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搬家下雨是巧合吗 民间气象哨兵回复

文/赵东升

近日,新华社客户端登载一篇文章《家长质疑小学教材“蚂蚁搬家要下雨”不科学,出版社:将研判》,去年5月21日彭篷社的文章,小学家长(洪广玉)质疑课本上的气象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的谚语,为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蚂蚁搬家下雨是巧合吗 民间气象哨兵回复(1)

天气谚语,自古以来是人们在生存、生产、生活中观察天气变化的总结,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汉代,就有文字可查的“蚁封穴户,大雨将至”的谚语。2012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气象谚语大观》共搜集了全国各地谚语近四万条,其中有关蚂蚁活动的168条,仅“蚂蚁搬家”的就有71条。表现形式分别有:垒窝筑坝、集堆群殴、打洞瞭望等。

蚂蚁搬家下雨是巧合吗 民间气象哨兵回复(2)

不论是动物、植物或所有的生物,对即将发生大的天气变化都会有预感,所产生的异常表现称为前兆。“穴居知雨,巢栖晓风”,每种生命体对危机自身安全的自然变化都非常敏感,这就是说身边各种生命体都可以做为气象观测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

蚂蚁搬家下雨是巧合吗 民间气象哨兵回复(3)

用动物异常反应测天气是一件即简单又复杂的工作,简单是可以就地取材,不需花一分钱买设备和管理维护,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都有各种动物为之观察所用。之所以说复杂就是指动物所有的异常表现,不都是预兆天气变化的。因为引起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多,天气变化只是其中之一而己,必须通过亲自细致观察总结,找出规律才能用时立竿见影。

我是农民,生长在长白山脚下的半山区,终生务农,蚂蚁是我这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坡林下常见的一种昆虫。自从开展业余气象观测,五十年来,蚂蚁、麻雀、庭院饲养的家畜都成了观测参照物,蚂蚁对天气变化的反映也不单纯是“搬家”,清巢、筑坝、钻洞、打架等,都是它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但也不是每次反应都是预示着下雨,必须要去伪存真。

蚂蚁搬家下雨是巧合吗 民间气象哨兵回复(4)

有一次我观察“蚂蚁搬家”,当逆着来路查到起点时,发现旧巢被一种食蚁虫(老牛吽)刨破,蚁尸遍地,类似这种情况就是意外被动搬家。其实蚂蚁不光知风雨,还晓旱涝,天气由涝转旱,它们会从高处向低处搬家;如果天气由旱转多雨洪涝,它们便从低处迁移到高处;要是临时避险就仅带点食物,但正式的搬家就会“拖儿带女”叼卵和食物顷巢出动举家搬迁。

现在的天气谚语之所以受到“质疑”?一是现在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幅提高,天气信息随时随地可得;二是缺乏细致观察和精准解释;三是天气谚语作为传统科学文化宣传和传承的不足,人们以为见到“蚂蚁搬家”就下雨精准不差的误区。

蚂蚁搬家下雨是巧合吗 民间气象哨兵回复(5)

同样一条谚语,是否有观天经验,效果大不一样!比如发现蚂蚁搬家,除了弄清原因外,还应观察麻雀是否开会?河水是否泛浑?是否有晕华现象等做为参考,这样谚语使用的准确率会明显提高。

天气谚语有重要的使用和传承价值,尤其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预测自然现象尤为重要。气象谚语进校园入教材,是传承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观察自然变化的习惯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自然变化规律,是培养文化自信和新时代接班人的需要。(仅此拙见,仅供参考!)

蚂蚁搬家下雨是巧合吗 民间气象哨兵回复(6)

赵东升

作者:赵东升,男,中共党员,1952年生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石灰村,为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第一批毕业生,获中专毕业文凭。由于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群众生活、丰欠年景影响严重,于是萌生了观测天气的想法。于1971年,自发创办“家庭气象哨”,并且热衷于农业科学试验,先后担任大队(村)农业技术员,乡农科站技术员。先后为省、地、县开展农业田间科学试验,成果论文在国家科技刊物《种子世界》上发表。

先后两次到乡镇创建气象站,定时规范观测气象三十余年,现有搜集整理验证当地流传天气谚语二千二百多条,和民间观天气经验。搜集整理的气象资料数据为伊通县气象志、县志、景台镇志的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赵东升曾出席吉林省气象先进哨经验交流会,1979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省市县科技标兵”、“先进模范”等多次表彰,任历届伊通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过共青团报记者、吉林省电视台农村俱乐部栏目和吉林日报记者专访,拍摄专题片,被《吉林日报》誉为“大黑山下管天人”。

作者:赵东升

编辑:张凤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