怪事:游大被游二俩口子坠入河里。”峨嵋僧人问:“这乞丐老二真丧失‘良心’了吗?”“他恩将仇报,为了贪得全部家产,竟用石灰制瞎恩兄眼睛,再坠入杨柳河,你说可恶不可恶?”“眼瞎无妨,只要到白衣庵观音堂,取来菩萨的“净瓶水”滴擦眼睛,就会重见光明。”青城道长又道:“还有一条奇闻:张家大院的张老爷,三代单传的‘千金小姐’,长到十八岁,生得花容月貌;不幸被一只乌龟精所缠;这妖精每晚三更,从张家后院墙洞钻入小姐房中,变成一莽夫;搞得小姐茶饭不思,体瘦如柴,命在旦夕;三个月来张家不知请了县内外多少名医,都无济于事,你说咋办?”“这有何难,只要手持短刀,躲在乌龟精的入墙洞口;等到它鸡叫返洞,便向它脖子一刀砍去,就可断命;再将龟肉熬煎成药,供小姐吃,保她病好如初,更加美貌……”二位僧道长老说者无心,洞口听者却如获至宝。五更后,游大爬上岸来,遇到一渔翁,带他到了白衣庵观音堂,取了“净瓶水”,擦亮眼睛。随后扮成“名医”,赶往张家大院,说自己完全可以医好小姐的病。果然他照“二仙”之言,如法炮制。不到十天,小姐又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张家为感谢他大恩大德,又见游大人品好,为人忠厚,便招为女婿。这对夫妻恩恩爱爱,一家人过得甜甜蜜蜜,远近传为佳话。再说这游二两口子,害“死”游大后,无人管束,成天贪玩好耍,大吃大喝。俗话说“挣钱尤如针挑土,败家尤如水冲沙”,不到半年,家产就被花光卖尽,只能讨口度日。一天,两口讨饭讨到张家大院,在门口求爹爹告奶奶讨口饭吃。谁知出来打发他们的,竟是当初被“害死”的哥哥。夫妻俩吓得跪地求饶。游大不计前嫌,将二人叫进屋饱吃一顿,又给他们换上新衣,赏了十两银子,叫他们好好为人,做点小生意糊口。走时,游二返身问道:“哥哥,你是咋个死里逃生的?又是怎样发财发富的?”游大将其前因后果说与弟弟,并告诫道:“人生在世,善恶有报……”两口子回到游家渡后,便商量着“效法”哥哥:两人备好绳子、木板、石灰,互相用石灰撒瞎眼睛,缚于木板上,跳入杨柳河,当夜也漂入龙泉洞口,被挡板石卡住。三更后,青城道长与峨嵋僧人又在“仙洞”里高谈阔论,纵议人间祸福。青城道长道:“今天游家渡又出了件怪事:游二两口子……”峨嵋僧人道:“别再瞎吹了,‘大路说话,草里有蛇’,上次我们的话,被游大听见,使他坏事变成好事,现在正享受荣华富贵呢!”“是呀!今夜别傻了,得先到洞口去看看,有无‘听墙脚’的!” 当长老到洞口一看,果然这两个‘负心贼’卡在那里;便将他俩抛向岷江喂鱼了。真是“恶有恶报”。再说,游大这对恩爱夫妻,为感恩白衣庵治好了他的眼晴,决定出资800大银在万盛村南选了一块宝地,扩建了“白衣庵”,塑了三教菩萨,惩恶扬善普救众生。本世纪初又将白衣庵迁到现址,扩建成如今盛名远扬的旅游景点“白衣寺”。游大的后代子孙满堂,福禄满门,成为“书香之家”。此传说印证了“善恶皆有报”的民谚。 附:作者根据县志记载,并走访了游家渡社区部分老干部和前辈老人,编撰了白衣庵与游大的传说。目的在于惩恶扬善,突出正能量;而与“迷信”毫无半点关系。故请编辑主任审阅斧正。

作者简介吕大志,筆名士心,达州市作协会员,四川省及达州市科普作协会员;成都市温江区作协会员。文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教于达州市电视大学、达高中、达州市职高等学校。曾在中国《团结报》、《杂文报》、《四川文学》《四川青年报》、《晨报》、《作文导报》、《少年博览》、《笑话大王》、《未来作家》、《教育导报》、《达州文艺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等20多种报刊发表杂文、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故亊、童话、评论、笑话等300多篇。曾由市宣传部与市教育局分别出版《达州故亊集》与《汉语疑难解析》等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