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

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辅佐三位皇帝,却不愿垂帘听政

文/老张在路上

01

明朝传到仁宗一朝时共有4位皇帝,有4位皇后。

朱元璋的马皇后在大明历史上名气大。马皇后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然而她在1382年去世。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2)

(马皇后)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后宫嫔妃对马皇后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马皇后一共做了14年皇后。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第二位皇帝建文帝1398年继为帝,建文皇帝的父亲朱标原配常氏是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洪武四年册为太子妃,早逝,建文元年追尊为孝康皇后,永乐元年复称敬懿皇太子妃。

建文皇帝生母吕氏,建文元年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吕皇后,永乐元年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住在懿文太子陵。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3)

(建文帝)

建文帝自己的皇后孝愍让皇后马氏(约1370-1402),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册为太孙妃,建文元年册为皇后,靖难之役中死于宫中大火,无谥号。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让皇后

朱高炽的母亲是朱棣的仁孝徐皇后,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建文四年(1402年)被朱棣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登基,因为母亲早逝,所以仁宗一朝也没有皇太后。

这样一来,明仁宗朱高炽的诚孝张皇后,虽然是明朝第四位皇后,但却是明朝第一位正牌皇太后。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4)

02

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河南永城(今河南永城市)人,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

明仁宗死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太皇太后便成为实际上的大明摄政。

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太皇太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5)

(朱棣剧照)

张皇后是京卫指挥使张麒的女儿。张麒在《明史》中有记载:仁宗诚孝张皇后之父,永城人,洪武二十年,因为女儿是燕王世子的妃子,而被授予兵马副指挥。靖难之役后,世子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张麒升任京卫指挥使,不久死亡。明仁宗即位后,追封他为彭城伯,赐谥号:“恭靖”,后又进升为侯爵。

张皇后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张昶,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彭城伯。 二哥张升,字叔晖,官至左都督掌左府事,封惠安伯。

朱高炽虽然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但差点没当上皇帝。因为朱高炽性格温和仁慈,举止沉稳,好结交读书人,但因为身体肥胖,不善骑射,并不受朱棣喜爱。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6)

(明仁宗)

朱棣自己是一名马背上的皇帝,热爱在战场上厮杀,因此更满意英勇善战的次子汉王朱高煦,一度曾经打算改立朱高煦为皇太子。

朱棣多次当着徐皇后的面训斥太子朱高炽。身为母亲,徐皇后当然会护着自己的儿子,经常劝着朱棣,朱棣对徐皇后很尊重,这样一来,朱高炽的地位暂时保住了。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高炽被朱元璋封为燕王世子,张氏被封为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张氏也升级为太子妃。

“靖难”期间,朱棣亲率大军南下,朱高炽则奉命镇守北平,总体而言还算干得不错。特别是朱高炽天性仁爱,善抚士卒,在守卫北京期间,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这成为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辉煌的业绩。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7)

(朱高煦剧照)

然而,在老爹朱棣眼里,二儿子朱高煦却干得更好。这样一来,朱高炽的太子位子还是有些不稳当。

真正保住朱高炽太子地位的关键人物正是他的妻子:太子妃张氏。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8)

03

史载朱高炽的太子妃张氏待人和善有礼、落落大方,对待父皇朱棣和母后徐皇后十分孝顺,最关健的是,张氏还给朱高炽生下一个聪明儿子朱瞻基。

对于这个儿媳妇,朱棣和徐皇后都非常喜欢,朱棣甚至还当着朱高炽的面直接说:“吾不以媳妇故,废之久矣。”

有一次宫中举行宴会,朱棣喝酒之后又开始当众大骂太子,半晌之后才意犹未尽地说:“媳妇儿好,他日我家亏她撑持。”

就这样,在张氏的陪伴辅佐之下,朱高炽最终保住了太子之位并顺利登基,是为明仁宗。

可惜的是,朱高炽登基不到一年就猝然驾崩,当时只有47岁。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9)

(明宣宗)

由于朱高炽驾崩过于突然,太子朱瞻基那时还在奉父皇命令去南方祭陵未回。关键时刻张皇后命令二子朱瞻飐和五子襄王朱瞻墡共同监国,等待太子还朝。没几天,朱瞻基风尘仆仆地赶回继位,是为明宣宗,生母张氏被尊为皇太后。这样,张太后就成了明朝立国以来的第一位正儿八经皇太后。

朱瞻基当上皇帝,军国大事多听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时海内安宁祥泰,宣宗对母亲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两宫慈孝天下皆知。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如下记载:“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内宁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物必先上皇太后。两宫慈孝闻天下。”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还记载张皇后另外一些对皇帝的教诲之事:

