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人生境界的划分)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已然笼统地了解到人生境界有高有低,以及境界的高低只与人生智慧的高低有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生的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生的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人生境界的划分)

人生的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已然笼统地了解到人生境界有高有低,以及境界的高低只与人生智慧的高低有关。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定想知道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具体说来都有哪些层次,我们自己又处于哪种层次,以及我们将来应该追求怎样的层次。

有关人生境界层次的划分,不同的人生思想体系会有不同的划分,比如佛道两教都各自有令常人难以领略,并感到非常高深莫测、逐级而升的修炼境界。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似乎需要更普遍适用的划分。

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哲学泰斗冯友兰先生对“人生境界”的总结与归纳。

原文摘要如下:

就存在说,有一公共的世界。但因人对之有不同的觉解,所以此公共的世界,对于各个人亦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在公共的世界中,各个人各有一不同的境界。

严格地说,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就大同方面看,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可以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征是:

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此所谓顺才,其意义即是普通所谓率性。

我们于上章说,我们称逻辑上的性为性,称生物学上的性为才。普通所谓率性之性,正是说,人的生物学上性。所以我们不说率性,而说顺才。

所谓顺习之习,可以是一个人的个人习惯,亦可以是一社会的习俗。

有此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莫知其然而然”。不著不察,终身由之。

朱子说:“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

此境界中,亦不限于只能做价值甚低的事的人。在学问艺术方面,能创作的人,在道德事功方面,能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的人,也不乏其人。

功利境界的特征是:

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

所谓为“利”,是为他自己的利,凡动物的行为,都是为他自己的利的。

“功利”的人,或是求增加他自己的财产,或是求发展他自己的事业,或是求增进他自己的荣誉。

他于有此种种行为时,他了解这种行为是怎么一回事,并且自觉他是有此行为。

在此境界中的人的行为,事实上亦可是与他人亦有利,且可有大利的。

如始皇汉武所做的事业,有许多可以说是功在天下,利在万世。但他们所以做这些事业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的。所以他们都是盖世英雄,但境界是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的特征是:

在此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

义与利是相反亦是相成的。

求自己的利的行为,是为利的行为;求社会的利的行为,是行义的行为。

在道德境界中的人,知人必于所谓“全”中,始能依其性发展。社会与个人,并不是对立的。

在功利境界中,人即于“与”、“贡献”时,其目的亦是“占有”、“取”。

在道德境界中,人即于“取”、“占有”时,其目的亦是在“与”和“贡献”。

天地境界的特征是:

在此种境界中,其行为是“事天”的。

在此种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之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始能尽性。

在此种境界中的人,有完全的高一层的觉解。

此即是说,他已完全知性,因其知天。

他已知天,所以他知人不但是社会的全的一部分,而并且是宇宙的全的一部分。

不但对于社会,人应有所贡献;即对于宇宙,人亦应有所贡献。

人不但应在社会中,堂堂地做一个人;亦应于宇宙间,堂堂地做一个人。

人的行为,不仅与社会有干系,而且与宇宙有干系。

他觉解人虽只有七尺之躯,但可以“与天地参”;虽上寿不过百年,而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