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

《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历来深受欢迎,融合了众多水浒好汉的特点,并体现出众多性格特点,历来也是品评的对象,甚至被认为是天神般的形象。但是辩证而言,武松形象并非片面的仅体现积极方面,其身上同样存在某些消极甚至落后的特质。对立式的特征辩证统一于武松形象之中,文章通过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沉稳善谋与痞性急躁,忠义良善与残暴血腥等三方面进行展现,以此来表现武松性格中的辩证对立。积极和消极方面并存于一身,方才使得武松形象更为丰满真实,并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1)

1 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

武松形象最突出的便是勇武豪放的特征,这也是大多数梁山好汉的共性,而作者在塑造武松形象时尤为着力。武松的豪放勇武有多方面表现,首先便体现在豪放坦荡。在武松登场时,其外貌的细致描写以及宋江视角的侧面烘托,暗示其豪放坦荡的性格。景阳冈上店小二告诫“三碗不过岗”,武松豪饮十五碗并不顾劝阻执意过岗;十字坡上让孙二娘只管上酒,连大馒头都要二三十个;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八字血书,以证明敢作敢当;最后出家六和寺,武松亦将资财散于寺中以充公用。诸多事件正展现出武松的豪放坦荡,使之成为水浒英豪中粗豪坦荡的代表。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2)

武松的豪放勇武其次还体现在勇武善斗的方面。若按武力排行,武松定在水浒众好汉中位居前列。石碣受天文时位居天罡星十四位,名号为天伤星行者武松。从众好汉的名号与性格特征联系来看,二者有着深层次的联系,宋江位居寨主之位,故称天魁星;吴用足智多谋,故称天机星;公孙胜淡泊闲散,故称天闲星。武松的名号为天伤星,“伤”字亦暗示其冲动伤人,勇武善斗的特点。景阳冈上醉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狮子楼中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为报施恩的照料之情,醉打蒋门神,诸般事件都表现出武松的勇武善斗。

此外,武松的勇武豪放还体现在嗜酒的特点中。《水浒传》中时常描述好汉饮酒的场面,这也成为凸显人物性格的有效方式。宋江浔阳楼上醉酒吟反诗,鲁智深酒后大闹五台山,活阎罗倒船偷御酒,杨雄醉骂潘巧云等诸多事件都与饮酒有关,而武松嗜酒特点的描述也成为其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形式。武松的生平介绍时,便铺垫其时常嗜酒闹事,宋江与其结识后也是每日饮酒相陪;景阳冈上武松不顾劝阻豪饮十五碗;醉打蒋门神之前,武松更向施恩定下“无三不过望”的规矩,痛饮几十碗酒之后方与蒋门神争斗。武松嗜酒是其豪放勇武性格的体现,更能凸显出武松身上的英豪气,表现出一种洒脱与狂放,也是其好汉气概的重要表现。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3)

武松形象体现着豪放勇武的特点,同时其也体现着怯懦妥协的对立特征。其怯懦妥协体现于两方面,首先便是对于强势或不可抗力的妥协。武松无疑是《水浒传》中武力超群的好汉,更被金圣叹称作“天人”,但武松身上也具有人性特点,尤其表现在面对强力时的屈服。武松性格豪放坦荡,但也并非无所畏惧,小说中诸多事例暗示着武松怯懦妥协的特点。景阳冈打虎后见到假扮老虎的猎户,武松道:“啊呀!我今番罢了。”精疲力竭的武松再次见到老虎一阵惊呼,认定自己性命堪忧,也是表现出了畏惧心态;明明知道知县贪赃枉法,却要替知县外出送礼;中秋宴上面对张都监等众人,武松独处一旁,更显唯唯诺诺;被诬陷偷盗而被捕,公堂上武松也是被屈打成招,无意反抗。这些事例也表现出武松在强大不可抗力面前,无论性格如何坚定都会表现出畏惧心态,这也是对于其神性光辉的削弱,更突出其人性的真实,使之更能接近常人心态。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4)

