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大全名家名段(粤剧万能老倌薛觉先)

粤剧大全名家名段(粤剧万能老倌薛觉先)(1)

【大师简介】

薛觉先(1904-1956),一个20世纪中国岭南地区家喻户晓,深入民心的响亮名字。人称“万能老倌”,“一代伶王”的薛觉先还是个卓有成效的粤剧改革家,教育家,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同时他又是电影明星,粤语影坛上最早出现的先驱人物。他与驰名中外的京剧伶王梅兰芳先生并称“南薛北梅”。代表作有有《胡不归》、《范蠡献西施》、《宝玉哭晴雯》、《姑缘嫂劫》、《梅知府》、《王昭君》、《宝玉怨婚》、《闯王进京》、《龟山起祸》、《花染状元红》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历演不衰的剧目《胡不归》,享誉艺坛数十年之久,实为罕见,(该剧是已故编剧家冯志芬所作)。

【人物经历】

关键词:天分;专业;孝子;爱国;戏德修养,一代宗师

-艺术的种子

—师徒情深

“一阵陪五叔看完戏后陪番五叔返来,记得嘞!”

“他举家从香港搬迁回广州,当时就住在海珠中路妙高台一幢小洋房里。他们搬回来不久,有一天,中午我到妙高台探望五叔五婶(行内称薛觉先为五叔),五婶问我:‘亚虾一阵你得唔得闲?今日市剧团开全行会欢迎五叔,欢迎会后观摩《宝莲灯》,一阵你陪五叔到乐善看完戏后陪番五叔返来,记得嘞!’我便和五叔坐三轮车到乐善戏院,那天刚好下毛毛细雨。”

这是罗家宝在《纪念薛觉先老师逝世四十年》中描绘的一个情景。这样温馨的情景,几乎天天在妙高台上演。

1954年,薛觉先从香港回广州定居,住在妙高台。他把此地视为人生归宿,在这里课徒授业、宴客谈艺。仰慕五叔的后辈排着队来找五叔,这真是广州粤剧界的福音。

来得最多的是罗家宝。他一上新戏就来讨教,把妙高台当成粤剧私塾。罗家宝要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一出场是“二流锣鼓”,手持摺扇海青巾。据罗家宝自己的回忆文章写道:“我一揸住剧本便马上去向五叔求教,请教他持扇上场的身段。那天他穿一件长棉袍,手持摺扇,一步一步地出场,出场后如何开扇,都表演给我看,台步、身段十分美妙。”

有这样好的老师,罗家宝自然一天到晚往妙高台跑。

“他还教导我说,现在你们年轻人对醉步和病步混淆不清,醉也是踩云步,病也是踩云步,醉和病步法完全不一样。一个人饮醉酒,酒精往上涌,步法是轻浮的。一个人有病,脚步是沉重的,好像有块铅坠住脚。”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当我接到《玉河浸女》的剧本时,我演出的杜起孝高中状元回来,听说未婚妻被他的父亲在玉河浸死,赶到玉河吊祭。我带埋剧本到妙高台请五叔指点。五叔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我二流锣鼓怎样上场,唱词每一句的动作、做手、出手都是五叔教的,我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如在目前,前尘旧事,虽距今四十多年,犹好像昨天一样。”

晚年的薛觉先患上了严重的痴呆症,是一众徒弟把薛觉先以前交给他们的本领一样一样教回薛觉先,唤起他的记忆,最终薛觉先终于恢复了,得以重新登台演出。

粤剧大全名家名段(粤剧万能老倌薛觉先)(2)

【人物评价】

南雪(薛)北梅成脍炙,东鳞西爪尽新鲜——江孔殷

文场戏静如处子,武场戏火气十足,真是维妙维肖——梅兰芳

访薛觉先传记作者之一——崔颂明

eq \o\ac(○,1)1羊城晚报:如何看薛觉先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

崔颂明:薛觉先强调粤剧演员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伶人不能只是艺人,要成为文化人。他本人学及中西,有相当的造诣和根基,他能诗、能文、能书、能画,在粤剧艺坛实属罕见。他的舞台表演、谢幕艺术,处处充满书卷气和文化魅力。他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兼收并获,这是他能胜人一筹的关键所在。

