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

“中华牛鞭”又出事了!说“又”是因为早在2008年,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公布83种“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假药,“中华牛鞭”已赫然在列。而在2月1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官网(FDA)发布一则声明,称实验室分析认为,一种中国生产、名为“中华牛鞭”的药物含有隐藏成分西地那非(即“伟哥”),并呼吁美国消费者不要购买或使用该药物,并指出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之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是生命危险。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1)

▲FDA发布声明建议不要购买“中华牛鞭”

文/记者 吕浩然 编辑 洪广玉

“中华牛鞭”网上仍有售

记者调查了解到,该类产品目前仍然在网络上有售!

记者试着在网上搜索了“中华牛鞭”,在其中一个号称“官方网站价格”的链接处找到了一个客服的QQ并与其进行了对话,客服开门见山地将另一款“中华牛宝”介绍给了记者,当记者表示需求“中华牛鞭”的时候,客服发给记者一张产品图并直接告知记者价格为298元一盒。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2)

而在该网页中不仅提供了四种订购方式,还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用语大肆宣传“中华牛鞭”功效显著、成分天然等。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3)

记者观察到,在“中华牛鞭”的成分表上并没有标注含有西地那非,而是换成了“中华牛鞭采用锁阳、仙矛、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多种补肾固精兴阳之名贵药材。结合现代尖端生物工程技术浓缩精制而成,纯天然,不含任何激素和刺激性添加剂,无任何副作用”,而网站标注的“【批准文号】藏卫食准字(2003)第168号”也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内检索不到。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4)

总之就是:假!不仅如此,一些和“中华牛鞭”类似的“保健品”在网路上的销售也非常火爆。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壮阳”二字,映入眼帘的诸多以牛鞭、鹿鞭、牛宝、海狗、人参、鹿茸、玛卡、风流果、海马为主配料的“药酒”,品种繁多,且个个声称滋养补肾,且名字多以龙、虎、豹等猛兽为噱头,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5)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6)

服用“壮阳补品”危害大

“中华牛鞭” 所非法添加的“伟哥”大家都不陌生,它最早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一种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本世纪初期,中国批准“伟哥”以处方药“万艾可”的名字上市,但作为处方药物,消费者在购买时必须持有医生开具的处方。

吉林大学药学博士衣同辉告诉记者,万艾可作为处方药物,应该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如果消费者没有参考这些要求,就擅自服用一些含有西药成分的中药和保健品,很容易造成误服,还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7)

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指出,目前,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减肥等27项,但不包括补肾壮阳、活血通络、益气固本、滋阴壮阳、滋补肾阳、壮阳补肾等相关功能。原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从未批准过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因此,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属于假冒保健食品。

而此次上榜FDA的“中华牛鞭”并不是处方药,甚至连保健食品都不是。记者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数据查询系统,但是在“药品”和“保健食品”两栏中却并没有检索到“中华牛鞭”的相关信息,基本可以确定“中华牛鞭”的假冒身份。

FDA称,该药物中的西地那非有可能会和一些处方药中的硝酸盐反应,比如日常常用的硝酸甘油就含有硝酸盐。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或心脏病的男性通常会服用一些含硝酸盐的药物。如果发生反应,服用者会出现血压降低的状况,严重者有生命危险。FDA还鼓励消费者向其报告该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

而在我国,许多人服用滋补药的同时,还服用其它的处方药、非处方药,滋补药与其它药也会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是很多人在食用滋补药的过程中忽视的问题。

禁不止的“中西合璧”

其实我国对于“中华牛鞭”这类打着中药幌子的性保健产品曝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效果却并不好。

早在2008年,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为期半年的“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中,查获了一批非药品假借药品外衣欺骗消费者的产品,“中华牛鞭”就出现在了行动的黑名单中。药监部门也提醒消费者,一些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消毒用品狡猾地披上“药衣”,宣称“疗效显著”,从而堂而皇之地混迹于很多药店。

而在更早的2001年,卫生部就组织对保健用品市场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海狗鞭特补胶囊”等48种食品在包装或标签上擅自宣传具有改善性功能的保健作用,且标识中含有“XXX食XX”的批准文号,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要求,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对此,卫生部发出《卫生部法监司关于核查“海狗鞭特补胶囊”等48种产品的通知》(卫法监食便函[2000]55号),要求海南、北京、安徽等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核查。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2012年全年和2013年1月至3月期间全国118个省级电视频道、171个地市级电视频道和101份报刊的监测数据,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属于虚假违法广告。这些广告涉及的保健食品不仅没有保健功能,甚至还会使一些公众轻信功效、贻误病情。

“以形补形”不靠谱

我国民间素有“以形补形”的传统观念,于是各种以壮阳为预期的保健品很多都与“牛鞭”“鹿鞭”等挂上了钩,一些性保健品中也加入了动物“鞭”作为,但是这类“补品”并无它们宣称的功效,更代替不了药品,这点连“中华牛鞭”都知道:牛鞭并不能让性功能障碍得到有效治疗,还得加点药才有效果。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英文(丢人丢到国外去)(8)

我国由于传统观念作祟,一方面中医将阳萎、早泄、肾虚等概念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国内性教育开展不足,病人不能大胆面对医生。这时就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许多保健食品为牟取暴利,利用这一点,大量散发虚假、带有欺诈性质的广告宣传,严重误导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及其家人。

医生提醒,解决“难言之隐”是必要的,但是解决的途径一定要科学:详细的诊断、科学的检测以及合理的用药,而非道听途说、相信所谓的“传统”。

▶Tips

那么如何去甄别这类产品的优劣真伪呢?中国消费者协会给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消费者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批准文号标示“国药准字XXXX”的产品才是药品,其余均为保健食品或其他产品。“伟哥”一类药品是处方药,在购买时必须出示医务人员开具的处方,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第二,查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合格的保健食品包装上应该标有批准文号。

第三,看清保健食品标识,如保健食品标志(即通常所说的“蓝帽子”)、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适宜的使用量、贮藏方法及成分含量等,根据自身的保健需求,选购适宜的保健食品。

第四,查看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夸大保健功能或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是否有“最高”“最新”“最先进”等禁止使用的绝对化用语。

第五,要正确对待保健食品广告,正确对待免费体验、健康咨询等活动,慎重选择包装特异、价格偏高、包治百病、疗效“非凡”的保健食品。

而在拿不准究竟是药品还是保健食品的时候,应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是“食准字”还是“要准字”,前者是保健食品、后者是药品,并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网站对产品进行查询。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科技生活》周刊采编制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编辑/陈永杰,新媒体编辑/刘江恒。转载需授权,合作科通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