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和思念速冻水饺哪个好(三全思念水饺标里不一)

三全和思念速冻水饺哪个好(三全思念水饺标里不一)(1)

冬至日,速冻饺子的争议登上微博热搜。有细心市民购物时发现,“牛肉水饺”配料表显示有猪肉,“猪肉馄饨”则添加了鸡肉。据媒体调查,市面有18款速冻产品配料表显示存在混有其他肉类的问题。“标里不一”的包装并没有违背国家食品规定,但以低价代替高价的原料配置也呈现出冷冻速食企业削成本的考量。今年以来,疫情“宅经济”红利效应逐渐消退,速冻食品行业也日渐“降温”,盈利难已经写在了许多企业的业绩报中。在业内人士看来,冷冻速食“解冻”不能只靠省成本、调价格,还需要在渠道均衡、产品创新中寻求出路。

合规但存误导的“不纯”

12月21日,“三全思念等牛肉水饺中掺猪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事件起因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女士购物时发现,一些速冻产品标称“牛肉大葱水饺”,但配料表显示添加了猪肉;有的产品名称是“荠菜猪肉大馅馄饨”,里面却添加了鸡肉成分。

三全和思念速冻水饺哪个好(三全思念水饺标里不一)(2)

对此,有关媒体近期探访北京部分商超及线上渠道,对8个品牌约40款名称中含有“猪肉”“牛肉”的速冻产品进行统计发现,有18款产品配料表显示存在混有其他肉类的问题。其中“牛肉”类速冻样本共10款,有8款配料中含有猪肉或猪肉加鸡肉成分,涉及三全、思念两大品牌;“猪肉”类速冻样本共30款,有10款添加了鸡肉成分,涉及三全、龙凤、白玉3个品牌。

对于这样一份调查,三全食品客服则解释称,其“香菇猪肉大馅馄饨”产品中确实含有其他配料,但猪肉、香菇是主要成分,所以产品名称这样取。被问及三全哪些产品是纯猪肉馅料时,该客服建议购买时查看配料表。

思念方面答复称,思念所有产品都依据《食品安全国际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按照原材料占比含量递减的顺序,将各类原材料一一明确标识。“牛肉系列产品也均以牛肉为主体原料,但因牛肉肉质柴瘦、纤维粗韧的食材特性,所以在配制部分口味馅料的过程中,配入少许猪肉或鸡肉,以改善馅料口感。”

在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讨论中,这种“标里不一”现象并不违规,但也并非毫无破绽。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钟凯表示,从配料表来看,相关“牛肉水饺”中的牛肉在产品肉类成分中排在首位,证明其还是以牛肉为主料,是合规的。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则表示:产品名称只体现一种肉类,实际却包含其他价格便宜的肉类,涉嫌虚假广告和误导宣传,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

美食博主“雪鸿先生”代表了部分消费者的态度:“即便是老百姓家里炖牛肉,讲究点的也会搭一块猪肉。虽然这种掺杂本身不存在问题,但如果没有明示就是问题。明示和有标示是两个不同概念,把握不好很容易触及消法法条。”

《消费钛度》向三全食品方面了解未来是否可能会推出一个合规又符合情理的解决方案,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冷冻速食市场的“寒意”

虽然企业方面将配料“不纯”归因为“改善口感”,但基于猪肉代替牛肉、鸡肉代替猪肉均为低价代替高价的配置,成本因素已然不言自明。

三全和思念速冻水饺哪个好(三全思念水饺标里不一)(3)

据悉,目前牛肉采购价约为60元/公斤,猪瘦肉采购价约为20元/公斤,而每公斤鸡肉采购价约为14元左右。某华北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透露,这种现象是伴随速冻食品行业发展而诞生的,企业主要是出于成本和口感两方面考虑,其中成本因素占六成。“一般大企业会在国家标准内进行原料的混合,但还存在一些不知名的企业会超规格做大鸭肉、鸡肉等相对低价的食材比例,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消费钛度》表示。

用料潜规则背后,隐藏的是当下冷冻速食品市场整体的“降温”,盈利困难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三全食品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营收为14.4亿元,同比下降2.39%,净利润为1.08亿元,减幅达到32.42%。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公司近6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同报告期内,难熬的还有多家冷冻速食企业。海欣食品在营收增长1.44%的前提下,净利润同比下降146.47%,净亏损663.6万元;惠发食品营收增长31.25%至4.12亿元,净利润下降762.54%,净亏损2193.7万元。

三全和思念速冻水饺哪个好(三全思念水饺标里不一)(4)

海欣食品曾在今年中期报中明确表示,部分受疫情催化和促进的消费需求有所下降,且终端消费渠道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以商超和BC为代表的现代渠道购物人次减少,同时参与竞争的品牌和产品增多,公司在现代渠道销售收入大幅下降36.79%。

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宅经济”红利效应逐渐消退,速冻食品行业也出现寒意。朱丹蓬表示,疫情的特殊红利会让速冻食品市场达到一个增长高峰,但随着红利消失,市场会回归自然甚至出现较低峰值,因为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消费习惯没法延续。“在疫情期间,大家已经吃速冻食品吃怕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新注册速冻食品企业超8万家,但今年上半年企业注册量同比下降至5万多家。

“解冻”仍需品质至上

对于冷冻速食品企业来说,面对的是成本上涨、原料替代、消费者购买欲衰退三者棘手的权衡。消费者胡女士表示:“此前选购速冻产品时确实会看价格,但得知便宜的牛肉饺子背后是掺了猪肉,顿时觉得性价也比不高,以后不会盲目购买。”有业内人士表示,速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愿提升终端价格,但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维持低价很可能存在原料替代问题,不利于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此次行业潜规则的曝出,对于降温中的冷冻速食品的销售又是一次打击。

三全和思念速冻水饺哪个好(三全思念水饺标里不一)(5)

靠原料替代控价之外,一些企业面对大宗物料价格的上涨,也开启了提价模式。三全食品于11月1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鉴于各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对部分产品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自12月1日执行。同时,安井食品、海欣食品也均在11月初发布提价公告。

成本直接影响着冷冻速食品企业的业绩,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仍需在渠道、产品创新中寻求出路。

根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速冻食品产业链及消费趋势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者最偏好火锅食品类的速冻食品,其次是肉类、饺子、汤圆类。从用户调查数据来看,30岁以下的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强烈的动机购买速冻食品,需要一些优惠或创新才能激发他们的购买速冻食品的欲望。

“速冻食品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餐饮渠道,二是家庭渠道,前者运营成本较低,后者较高,企业要获得业绩以及利润的提升,都要基于渠道的均衡。”朱丹蓬同时指出,“现在的消费者甄别能力越来越强,冷冻速食品市场还是品质至上,在品质基础上寻找食材差异化。要想抓住客户的胃,必须推陈出新,在维持住其核心业务的同时,开发新口味,研发新品类,也许就能迎来下一个‘解冻’高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