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很高的人情商低吗(工作性价比高就是)

来源:中工网据劳动报消息,最近,一个关于衡量工作性价比的公式在网上引发热议,根据这份公式,不少网友直呼“拒绝性价比低于0.8的工作”那么职场人对这份工作性价比公式,是怎么看待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工资很高的人情商低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资很高的人情商低吗(工作性价比高就是)

工资很高的人情商低吗

来源:中工网

据劳动报消息,最近,一个关于衡量工作性价比的公式在网上引发热议,根据这份公式,不少网友直呼“拒绝性价比低于0.8的工作”。那么职场人对这份工作性价比公式,是怎么看待的?

观点一 工作性价比无法用数据衡量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宇佳,前几天关注到了这个关于衡量工作性价比的公式。他算了下自己的工作性价比,又对比了很多别人的案例,得出结论:工作性价比这回事,不可能有一个绝对标准。

根据这个公式,他的分值是1.0。这个结果,按照公式发明人的标准,虽不至于最惨,但也属于较低水平。对于这个结果,他表示有些意外。因为他个人对这份工作虽谈不上非常满意,但在传统意义中体制内工作已经算是性价比超高的标杆。随后他又研究了公式,发现得分低的根本原因是:日薪、学历的权重占比很高,也就是说学历越高,日薪越高,工作性价比越高。

对于这一结论,张宇佳并不认可,他直言,并不是说这一计算定律完全不对,而是这反映出这个公式忽视了很多其他问题,比如个人的成长、团队是否优秀、同事领导关系、工作的上升空间等等。总而言之,工作性价比关乎许多维度,单一公式无法涵盖,真正的性价比无法用数据衡量。

观点二 “钱多事少离家近”并非最高境界

幸福的工作是什么?一般职场人常常戏称:钱多事少离家近。就连这一工作性价比公式,也似乎在通过数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几大因素,是薪水、工作强度和通勤时间。

“钱多事少离家近”真的是衡量工作性价比的标准吗?

网友们对此并不认可。首先,对于大部分职场人来说,这三个条件本身就基本无法同时满足。之所以这样的标准能够引起网友热议,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本身就是极端小概率事件,它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工作。

另一方面,“钱多事少离家近”就真的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吗?在知乎这一话题底下,就有两派网友发表了对立的观点,一部分网友表示,找工作就该选择“钱多事少离家近”,把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就好;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应该选择“诗和远方”,趁着年轻,去追一追梦想,多尝试尝试不同的领域,多体验体验。

客观上来说,这两者其实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属于个人对生活的选择。

观点三 工作幸福感岂能用公式量化

尽管“好工作”的定义千人千面,但确实存在一些“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要点,比如大多数父母眼中的好工作是“稳定、体面,公务员、老师等体制内的最好不过了”,很多同学则觉得“和所学专业相符、能够创造个人价值、团队令人舒服愉悦”是最好不过的,等等……

但问题是在暂时达不到这些标准的情况下,是该像部分网友那样直白表示“拒绝性价比低于0.8的工作”,还是可以换个思路来考虑工作性价比问题?

职业规划师张灿指出,在讨论工作性价比时,除了这些社会公认的标准之外,职场人们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满足?去挖掘一下那些自己在享受,而其他很多人却可能并没有的条件。

比如,好的岗位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让你的工作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再比如,可以拥有一份充满弹性的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制让追求物质条件好一点的人有更多时间留给第二职业,让乐得穷快活的人有更多时间留给生活;还比如,有一群相处起来不累,沟通十分顺畅,能产生1 1>2效应的同事。

观点四 关注自身的获得更重要

“如果你开始主动关心当前所做的工作是否性价比高,那么说明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持一定怀疑态度。”在这场工作性价比的讨论中,也有网友从这一角度提出了问题。持这一观点的职场人认为,从这个角度讲,相比较对工作性价比展开激烈讨论,不如花时间搞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些网友认为,如果将工作仅看成是出售自己的时间、换取生活所需的一种途径,那么是可以这么机械化地计算性价比,然后选择性价比高的工作。

但问题是,大部分人还是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获得不断突破自我的个人成长。这意味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怎么衡量一份工作的性价比,其实还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与其关注工作性价比,不如关注自己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并且投入去争取。(劳动报记者陈宁)

观点

90后:每一份工作都有坚持的价值

细看这份工作性价比公式,指标给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工作性价比大于2,就是神仙工作;介于1.5~2之间,就是工作还不错;而低于0.8,惨到建议直接辞职。从网友纷纷晒出的分数,可以看到,国企体制内“工作性价比”相对更高,然而徘徊在0.8的网友也不在少数。

然而,在这些帖子中,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职业故事,其中不难发现,高分的人也会有因工作心情爆炸的时候,低分的人也存在成就感满满的时刻。那么,工作的幸福感,真的能够用一份公式量化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将医护工作者、消防员、人民教师等职业按照这一公式计算得分,想必数据不会理想,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些工作就是性价比低的工作?恐怕没人会这么认为。因为这些工作存在的价值早已高于这些量化的数字。敢于冒着生命去守护一方人,这些工作背后的价值是一份工作性比价公式无法衡量的。

另一方面,工作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本身的价值,笔者想很多人眼中具备性价比的工作都不是绝对的“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在满足基本或较好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再叠加以上两到三个福利就已值得。

比如,这是一份能够与时俱进的工作;比如,这份工作能够结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比如,这份工作能够兼顾家庭和事业。实际上,仔细想想,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闪光点。而或许就是这个能让你产生留恋的点,构成了你的价值体系中最具性价比的部分。

最后,笔者想说,每一份工作都有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关键在于身在其中的你是否能够认识到它。(劳动报记者陈宁)

70后:没有性价比,只有取舍

在“性价比”这个词诞生以前,我们用得最多的、具有相近意思的是“价廉物美”。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难发现,所谓“价廉物美”的东西越来越少。

因为任何“物美”,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工、优质的原材料,这些因素在现代社会都是极其珍贵的,并且由此决定了这样的产品不可能价廉。

那么在谈论工作时,更加不可能有真正的高性价比。工作的本质是用人单位“购买”你的脑力、体力劳动,没有一家单位愿意用高的付出,换取相对低的劳动回报。即便有,也不可能持久。

没有真正“高性价比”的工作,只有每个人选择工作中的取舍。有的人愿意为高薪,付出长时间的通勤时间和高强度工作;而有的人却不愿意。但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而不付出、少付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劳动报记者徐巍)

责任编辑:刘英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