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

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1)

1997年新年,王小波写了一篇不像祝福的祝福,他说:

岁末年初,总该讲几句吉利话,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都能做个健全的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吉利。

确实,他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健全的人,思想自由,精神独立,活得真诚。

可就在这年4月11日,王小波却突发疾病,猝然离世,将他的李银河一个人丢在这个世界。

他离开的时候,世界还很古怪,不健全的人还很多,如今,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25年了,可是这个世界,古怪的事儿依然很多,不健全的人似乎比当时还更多了些。

王小波走后,有人问李银河:

"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王小波一个什么问题?"

李银河说:

我很想问问小波:你走得太急了,你走后,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在变,太多人没有灵魂,而你呢?你的灵魂还在不在?

25年了,很多人都变了,很多事也变了,但喜欢王小波的人,却越来越多,因为他身上这5样素质,是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

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2)

01拒绝虚假道德

王小波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些高尚和正义,比堕落还要坏。

前段时间,上海一女子跳楼,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事情是这样的:

Joshua住在上海虹口,她每周都要去青浦看望父亲,帮父亲买菜、做饭、打扫卫生。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她的父亲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患过脑梗,耳朵很背,难以听清别人说话。

疫情发生后,虹口和青浦都被封控了。

Joshua担心父亲没饭吃,把家里冰箱储备的食物拿出来做成饭菜,准备让外卖小哥送去给父亲。

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人接单,Joshua加价100元,还是无人接单。

她想到曾给自己送菜的小哥余中,于是打了电话,小哥感念Joshua的善良和孝顺,不辞辛劳、几经周折帮她把饭菜送给父亲。

看着余中那么辛苦才送到,已经失业没有收入的Joshua打算多给200块钱,可余中坚决不收。

遇到这样温暖的事情,Joshua十分感动,就在朋友圈说了这件事,又给某博主分享了这件事。

可网友知道后,就开始讽刺Joshua。

“这女的真抠门。”

“善良这么廉价吗?”

“这不是正能量,这是欺负老实人。”

“像打发乞丐。”

Joshua遭遇网暴,很多人私信追着骂她,她虽然解释了,可是根本每人听。

4月6日,她在网友的正义和高尚的谩骂中,从32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明明是写王小波,为什么要讲这件事呢?

因为王小波在年轻的时候,读了萧伯纳的《芭芭拉少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见到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个长处:明辨是非。

安德谢夫听后,将儿子损了一顿,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

王小波痛下决心,说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在《黄金时代》里,他就写了一群什么也不了解,就说陈清扬是破鞋的人,充满讽刺意味。

在上海女子跳楼的事件里,很多人不就什么都不了解,就开始“明辨是非”了吗?

可这就是很多人内心真实的状态,什么也不必了解,就开始辩是非,论道德,可这样的道德,就是虚假道德。

在王小波身上,他始终拒绝着这种道德,就像他说的:

在我做人之前,我一定要学会明辨是非,但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明辨别人的是非。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明辨别人的是非,却很少有人能明白自己的是非,活在虚假的道德里。

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3)

02活得真诚

王小波是一个活得很真诚的人,这种真诚就在于,他忠于自己的内心。

《黄金时代》获奖后,王小波辞去了工作,成了一个全职作家。

但是写作事业并不成功,文化意识相对传统的内地,他的书一再碰壁,要么是尺度太大,要么是性描写太直白,或者性描写写得太多。

为了出版,他鞋都跑破了几双,主编给了他大量的修改意见,改来改去,作品面目全非,再读,竟不像是自己写出来的了。

改来改去,王小波不想改了。

“人活着都是为了要表演,所以才失去了自我。即便无处可去,也要永不屈服。我坚决不改了。我宁可写有滋有味发不出来的东西,也不写自我约束得不成样子的文章。”

“虽然在文学作品中过分的性描写有媚俗之嫌,但我还是决定对这些章节不做改动,因为生活就是这样,又何须遮掩?”

之所以说王小波活得真诚,忠于自己的内心,就是这样。

拒绝修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有稿费,没有名气,更意味着他将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他甚至去考了一个货车司机驾驶照,就是为了在文学活不下去的时候,去做一个货车司机。

无论在什么时代,忠于自己,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因为这意味着你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并且方向一致,这个方向也许和所有人不同,你会面临来自各方面都压力。

但真正真诚的人,就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压力下,都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和他比起来,我们不够真诚,对自己的内心不够忠诚。

我们的灵魂在远方流浪,肉体在生活中苟且。

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4)

03活得有趣

提起王小波,不可避免地就会和“有趣的灵魂”联系起来。

他是那么有趣,无论看他的小说,还是看他的书信,还是看他这个人,都会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小说中的那些奇思妙想,那些充满诗意的描述,实在是让人喜欢到不行。

王小波人长得一般,和李银河谈恋爱的时候,李银河都觉得他长得有碍观瞻,实在拿不出手,两人还因此闹过分手。

可王小波一句:

“你应该去动物园的爬虫馆里看看,是不是我比它们还难看……”

“你也不是就那么好看呀,咱们扯平了。”

一句话将李银河逗笑了,一笑,两人又好了起来。

写作后,李银河问过王小波:“你觉得自己会成为几流的作家?”