除了面对强力时的畏惧,武松的怯懦妥协还体现在面对曲意逢迎时的屈服。这种屈服表现在被称赞或认同时,武松往往会骄纵自大而放弃原则,进而无意反对他人请求。这不仅表现出武松内心的骄枉自傲,更说明了武松性格中对于被肯定和认同的渴望,这种被肯定后的盲目也成为其性格缺陷而被人利用。与宋江分别时,宋江的屡次相送使得武松产生拜服心理,对于宋江的称呼也由疏远的“尊兄”过渡为亲近的“哥哥”,随后更与宋江结拜为兄弟。暂且不论是否为宋江的御人之术,武松却因获得认同感而臣服于宋江。武松义夺快活林也可以理解为因施恩对其认同和肯定,便将施恩与蒋门神俱为一方恶霸的实质弃之不顾。若初到孟州时,蒋门神表现出对武松的拜服,那武松随后的行为也定会另当别论。张都监令武松担任亲随,武松便跪下称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伏侍恩相。”仅是张都监的认同,便使武松丢掉其秉持的骄傲,先是跪称小人,又尊称对方为恩相,更要鞍前马后的伏侍对方。这与武松的英武形象极为冲突,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两种对立性格也同时在武松身上得到有力体现。

2 沉稳善谋与痞性急躁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5)

除了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两种对立性格之外,沉稳善谋与痞性急躁也是武松对立性格较明显的体现。武松的沉稳善谋表现于沉稳庄重与善谋机智两方面,其沉稳庄重也有诸多方面的体现。初见潘金莲时对其敬重异常,但见“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之后潘金莲时常言语撩拨他,但“武松是个硬心直汉,却不见怪。”足见武松的庄重自律。被潘金莲诬陷时,武松也无意解释,更显其耿直沉稳。得知兄长的死讯,武松并未莽撞寻仇亦或手足无措,表现的却非常理性,先阻止装哭的潘金莲,然后便围绕兄长死因询问:“我哥哥几时死了?得什么症候?吃谁的药?”时间、死因以及证人都有涉及。面对至亲兄长的离世其内心定是悲痛异常,却并未显露出来,而是沉稳细致的询问缘由,表现出武松遇事时的沉着稳重,次日武松又再次询问死因以便探访实情。为兄报仇后,安排四邻变卖武大家产以备己用,亦足见武松的先见之明。跟随鲁智深探望史进,知晓史进被捉,武松便劝阻鲁智深切勿鲁莽报仇,要请求梁山援助以便稳重行事,却被鲁智深责备为慢性之人。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6)

其次,机智善谋也是武松性格特点的重要表现。相较于李逵式的莽汉英雄,在粗莽性格之外,武松更体现着机智善谋的特点。面对武大离世,武松步步为营,顺藤摸瓜般从何九叔找到郓哥,又从郓哥口中得知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最后推断出武大的死因。十字坡面对孙二娘,武松也是佯装中计而诱敌深入。醉打蒋门神时,武松便佯装酒醉以麻痹对手。被张都监陷害而被刺配时,面对施恩警惕押送公人的告诫,武松回应道:“不须分付,我已省得了。再着两个来,也不惧他。”原来武松早已料到到对方诡计而有所提防,成竹在胸,粗中有细正是武松沉稳善谋特点的有力体现。

另一方面,武松沉稳善谋相对的是其痞性急躁的特点。梁山好汉大都急躁莽撞,这或许是众好汉的共性。金圣叹评价武松的粗鲁为豪杰不受羁靮,这有时能体现豪放坦荡,也能揭露武松的性格缺陷。武松素来嗜酒闹事,以至于流落江湖,在柴进庄上因宋江惊扰便要与其厮打。景阳冈上因店家不肯卖酒,便焦躁闹事叫道“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逃往青州途中,因酒店缺少酒肉招待,又眼馋孔亮享用自家酒肉,武松便不分青红皂白打伤店家,又因口角之争将孔亮打伤。陈太尉招安梁山之时,因御酒被偷换而惹恼武松众人,便发作起来使得招安落空。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7)

其次,武松身上还存在江湖人士的痞性特质,这种气质又与沉稳庄重的性格形成强烈反差,更突出武松的对立性格。武松的痞性表现于对待女色的态度中,水浒故事中对于女色往往持有排斥态度,而对于好汉的定义也是不近女色。但相较而言,武松对待女性的态度并非如同鲁智深和李逵一般坚定,尤其是十字坡上与孙二娘的交谈时,武松对孙二娘的几番的调笑更显低俗,与武松天人形象十分冲突,更多体现的是江湖匪气。在中秋宴上,面对张都监要将玉兰嫁于自己的要求并未坚定回绝,反而拜谢张都监,更因此引出后文被诬陷为盗贼而被捉。重夺快活林时,对于蒋门神的小妾也是一番调笑。此外,武松的痞性气质还表现在流氓式的杀人越货,实在是有损好汉形象,血溅鸳鸯楼将杀害张都监家十余人后,却将张都监家的银酒器等物顺走,与鲁智深在桃花山将顺走金银酒器相比,鲁智深的行为是为惩戒李忠,而武松的行为却仅为私利。这便看出武松的人物缺陷,因此说武松身上体现着沉稳善谋和痞性急躁两种对立性格。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8)

