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系统地读一读晚唐诗人杜牧的诗。

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介绍,杜牧的祖上很牛,他的远祖跟杜甫是同一人,就是那位至今唯一一位配享文庙和武庙的大神级人物杜预,杜预的文采武功自不必说,就算到杜牧爷爷杜佑这一辈,杜牧家仍然地位显赫,公元803年,杜牧出生,也就是这一年,杜佑正式拜相,照此推算,杜牧自从出生,就应当是正经的官家子弟,生活自当平顺富足,更不要说,杜佑后来又 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等等,杜牧的父亲杜从郁以门荫入仕,官至秘书省秘书丞(从五品上),杜牧该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是正经的官三代,官二代……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1)

(杜牧和他的《张好好诗帖》局部)

但实际情况呢,杜牧少年时期的生活非常贫苦,苦到什么程度呢,据他自己后来请求外放时写的《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所记:

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某有屋三十间。去元和末,酬偿息钱,为他人有,因此移去。八年中,凡十徙其居,奴婢寒饿,衰老者死,少壮者当面逃去,不能呵制,止有一竖,恋恋悯叹,挈百卷书随而养之,奔走困苦,无所容庇,归死延福私庙,支柱欹坏而处之。长兄以驴游丐于亲旧,某与弟顗食野蒿藿,寒无夜烛,默所记者,凡三周岁。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2)

(初生的蒿,可以食用)

杜牧继承了长安祖产约三十间房子,但父亲去世后(大约在杜牧十五岁时),杜牧只能举债为生,到元和末年,三十间房子全部都归了债主,杜家年老的奴婢全部饿死,年轻力壮者当面逃开,呵止不停,只有一人不忍心,仍然带着“百卷书”不离不弃。

无处立足的杜牧只能栖居在杜家在延福里的家庙,那里的柱子已经倾倒,破败已极,不知名的堂兄骑一头瘦驴,像乞丐一样游走于亲朋故旧讨得生活所需,杜牧和小他的4岁的杜顗(读yǐ),只能吃野菜度日,晚上甚至连照用用的蜡烛也没有,读书也只能白天读,夜里默默记诵……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两个月,而是持续了整整三年。这三年,正是他和弟弟长身体要营养的三年,这段时期的饥饿与困苦,对杜牧的影响很大,他最终只勉强活了五十岁,跟着他挨饿受苦的弟弟,最后只活了四十五岁,抛开遗传病的原因,这三年,太重要了。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3)

(杜家家庙在长安的位置)

宰相之后,何以生活过得如此辛酸?杜牧的亲戚为什么不帮衬杜牧呢?

分析一下原因:

1、分家。宰相之家,当然树大根深,但毕竟杜佑有三个儿子。杜牧有位堂兄杜悰是当朝驸马(后来也顺理成章成为宰相),是杜牧二伯父杜式方(据《旧唐书》载,杜式方跟杜从郁关系亲密)的第三子,据载,杜悰在814年被选为驸马,尚岐阳公主(我们在《说文解字》课程里说了,娶公主叫“尚”公主)。这是个关键事件,杜悰新婚,唐宪宗赐第,杜悰要单独别居,大家族自然要分家,此前,杜家家族全在一处,家务由杜佑的长房长孙杜诠打理,此后各房分开,在安仁坊的旧第,杜牧一支,分到了上述的三十多间房屋,此时杜从郁尚在,生活尚有来源。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4)

(杜牧与杜悰及相关人物的关系图)

杜悰有好友独孤郁,独孤郁曾极力反对杜从郁出任拾遗。拾遗的品秩不高,但却是皇帝的近侍,随时可以面见皇帝,每日参加早朝,属于常参官,很体面,很清贵,自打杜甫“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获得拾遗之职后,拾遗的官名很是响亮,杜从郁没有获任拾遗,自然郁闷,想必对自己的侄子杜悰也不满意,或许也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杜牧与伯父杜式方的疏远。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5)

(杜佑的《通典》书影)

简言之:杜悰一支与杜牧一支虽是同一个爷爷,关系并不好,这次分家,实在是名副其实的“分”家,分开以后,各自保平安。是以,杜牧困苦的三年,杜悰未做任何接济。

2、父亲早逝。三十多间长安房屋,当然价值不菲,问题是不久,杜牧的父亲杜从郁就病死了历史没有记载杜从郁的具体卒年,但晚不过公元817年。诺大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也就是说,杜牧大致在十三、四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一个从不知银钱为何物的小孩子,一下子要担负起一门的理家重任,何况这还是个不小的家(仆婢未散),杜牧只好到处借钱维持,渐渐地,房子都还了债。杜牧当然也不是一个会理家的人,上天不会把所有的好处都赐给同一个人。

还有一个问题,杜牧的爷爷杜佑是岐国公啊,不是还有三千户食邑啊,但实质上是,杜佑的岐国公,名义上有三千户食邑,但圣旨却并没有注名“食实封”,这是个有名无实的虚封。当然也就谈不上会有收入分摊到杜牧头上。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6)

(范曾《杜牧问醉图》局部)

总之,杜牧在最长身体的三年(十五岁左右),带着十岁出头的弟弟,过了三年困苦到极致的生活,杜牧对于贫困的体会,痛彻心扉,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官的施政方针、诗文风格,都有巨大影响。后来杜牧执政一州之时,善政频出,对百姓们深怀同情,原因即在于此。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题村舍》,这首诗在杜牧的诗里面并不显眼,却很有现实意义,如果了解了杜牧的早年生活,对这首诗的理解会深一些,全诗如下: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这是诗人在乡村见到的实际情景,因此场面非常真切: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这里的三树有的版本写作“数树”因为后面有万指,所以,我们认为“三”树更合理,更具体,蚕农就只有这三株桑树,在民不聊生的晚唐多半也是现实情况。因为春天还没有来到,所以蚕农不能采来养蚕,也没有收入,这类似“青黄不接”时节,因为没有吃的,到了午时,正在哺乳期的女童扶着床边正在啼哭,或者她哭的原因是,她找不到她的妈妈。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7)

(三树稚桑春未到)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潜与暗:不显露;销与铄:熔化金属;万指:古代用手指的多少来计算奴隶,十指为一人,“万指”为千人。这里的“万指”,有的版本写作“万户”。乳女饥饿,是因为母亲不能喂奶,母亲在哪里呢?诗人没有说,但可以肯定,她在挣扎着活下去,但无论她如何忍受折磨和煎熬,却几乎看不到前景,因为无论如何劳作,她能依靠的也只有三棵桑树罢了。

生活在她们眼里,是绝望的……。

底层大众拼死劳作,归宿在哪里呢?那些有众多仆役的公侯之家当然是不可能知道的。甚至,我们可以想见,诗人眼见“乳女啼饥”情景,他心里肯定已经在痛惜这个乳女的未来了。

杜牧为什么要山中行走(宰相之孙杜牧为什么会穷困到)(8)

(诗剑风流的杜牧)

我们不建议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读一首诗,但杜牧的这首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杜甫所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画面,又仿佛有白居易笔下所写的“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农人焦急的情景……

唐宪宗(805年)以后的大唐,帝国已到倾覆的边缘,底层民众正挣扎在生死线上,就如同那个“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的杜牧。历来被称为“诗剑风流”的杜牧,能对底层大众的穷苦生活感同身受,当然是因为他也曾有过三年的贫困时光。

(【唐诗闲读】之191,图片引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