王小波歪着脑袋认真想了一下说:“一流半吧。”

他又问:“如果将来我没有成功怎么办?”

李银河想了一下,对他说: “即使没成功,只有我们的快乐生活,也够了。”

有些人盯着成功,盯着钱,盯着名利,就像苍蝇盯着腐臭的肉,就像哈巴狗看着别人啃剩下的骨头。

还有一些人,把灵魂的有趣,看成生命最重要的财富。

有趣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是贵族的玩乐,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带着点幽默,带着点玩世不恭,带着点与众不同,带着点对灵魂的觉知。

可是如今,大多数人不再看见有趣,反而盯着那腐烂的肉,盯着那别人啃过的骨头。

所以,和王小波比起来,我们活得没有趣味,我们活得无聊,一天想着如何搞钱,想着如何获得更好的物质。

我们忘了,灵魂是有趣的东西,是更加宝贵的东西。

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5)

04有做自己的勇气

王小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做的事也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事儿。

他说:有些人去开创有趣的事业,有些人去开创无趣的事业。

开创无趣的事业,一眼看得到头,比如蝇营狗苟,比如争名夺利,比如苟且偷安。

可这开创有趣的事业,那可就难了,王小波写小说,小说写出来了,没法发表。

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能被世界接受,如果不是这作品太差,就是因为这个作家的思想走在了别人前面,众所周知,王小波的作品,不止不差,反而妙趣横生。

可是他依然不被世界接受,有读者说他不适合写小说,因为他写的小说不太正经。

但王小波就是写。

他写自己想写的,《万寿寺》、《未来世界》、《白银时代》,一个个故事写出来。

逆流而上,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随时被打倒的可能。

陈忠实写白鹿原,花了好几年,妻子问他,如果不行怎么办,他说如果不行,就去养鸡。

当《白鹿原》得到承认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地说:“我不用养鸡了。”

思想家福柯有一本研究做自己的书,一个人做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做自己,他很可能会被这个世界抛弃,尤其是当他自己与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所要求的有所不同的时候。

为此,苏格拉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尼采疯了,叔本华只得到死后的名声,海子死了。

做自己,是需要勇气的。

但看了王小波的一生,我们发现,他敢这样做,他也是这样做的。

和王小波比起来,这个时代,在主流价值之下,人显得懦弱,不敢问自己喜欢不喜欢,不敢问自己想要不想要,不敢拒绝与时代同流合污。

为了合群,大家会在脸上摆出职业微笑,会左右逢迎,学不会的,甚至还暗暗恼怒。

王小波讲过一只猪的故事,那只猪特立独行,最终跑出来猪圈,在山林里自由了。

他没讲其他的猪到底是什么结果,但我想,那些规规矩矩的猪,长大了就被拉进屠宰场,这是唯一的命运。

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6)

05人活着,一定要有态度

王小波一辈子都活得很有态度,对于人生,绝不敷衍。

他拒绝“低级趣味”,也讨厌人像疯狗一样乱咬,更讨厌人像木偶一样被牵着走,也不喜欢拉低人格的“肉麻。”

他做事,不喜欢的就不做,讨厌的就反抗,不高兴了就说。

年轻插队的时候,王小波还不是作家,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大孩子,插队的领导不允许他看书,他就写了一个故事,故事里,领导变成了畜生。

王小波反对愚蠢,因为越是傻子叫唤得越厉害,越是愚蠢,越敢叫嚣。

但他还说:“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在极少数,而且这种人还盼着变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都含有假装或弄假成真的成分。”

对此,王小波的态度是:

我活在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讲明,有趣的事就不会给你遇到。

王小波的态度,就是他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来不曾打过折扣。

和王小波比起来,随波逐流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大多数人没有态度,流行的观念是什么,他就拿什么来作为态度。

态度不是两个选项里选一个的站队,而是在生活无数的选项中,始终知道自己的选项是哪一个,就算天翻地覆,还是会这样选择。

人活着,一定要有态度,因为我们不是浮萍,生来就会随波逐流,我们是人,我们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我们的人生选择了我们。

王小波年表(王小波逝世25周年)(7)

06活出真正的自我

王小波走了二十五年了,如果他活着,他一定讲了很多有趣又有态度的故事,在那些故事里,他讲那些奇怪的事,也讲那些奇怪的人。

他讲了,就有了一种反省,就有了一种沉思。

而今,我们一遍遍阅读王小波,在那些奇思妙想的故事里,我们发现我们所过的生活,难免也有几分奇怪。

也会发现,二十多年前王小波的祝福,依然只是祝福。

那祝福从遥远的过去响起——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都能做个健全的人——射向遥远的未来,这声音永不停息。

努力做一个健全的人,这是王小波对人类最后的祝福。

文|不有趣灵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