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菲,飞泓学古诗40首之二

古诗 菲,飞泓学古诗40首之二(1)

一、简单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古诗 菲,飞泓学古诗40首之二(2)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古诗 菲,飞泓学古诗40首之二(3)

三、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古诗 菲,飞泓学古诗40首之二(4)

四、作者简介

古诗 菲,飞泓学古诗40首之二(5)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和杰出的爱国诗人。景炎二年(1277)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元军俘获。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此后的四年中文天祥经历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百余首,其中《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均为千古绝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