3 忠义良善与残暴血腥

水浒好汉因忠义思想相聚梁山,秉持替天行道的主旨。众多好汉形象被塑造为情义代表,武松身上同样也体现着此种特点。武松忠义良善的品质首先表现在重情义方面,与宋江分别是义结金兰,自此便为宋江鞍前马后,随其征战南北。与武大的兄弟情义更体现着武松重情义的特点,与武大重逢时的欣喜,暂别时的垂泪,得知其死讯时的惊异,以及为兄报仇的坚毅都表现着二人深切的兄弟情义。此外,在对待他人时,武松重情义的品质也有体现。刺配孟州途中,慷慨解囊与押送公人吃酒。十字坡上武松仗义相护使得押送公人得以保命。孟州城为报施恩照料之情,助施恩重夺快活林。跟随张都监时,为报恩助张都监捉贼,反误中奸计遭到陷害。

武松忠义良善性格中重情义大多表现于对待兄弟亲友时,而其良善一面则表现在对待弱势时。移居于武大家中,便宴请四邻以表心意。为使郓哥作证指认,便出钱照料郓哥老爹。蜈蚣岭上斗杀飞天蜈蚣,救得妇人性命,并将资财留给妇人以作家用。征讨方腊后,将金银赏赐纳入六和寺中以充公用,自己愿作清闲道人。诸般事例说明武松面对弱势时,往往也会施以援手,表现着武松具有同情弱者的良善之心,也表现武松秉持着梁山替天行道的主题思想。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9)

与其忠义良善方面相对立的则是其残暴血腥的特征。《水浒传》中常有残暴血腥场景的描述,杀人场面也是细致描写的对象,一是对于当时市井文化中某种独特审美兴趣的满足,展现出一种暴力美学式的场面,二是对元末之后社会动乱大背景的暗示。林冲雪夜怒杀陆虞候;杨雄卖刀杀牛二;杨雄大闹翠屏山,血杀潘巧云等都是《水浒传》中细致描述的杀人场面,场景表现也是异常血腥残暴。在有关武松的情节中,也有对于其残暴杀人场面的细致刻画。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对于杀人过程的描写尤为细致: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10)

一系列诸如“揪”“扯”“剜”“挖”“抠”等动词的运用,将血腥残暴的杀人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寒而栗,同时也将武松残暴嗜杀性格显露无遗。十字坡上只因张青夫妇的拜服,便不顾其杀人事实与其结拜,对其杀人越货行为置之不顾。对于店中人肉作坊的描绘,更是增添了血腥阴森气氛:“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见那两个工人,一颠一倒挺在剥人凳上。”血溅鸳鸯楼时,武松的残暴血腥又得到印证,文中描述:“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连丫鬟下人,妇女幼童都不放过,一连砍杀十余人方才罢休,对于武松的这种残暴杀人场面的描述与其好汉形象极为冲突。此外,蜈蚣岭上只因戒刀未曾发市,便要找人试刀,连小道童都不放过一并杀掉,其嗜杀特点更是表现出暴力式的宣泄。曾良先生的《〈水浒〉英雄的滥杀无辜及其悲剧意义》中也指出,武松的复仇式的杀人,其基本性质是正义的,但方式也是有些过分,有些过头。诸多事例的描述,使得武松形象在忠义良善之外更体现出残暴血腥的特点。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11)

4 结语

《水浒传》中塑造出特立于众好汉的天神般的武松形象,同时种种对立思想又被赋予在武松身上,使武松在神性之外又体现着人性光辉。武松不再是超然物外又触不可及的形象,同样拥有常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从某种方面而言,这样的刻画方式是对于武松形象神性的弱化,以突出其人性特点,而这也使得大众对于武松形象更易于接受,同样削弱其强势形象对于读者的精神威胁,各种人性特质的赋予又使人物更加真实自然。运用对立辩证的思想分析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特性,发现其隐藏的性格特征,更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由小及大,运用辩证思想来分析其他水浒人物,对于了解好汉形象的创作模式,整体把握水浒主题思想以及创作意图也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对应事迹(武松的豪放沉稳中带着痞性)(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