“三年,太后游西苑,皇后皇妃侍,帝亲掖舆登万岁山,奉觞上寿,献诗颁德。又明年谒长、献二陵,帝亲櫜鞬骑导。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及还,过农家,召老妇问生业,赐钞币。有献蔬食酒浆者,取以赐帝,曰:‘此田家味也。’从臣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请见行殿。太后慰劳之,且曰:‘尔等先朝旧人,勉辅嗣君。’他日,帝谓士奇曰:‘皇太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辅,武臣也,达大义。义重厚小心,第寡断。汝克正,言无避忤,先帝或数不乐,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又有三事,时悔不从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宣德三年(1428年),张氏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侍候,宣宗也亲自扶着车陪母亲登万岁山,并且奉酒拜寿。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0)

一年后,张氏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皇帝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幼也欢呼拜迎。

见此情景,张氏回过头来对宣宗说道:“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皇帝应当将此牢记在心。”在返回途中,经过农家,张氏召来农家老妇询问一些生活及农活方面的事,并且赐与钱币。有的农家献上蔬菜酒浆等东西,张氏便取来赐给宣宗,还说:“这是农家的口味啊。”

随行大臣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请求谒见,张氏对他们加以慰劳,并说:“你们是先朝旧人,要尽力辅助嗣君。”此后的一天,宣宗对杨士奇说:“皇太后拜谒二陵回来后,说起你们的办事能力时非常熟悉。她说,张辅虽是一名武臣,却通晓大义。蹇义忠厚小心,但办事优柔寡断。你呢,非常正直,说起话来直言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你的建议,得以不做错事。还有三件事,当时先帝后悔没有听从你的意见。”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1)

(张太后剧照)

张氏对外戚很严格,张太后有两个同胞兄弟,分别名为张昶和张升,曾经与太子朱高炽共守北平,因功受封将军。无论是在永乐年间还是仁宗时期,张氏都时常劝诫二人要谨慎守法,不得干涉朝政。两兄弟将她的话记在心里,分别受封彭城伯和惠安伯,一生过得低调朴素。

朱瞻基在做了10年皇帝后,和父亲仁宗皇帝一样,也突然患病去世。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然只有短短的11年,但他们共同创造了“功绩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2)

(张太后剧照)

04

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皇太子朱祁镇时年不过9岁。从宫中到民间都有流言蜚语,说朱祁镇的五叔襄王朱瞻墡会继承新皇帝。朱瞻墡是张皇后和朱高炽的亲儿子,如果真当皇帝也不是不行。

张皇后召集满朝文武,在乾清宫大殿上指着朱祁镇,高声说道:“此新天子也。”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3)

(明英宗)

太子朱祁镇顺利即位,张氏升为太皇太后。

皇帝年幼,显然无法处理朝政大事。怎么办呢?有大臣提出,请张太后垂帘听政。照说,张太后有明宣宗遗诏和大臣支持,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垂帘听政。但她拒绝了,回答:“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

张太后虽然拒绝了垂帘听政,却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管,而是尽心尽责地辅助孙子朱祁镇。

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宦官势力开始抬头。明英宗宠幸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张太皇太后感到忧心忡忡,决定将王振及早清除。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4)

(剧照)

一天,张太后把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等人召来,委任张他们为辅佐大臣,又对明英宗说:“此五臣,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

随后,张太后又召来王振,声色俱厉地呵斥他:“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

一旁的宫中女侍拿出刀剑,放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被吓得半死,大叫饶命,明英宗跪下来为王振求情,诸位大臣也跟着跪下来,张太后这才说:“皇帝年少,岂知此辈祸人家国。我听皇帝暨诸大臣贷振,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

在那以后,张太后密切关注王振的动向。在张太后有生之年,王振始终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5)

(王振剧照)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张氏病重,召杨士奇、杨溥入宫,命宦官询问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张氏就已经崩逝。

张太皇太后在遗诏中勉励大臣辅助英宗实行仁政,她希望明英宗成长为一代明君,并发扬光大祖宗的基业。

不得不说,明成祖朱棣的眼光非常准,张氏前后帮助了明仁宗、明宣宗和明英宗三代皇帝,大明王朝在她的辅佐下开启“仁宣之治”,她自己也有了“女中尧舜”的美誉。

谈迁《国榷》评之为:“昭圣绍高文二后之盛,于献陵则邑姜也;于景陵则太任也;至裕陵负扆,严外戚之预政,裁凶阉之窃权,社稷赖以宴如。而势不马邓,席不向高。‘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诚昭圣之谓也。”

明朝最有名的皇太后(明朝第一个正牌皇太后)(16)

(剧照)

张太皇太后没想到的是,就在她去世后不久,那个差点被处死的太监王振便开始专权揽政,最终给明朝招致一场几近灭国的大灾祸:土木堡之变。

张太皇太后如果有灵,她绝对会为自己的手下留情懊悔不已的。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