薛觉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其弟子梁素琴回忆,抗战胜利后,薛觉先率领剧团欢迎缅甸凯旋的国民党新一军,用流利的英语向全体官兵发表演说,引起轰动。

eq \o\ac(○,2)2羊城晚报:薛觉先去世已半个多世纪,如何看薛觉先在粤剧界的地位?是一派大师,还是粤剧代表人物?

崔颂明:他是广东粤剧的代表人物,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在考虑出版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时,粤剧方面就选了他一个人。当时在薛觉先和马师曾两人中考虑,他们都是大师级人物,但在社会影响上薛觉先更有代表性。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粤剧只推一个人的话,应该是薛觉先。我们到美国美东(纽约)八和会馆看到,那里除了敬奉华光师傅外,第二个就是薛觉先。

我们从薛觉先去世后的影响也能看出来—震动了广东、香港和海外,周恩来还亲自送了花圈。并且在他去世后三十、四十、五十周年,及诞辰100周年时,社会上都有大型纪念活动。可以说,粤剧界对他的纪念从没停止过,这在粤剧名人中很少见!

eq \o\ac(○,3)3羊城晚报:在粤剧发展史上,先后涌现出众多名家和流派,薛觉先长期以来被推崇、敬仰,为什么?崔颂明:首先在艺术上他是杰出的,他和梅兰芳“南薛北梅”双雄并立。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和人格魅力。他人缘非常好,住的地方经常车水马龙、宾客盈门。很多人成名成家后只顾着自己,他很有公心,从没把粤剧当作个人的事,而是粤剧界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他关注后辈成长。最近东山故居找到后,在粤剧界引发的反应,也可看出薛觉先对后辈的影响。很多年迈的粤剧名伶第一时间赶过去看,病床上的罗家宝也打来电话说,等身体好一点一定去看看。

eq \o\ac(○,4)4羊城晚报:有人认为薛觉先对粤剧的改革贡献“前无古人”,现在看来有没有遗憾之处?

崔颂明:他吸收了京剧、昆曲等的表演手法,提升了粤剧艺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难免也有局限和不足。比如薛腔在内地没有很好地继承,有人说香港的林家声继承了70%,广州的罗家宝继承了30%。不像京剧的梅派、尚派、程派等各有传人,且大家辈出。

另外粤剧的面还是比较窄,内容多是讲家庭间的恩恩怨怨,没有京剧那么大的气魄。粤剧演不了三国戏、水浒戏、包公戏等,小市民味道较重。粤剧的局限性在薛觉先时代有所突破,但在他之后没能坚持下来。

【经典语录】

“国家强盛之道,不在坚甲利兵而在教育普及;人类进化之机,不贵物质进步而贵风俗文明,此中外哲者所公认也。戏剧虽云小道,实能易俗移风,为社会教育之利器,公莫大焉!尝考欧美戏剧之立场,其地位与荣誉,均站于最高点。比之吾国视戏剧为玩具、等剧员于贱工者,真有霄壤之别矣!觉先不敏,幼研乐歌,即欲改革戏剧,破除陋习,灌输剧员之学识,修养剧员之人格,提高剧员之地位,以兴起国人注意戏剧教育之观念。”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永远看不见自己的戏,这是一件憾事,只有从荧幕上才能看到自己的表演,而且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来进行艺术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欣赏。电影就好像一面特殊的镜子,能够照见自己的全貌”

“一个演员笑要美,哭也要美,不能只顾真实感情而忘记了你是在演戏。如果在台上喜,怒,哀,乐都难看,不美,那观众又何必花钱来看你演戏呢?”

资料来源:《万能老倌薛觉先》——崔颂明

凤凰网,红船网,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