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1)

文|張侘

童年

黑泽明出生的时候,是个奇怪的家伙。

他的姐姐经常告诉他,他出生的时候是不声不响的。没有哭,两只手还攥得很紧,当家里人把它们掰开的时候,两只小手都发紫了。每次黑泽明听到姐姐这样说,他就会打趣道:

“如果我真是生下来就把手攥得很紧的话,现在我已成了大财主,坐着劳斯莱斯高级轿车到处转悠啦!”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2)

黑泽明当然明白这是姐姐瞎编的,她只不过是想把自己营造的有点不一样罢了。

小时候的黑泽明呆头呆脑,上小学时,老师讲的东西他常常搞不懂,也记不住,所以,他索性在自己的位置上玩耍起来,结果老师就把他的位置挪到偏远的地方,孤立起来,讲课时还会不时地朝他望去并说上一句:

“这个,黑泽君大概不懂吧。”

这对小黑泽明的打击很大,因此儿时的他总是十分讨厌上学。因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人倒都十分宠爱他,他的父亲看他身体羸弱还专门找大力士去抱抱他,以期他能够健康而健硕。

小黑泽明的自卑与懦弱姐姐看得更清楚,也体贴的更入微。姐姐常常跟他说:

“阿明将来是要做大事情的啊,阿明一定会很有名的哦。”

甚至到后来,黑泽明还听外甥和外甥女说到姐姐在她最后的日子里看到电视上Los Prims乐队的黑泽明,便凑上去,欣喜地说:“阿明真是精力充沛啊!”不管外甥与外甥女怎么说那并不是他们的舅舅,她都置若罔闻,固执己见。

家人对黑泽明的照顾与关爱,使他逐渐在人生的路途中把家人的意志当做了自己的意志。

从“活动写真”到进军电影业

1930年,年满二十岁的黑泽明接到了征兵令,当黑泽明忐忑不安地站在那里接受身体检测时,一位司令官走到了他的面前,”你是户山军校毕业、曾任陆军教官的黑泽勇阁下的儿子吗?”

“是的。”

“令尊大人还好吗?”

“很好。”

“请替我问候令尊大人。”

“是。”

“你的志向是什么?”

“画家。”

“嗯,不当军人也能够为国家效力,好好干吧!”

那位司令官以黑泽明身体虚弱,姿态不好为由免除了他的兵役,且是终生的,据黑泽明自己说:“事实如那位司令官所说的一样,直到到日本战败前,连检阅点名我也没参加过。”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3)

但黑泽明却没能践行自己的初衷。三年后,一件十分意外又在意料中的事情对黑泽明发生了深远影响。

1933年,他的大哥自杀身亡了。同他当年一样,他的大哥丙午也逃脱了兵役,自杀前正从事着电影解析的工作。

“那时,电影叫”活动写真”,人物是不说话的,我的哥哥的主要工作就是为那些不说话的电影注解。”

随着电影技术的变革,有声电影的出现把黑泽明大哥的工作推向了末路。

失去大哥的黑泽明不得不担任起家中长子的职责,此前吊儿郎当的生活一去不复返,而他所从事的绘画工作连填饱他自己的肚子都很困难,他只好拼命地找工作,换工作。颠簸三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PCL电影公司的招聘广告,他思虑了很久,还是投了一份简历过去。

命运的流转沉浮中,一位电影界的大师正在冉冉升起。

日本的有声电影始于1931年,而银幕的全部有声化则到1935年才完成。黑泽明进入电影业的两年后,“活动写真”的历史才算真正结束。

本该走向繁荣的日本电影业,在沟口健二与小津安二郎等电影大师的带领下,焕发短暂活力后,便急转直下,陷入了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本统治者加强了对电影的控制,禁止拍摄具有批判性倾向的影片,鼓励拍摄反映日本帝国主义意志的“国策电影”。一些不愿同流合污的日本老牌艺术家,为抒发自己的良心,意图将纯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并以翻拍名著的名义逃避审查。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4)

一方面是政府的强压,一方面是艺术家的个人偏好,无论是沟口健二还是小津安二郎,他们的作品总是沉浸在日式固有的伤春悲秋与生活琐事里。即使是战后,自由与开放主导了整个日本岛时,那些早就蜚声在外的大师们仍是沉浸在“秋刀鱼”与“早春”的情趣之中。

黑泽明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倒是有许多莽夫气质。1941年黑泽明在山本嘉次郎的培养下走向了独立,并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5)

影片讲述了一个叫姿三四郎的日本小青年,在学习柔道的过程中,从一名好勇斗狠的鲁莽青年,成长成为一名柔道武术家的故事。这部电影画质模糊,且背景都是噪声,却拍得十分美丽动人。虽然是黑泽明的处女作,但已经能从中看出黑泽明所想要传达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1945年日本战败,当举国陷入随时可能被要求“玉碎”的惶恐中时,裕仁天皇下诏投降而非举国“玉碎”,使得整个日本一下子活泛起来。同年,黑泽明拍摄出《胆大包天的人们》,故事中描述了一群日夜逃亡,心惊胆战过关的人。

