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婉若天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洛神赋》长卷局部 书法 陈秋明

翩若惊鸿婉若天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1)

王献之书《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拓片。

翩若惊鸿婉若天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

陈秋明对前人法帖逐一进行考证。

翩若惊鸿婉若天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3)

陈秋明对文献资料进行考证。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成为反映人民智慧、风骨、精神的主要载体,书法的艺术形态非常丰富,手札、条幅、长卷等多种形式,蔚然大观。

近日,书法家陈秋明创作了一幅《洛神赋》书法长卷。宽70余厘米,长度达15米,由11张四尺整幅的宣纸书写而成。气势恢宏,以他特有的行草书体书写,用笔圆润灵秀,章法平和舒展,风格遒劲秀逸。该长卷洋洋洒洒,气势连绵不绝,体现了陈秋明对于书写性的理解和对线条章法整体的控制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书法清俊典雅的审美追求。

《洛神赋》作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词赋名篇,历代书法家和画家都将其风采神貌付诸笔端,绘画如顾恺之的《洛神赋长卷》,书法有王羲之《洛神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虽仅存13行250余字,但在书法史上被奉为小楷之极则。宋高宗赵构曾书《草书洛神赋卷》,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就写过无数传世版本,其中保存完整的两幅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此外,明代的文徵明和祝允明均有不同书体来书写《洛神赋》。

《洛神赋》的故事迷离虚幻、文辞优美凄婉、画面唯美绝伦。其文中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正是书家理想的自由状态,是书法最高的书写境界。历代书法家都希望能把《洛神赋》中的文学审美与书法审美高度融合而流传千古。《洛神赋》辞藻华美,为了使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达到一致,陈秋明使用自己擅长的字体行草来创作,相得益彰婉转自然,平淡天真之气扑面而来。

书法贵在气韵

书法家只有用笔、用墨与作者的心性合二为一,才能熔铸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这样书写的作品才会气韵生动、别有天趣,呈现出卓越不凡的气象来。陈秋明为了达到心手相应自由书写状态,反复揣摩书写内容和文辞中的情感,其间抓住每天精神最为集中的状态,书写激情喷薄而出,心手双畅,笔底自然有含蓄温婉、情意绵绵之美。

书法贵在学识

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必须要了解书法源流以及具备文史哲方面的修养,在长时间的书法技巧的锤炼中学识得到提升,最终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但大幅长卷书法绝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前期的多方考证,包括对书写内容和背景进行考证研究。为了尽量真实接近原文,陈秋明对历史上《洛神赋》不同版本和前人法帖逐一进行了考证和补遗,力求尽善尽美。

书法贵在得天真

陈秋明创作的《洛神赋》,得益于多年的书法淬炼和对笔墨线条的精巧控制,陈秋明的行书主要来源于二王,几十年临写《圣教序》,真正体会到王羲之书风中的飘逸闲散、天真烂漫的精髓。陈秋明在创作中专注到每一个笔画,包括字体结构的左右呼应,以及大小协调关系,用笔精纯,在飘逸的书写中见内敛的笔锋,端美中见俯仰起伏的笔势,全篇运笔如风,具有潇洒典雅之美,自然天成之妙。

陈秋明通过几十年的书写经验,总结出书法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体书法中选一种专攻,把功夫做深,扎稳根基;第二阶段就是要把真、草、篆、隶、行五体书法均有涉猎,打开眼界。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书法的书写规律才能了然于心;最后,把所有的书法素养回归于自己所长的书体,厚积薄发,就能达到新的境地。

陈秋明的书法深受广东地域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岭南书风的脉络,可以看到岭南书家如麦华三、吴子复等前辈的影响,于平实中具有前瞻意识。

大幅书法《洛神赋》的创作,无疑是陈秋明坚守书法传统审美的新尝试,是他书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完美呈现。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