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职教中心(贵州职教闯出新天地)

【编者按】2011年以来,多次视察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关怀激励各项事业发展足迹遍布黔山秀水,干部群众备受鼓舞特别是2021年春节前夕,来到贵州,鼓励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极大的激发了贵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贵阳市南明区职教中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贵阳市南明区职教中心(贵州职教闯出新天地)

贵阳市南明区职教中心

【编者按】

2011年以来,多次视察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关怀激励各项事业发展。足迹遍布黔山秀水,干部群众备受鼓舞。特别是2021年春节前夕,来到贵州,鼓励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极大的激发了贵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又是一年新春,的殷殷嘱托在耳畔依然那么清晰,让我们心里溢满温暖和感动。鼓舞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多彩贵州网推出“和我面对面”“黔山秀水气象新”“山乡巨变入画来”等“沿着的足迹”系列主题报道,充分反映贵州一年来持续深入贯彻落实视察贵州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学生时代是美好的,同学们在这里积蓄奋发力量,每一寸光阴都很宝贵。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2015年6月17日,视察贵州(清镇)职教城时,勉励同学们。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如今,走进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的荣誉室,“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一排大字格外引人夺目。

“七年前,在我们学校语重心长地留下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情真意切的话语,让全校师生倍感振奋。”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熊星说,学校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牢牢锚定“双高”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带动造就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教职工队伍,推动学院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

七年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从中专升格为大专院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院根据市场需求新开设工业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呼叫等专业和课程,并添置先进设备、改善教学硬件,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制造、智能制造三大专业集群,直接服务贵州新型工业化建设。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的变化,只是贵州(清镇)职教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贵州(清镇)职教城已入驻19所职业院校,在校师生超14万人,每年输出技术技能型人才3.2万人……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俯瞰

贵州(清镇)职教城正朝着打造“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的目标奋进,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区建设,为大力实施“强省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通过创新谋发展,贵州(清镇)职教城建立了企业参与的实训设施与实训体系,探索实施“产业园区 标准实训 职业教育”模式,建立“订单培训”“顶岗实习”“合作共建”等校企合作形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共开设54个校企合作班,与保时捷、吉利汽车、富士康等 40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基本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同时,清镇职教城管委会积极对外寻求合作提升,分别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签订《东西部职教协作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和贵州大学科技园签订《共同打造贵州(清镇)职教城科技园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区域产业协作,探索东西部协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模式,清镇职教城产教资源可视化、智能化调度和共享等方面工作。

“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将充分发挥服务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和措施,聚焦本地新行业、新企业、新机会,通过成立产教融合公司、人才市场等方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持续推动专业、产业、就业、创业联动,大力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围绕职业院校和产业供需做好筑人才、强省会工作。”谈及今后的发展,清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蒋平说,管委会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到清镇和贵阳贵安就业创业,让更多学生在贵阳贵安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协同发展联盟成立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12月13日,部省共建“技能贵州”试点正式启动,教育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双方将以共建形式,推动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为西部地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贵州经验”。

《实施意见》紧密结合贵州实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扩容提质—创新发展—改革保障”为工作主线,健全学校和社会技能教育体系,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提高办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技能人才、促进区域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质效双升。

据贵州省教育厅统计,近5年来,贵州全省职业院校培养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10多万人,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中高职毕业生省内就业率由10年前的30%上升到了70%,成为贵州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一大批“能工巧匠”,成为带动贵州产业跃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张天明、田牛强、梁国攀

一审:曹轶

二审: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