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第一高楼正式交付投用(薄薄的楼体能抗大风)

扬子江畔,“风帆”伫立,蓄势待发。目前,备受关注的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正在忙碌而有序地进行中。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江北新区公建中心了解到,该项目正在开展内装饰工程、幕墙工程、屋面工程、安装工程以及室外工程施工,酒店已经完成部分样板段施工,预计明年6月底交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通讯员 金婧

河西第一高楼正式交付投用(薄薄的楼体能抗大风)(1)

项目外形与灵感来源

乘风破浪造型独特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广西梗大街与滨江大道交叉口,由江北新区公建中心和南京扬子江新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项目由美国洛杉矶墨菲西斯建筑事务所建筑大师汤姆·梅恩设计,项目整体造型灵感选自南宋画家的著作《层波叠浪》。

项目以“层波叠浪”的设计理念为主线,并贯穿于各专业设计中——外立面充分融合江边风景,处处体现层波叠浪、扬帆起航的元素。泛光设计旨在凸显“城市之光,创新之光,扬帆起航,江波弄影”的主题,承载着人们对江北新区未来发展的良好愿景;室外景观以“扬子巨轮,乘风破浪”为设计理念,承接建筑主题,烘托建筑形象,强化流线安排,呼应南京城通江达海.天下文枢的金陵文化;室内精装以“文华.锦绣”为主题,加入“交汇、包容、领航”等理念,意在展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文化。

河西第一高楼正式交付投用(薄薄的楼体能抗大风)(2)

项目效果图

世界级别的会议中心

扬子江会议中心按照世界标准设计,其中有两个落客区(即酒店大堂前的停车下客的区域):第一个落客区服务于一般城市大众的与会,第二个落客区服务于世界级首脑峰会,是独立的具有仪式性的入口与落客。同时建筑包含9000平方米多功能厅、3000平方米主会场、2700平方米宴会厅,以及配套高端酒店。项目于2019年6月28日开工,计划于2021年6月底竣工。

作为江北新区长江之滨的地标性建筑,项目建成后将承接国际会议、高端商务论坛等活动,对南京市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功能,提高国际影响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区域竞争力和首位度,提升江北新区城市功能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西第一高楼正式交付投用(薄薄的楼体能抗大风)(3)

球型ATMD

“薄”楼体抵抗大风力

会议中心酒店塔楼共33层,建筑高度为157m,结构高宽比为9.6、长宽比为6.6,为风敏感建筑。

如此“薄”的塔楼,如何应对大风影响?酒店采用两套“定楼神器”,即酒店风振控制系统——两套主被动混合质量阻尼器(ATMD),一个为大堂阻尼器,另一个为水箱型阻尼器,减小大风带来的晃动、提升安全性与舒适度。据悉,每套阻尼器重约175吨,可在强风时降低加速度的响应,利用左右摆动来降低大楼晃动的幅度。这是江苏省第1个应用ATMD技术的工程。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钢结构总计约4.6万吨,是埃菲尔铁塔的重量的6.6倍,是新区市民中心的3.3倍;多功能区和会议宴会区均为大跨度空间桁架结构——其中多功能区单榀桁架长度130米、跨度72米、单榀重量390吨,9000平方米的高大空间没有一根立柱,相当于标准足球场面积的1.26倍;酒店区33层,采用“钢框架 钢支撑”结构体系,平面长宽比和高宽比接近限值,其复杂结构在国内屈指可数。

河西第一高楼正式交付投用(薄薄的楼体能抗大风)(4)

项目周边环境

城市会客厅的地标建筑

该项目以创建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结合南京市气候环境,合理应用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先进技术,综合提升项目绿色性能。采用“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绿色设计原则,利用适宜的技术来满足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声、热湿等物理环境要求,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人居环境;施工阶段严格落实“五节一环保“的措施要求,2020年8月22日在中施企协绿色施工过程验收中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达到中施企协过程评价三星标准的项目。

会议中心项目结合周边公园绿地和观江平台码头,将成为江北新区最重要的新城门户、绿城之心,构成南京滨江九大“城市客厅”之一:江北新区定山城市客厅。

校对 苏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