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1)

粤语词汇里面的「趁墟」形容「趁热闹」,而「墟冚/墟憾」则是形容人声鼎沸的情况。广州人将热闹出场景和「墟」结合起身,与广州是传统的商都不无关系,热闹代表人旺,人旺带动财旺。渐渐地,广州人就形成了在某些特殊日子都外出「趁趁墟」,例如新桥建成的大日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广州新桥建成,万人出动的「墟冚」场景吧。

人民桥高架

1986年11月,广州市政府为解决西城道路拥塞问题,率先开始建设全国第一座高架桥,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桥,并于次年9月23日通车。在我的印象中,桥梁通车之前,广州人都喜欢集体过去走一下。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2)

人民路高架桥通车前「墟冚」的场景

人民桥

而另外一条跨江大桥人民桥,建成于在红红火火的年代,人们登桥的场面更是墟冚。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3)

人民桥通车照片(微博@广州街坊情 图片)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4)

广州航拍记录了建造中的人民桥(微博@广州的历史脉络照片)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5)

建造中的人民桥(微博@文仕微声照片)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6)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7)

海珠桥

而广州第一条跨江大桥——海珠桥,史无前例。当时场景如何可以通过报纸报道详细。《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12月4日的部分报导:「 ……照得广州市区,迩来商务日盛,人口激增,马路建筑,力求展拓,惟省河南北,尚无桥梁,举凡市民之往来,商贾之贩运,日夕所恃以横渡彼岸者,仅有电船小艇,渡头相唤,争先恐后,熙来攘往,殊形拥挤,故年中舟楫或因风雨潮流之倾翻,或因江轮海舶之冲击,从而溺毙人命者,不可胜数。若遇风狂潦涨,甚至渡岸无船,欲历揭而难能,徒临江而兴叹……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8)

「今我广州市马路纵横楼阁辈飞,皆人民自筑,不假外力,已为全国市区之模范。若有铁桥跨江,联贯两岸,南通黄埔,北接粤路,运输北部之货,广纳异邦之财,则商务宏展,气象万千,将与伦敦斗其雄伟,凌纽约而上之,登徒区区利涉而已哉,今市政府有见及此,爰议决建筑横渡珠江大铁桥,桥之北端在维新马路,桥之南端在河南堤岸……

「现已与慎昌洋行马克敦公司订立合约,限期21个月完工,现定于12月1日开始动工,本局长深知市民盼此桥之成功,尤急于政府之期望,爰将日期宣布,使大众咸知,同此欣忭,今者巨材山积,机件云集,铁锤一动,土石皆飞,铁柱云连,下临千尺,凡有车辆行人过往船艇,自应知工程所在之地,即有类岩墙之下,允而预早引避,切勿自贻伊戚,除由本局监视工程外,合行布告市民人等一体知照,此布。」

广州农村的墟日(广州人独特的趁墟)(9)

1950年海珠桥修复通车。

从海珠桥到人民桥、人民路高架桥,广州的桥一条一条建起。街坊也喜欢在通车之前上去走走,似乎就成了广州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文 / 粟米

欢迎大家和BOOK導賞一起,探索广州,发现生活的自然与美好。

BOOK導賞,城市导赏新定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