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规划成就展里的大国首都(5年规划成就展里的大国首都)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5年前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版北京城市总规勾勒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的模样9月14日即将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启幕的规划成果展,将向公众展开一幅首都5年的建设画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5年规划成就展里的大国首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5年规划成就展里的大国首都(5年规划成就展里的大国首都)

5年规划成就展里的大国首都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5年前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版北京城市总规勾勒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的模样。9月14日即将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启幕的规划成果展,将向公众展开一幅首都5年的建设画卷。

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均在国家和首都发展的关键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七版北京城市总规,旨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课题。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石晓冬介绍,总规实施以来,首都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型,首都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本次展览的“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8个篇章,将再现首都5年的发展故事,一些数据首次披露。

在总规引领下,5年来,北京交出了一份减量发展的答卷。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严格守住了2300万“天花板”,城乡建设用地完成阶段性减量目标,在坚持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

5年来,北京“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蔚然成势:首都功能核心区有序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营造高品质政务环境。

石晓冬说,第七版北京城市总规还有一个特点——“留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划定并严格管控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同时强化底线管控,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古都风韵是首都北京最大的特点。石晓冬介绍,近期,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开展老城整体保护,完成鼓楼、正阳门箭楼修缮,拆除太庙、社稷坛、先农坛内部分非文物建筑,全面烘托中轴线作为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

5年来,北京把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导向,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北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里程2021年达到1148公里,较2015年增长8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