对黑泽明来说,人生与世道何尝不是如此,他的哥哥选择了逃避,而黑泽明却选择了去面对他所没有勇气面对的,战争、大制片厂以及观众,他觉得他足够的勇猛,可事实上,他也并非他想的那样坚强,只是那样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而那时的日本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也可以说是跌落到了谷底,由美国人带进来的西方文化也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黑泽明因为一首俳句——“瀑布来高处,源头之水皆平静,到此成激流。”,而深深地沉浸在了日本文化独特的美之中,从而创作出了这部作品。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6)

这首绯句似乎是外行人所作,但它那淳朴与认真的观察,朴素而纯真的表现,仿佛朝他的脑袋狠击了一拳。使得黑泽明对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树立起了对与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然而电影监察局以“糟蹋日本古典艺术歌舞伎,嘲弄歌舞伎”为由下了禁映令。

这时,美国人站了出来。占领军总部电影部的主管官员看了《胆大包天的人们》,认为很有趣,解除了禁令,美军的对黑泽明的推崇也由此开始。

1949年的黑泽明有段时间过得很郁闷,他发现桥本忍的剧本《雌雄》,剧本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在竹林中》。但觉得长度不够。不足以拍成一个电影。

于是琢磨了很久又加了一些内容里面,使故事的主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当时许多看完剧本的业内人士都不懂。议论纷纷。有一天,几个副导演过来问他,这个剧本究竟讲了什么。黑泽明说,你们好好读读,就会懂了。副导演们说,我们一读再读,还是不明白,请你解释一下。

再三请求之下,黑泽明才开始解释着个剧本。

他说,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的,谈到自己的事时候,不可能不加掩饰。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掩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甚至可以这样说,人就是到了死了,也是不会放弃虚饰的。最终这个剧本被拍了出来,它便是《罗生门》。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7)

1950年《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得了大奖,那时,黑泽明连《罗生门》被一个叫斯特拉米杰的外国人拿去评奖都不知道。

《罗生门》在国际上拿到大奖后,黑泽明坦诚而又窝气地讲道:

“这是(评委)给以关照的结果,对于日本电影界来说,这纯粹是一个突然冲击,后来又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但是日本的评论家们却说,两个奖不过是评奖者出于对东洋式的异国情调好奇的结果。”

可毋庸置疑的是,正是凭借《罗生门》日本电影才登上世界影坛进入国际市场,起使得二战后战败投降的日本,用艺术重新立身于世。

置于死地而后生

文化似乎注定在历史的拐角处大放异彩。黑泽明也正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经历过五十年代全世界对日本电影的关注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六七十年代,日本电影业再次陷入了低潮。为了抗衡电视发展带来的猛烈冲击,日本电影行业采取了“银幕大型化、彩色化”的对策,却带来作品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

这样的境况下,连黑泽明也陷入了极大的困扰。

尽管黑泽明的第一部彩色片《电车狂》在1970年上映了,但业界对此片的评价却褒贬不一。《电车狂》中的小六是一个低能儿,他每天模仿电车司机,在垃圾堆般的小墟中“驾驶”,而他周围的邻居,也是些“毫无未来的小人物”。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8)

有人说该片艺术性太重,娱乐性太差,甚至有人直言“黑泽明的时代结束了”。

这一年,黑泽明已经60岁了。当初为了筹资,黑泽明还抵押了自己家的房子。

之后,黑泽明甚至接不到了导演的工作,那时的他常常自言自语道,“从我身上减掉电影等于零”。

为了生活,黑泽明还写过电视剧的剧本,这可是他曾经百般嫌恶的工作。但电影业的衰退,不仅让导演筹不到钱拍想拍的作品,还让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失了业。然而,媒体在报道这些情况的时候,往往带着指责语气。就好像这都是黑泽明造成的。

1971年黑泽明在自家浴室试图割腕自杀。被发现时,他的脖子上割了五处、右手割了六处、左手割了10处。所幸伤口不深,没有危及到生命,但这此时的黑泽明是深感感到走投无路了。

“那是一种自我厌恶。我感觉到自己正在陷入电视世界里,突然觉得很恶心。电视的东西,我真的是做不来,那是粗糙的!”这是后来,黑泽明面对媒体时说的。而他也终于明白了哥哥的那种厌世心态以及那种与世决绝的决心。

随着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整体下滑,越来越多的人们耗费不起郊游旅行的资费,而再次选择回到了电影院来打发百无聊赖的时间,而黑泽明终于又凭借《影子武士》与《乱》再次博得了世界的眼球,获得戛纳与奥斯卡的垂青。日本的传统电影以及黑泽明再次迎来了春风。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9)

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奖杯交于“黑泽天皇”的手中。称赞他是:“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黑泽明因而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

无论是在姐姐的种种鼓励和寄托下还是在哥哥的阴影中奋力前行,黑泽明渐渐地豁然开朗了起来,1993年黑泽明拍摄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袅袅夕阳情》该片的日文原名“まあだだよ”,是日本小孩躲猫猫时,用来回答捉人者的话,“还没唷”。

日本电影天皇指的是(日本电影天皇的生死离别到谢幕人生)(10)

影片中的男主常用此话面对死亡的临近,“还没唷,我还不想离开这个人间”。

在这部电影中,年迈的主角对着孩子们说:“请你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找到之后,请为这个重要的东西好好地努力。”这句话,无疑就是黑泽明对哥哥的惋惜,对姐姐的思念,也是定然是他毕生的写照,也是他留给自己后人的思虑终生所得的智慧财富。

1998年,黑泽明在他自己的家里去世,享年88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