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一则1431(每日一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每日论语一则1431(每日一语)(1)

红花与绿叶

要想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首先要搞清楚"质"、"文"、"野"、"史"等字的内涵。质是指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是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是指粗鲁、鄙野,或缺乏文彩的,史是指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是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每日论语一则1431(每日一语)(2)

鲜花与绿叶

在搞清楚这几个字的基本内涵后,我们再探讨一下孔子这段文字的意思。孔子是说,如果质朴多于文采,那就会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如果文采多于质朴,那就会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每日论语一则1431(每日一语)(3)

文质彬彬

孔子通过这段文字探讨了是质与文的关系。作为人而言,假如质朴多于文采,那就会像个乡下人,就会流于粗俗;反之,假如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夸。怎样才算合适呢?那就是质朴与文采要搭配和谐,恰当,才算是君子。在这里,孔子特别强调了内在的品质与外在的装饰需要恰如其分。外在的文采,既不可太过装饰,也不可太过简陋。要掌握"度"的合适。毛泽东同志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的也是合适、匹配的问题。对于文章而言,就要做到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每日论语一则1431(每日一语)(4)

文质彬彬

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日论语一则1431(每日一语)(5)

文质彬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