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

在长期集体化的以讹传讹中,

弄得很多文字背离了原始意义,

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当信息技术改变着

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

当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

浅层次阅读盛行,

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

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

失落了追根溯源的乐趣

和咬文嚼字的味道。

我们的语言文字,

变得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

也渐渐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那流传了千年的汉字文化,

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今天,国粹君就挑选

10个最常被误用的语言文字,以飨读者。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4)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5)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6)

无毒不丈夫

无度不丈夫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7)

《名贤集》里有:“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一句。它的意思是气量狭小的人,是称不上君子的,没有容人之心的人,是称不上大丈夫的。

两句话中的度和量字,合一起就是“度量”一词。

长久以来,我们说无毒不丈夫,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读。这样的观点,和厚黑学所宣扬的教人为人做事时,要心狠手辣,实在是对先贤教诲的一种巨大误解。

能让我们成为大丈夫的,是仁爱君子的度量,而绝不是奸诈之徒的狠毒。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8)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9)

狗屁不通

狗皮不通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0)

狗屁不通,多用来指责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这句话的原文是狗皮不通。

因为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狗皮不通”。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1)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2)

无奸不商

无尖不商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3)

古时候开粮行的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

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无奸不商。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4)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5)

赤子之心

尺子之心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6)

赤子之心”最早出于孟子之口,《孟子·离娄下》称:“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孟子说,有德行的人是能保持天真、淳朴童心的人。

为什么人们将初生的婴儿叫“赤子”?古人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孩子刚生下浑身通红,即所谓“初生色赤者”。就此说法,清代学者杭世骏考证认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据《订讹类编》中解释:“赤子”源于孩子身高。早期“尺”与“赤”通用。古时“尺牍”又可称为“赤牍”。故赤子之心,即“尺子之心”。与幼儿的“尺子”相对应,成人则被称为“丈夫”。

古代以尺数论年龄大小,所谓“七尺男儿”、“五尺之童”就是这个意思。一般2岁半为1尺,15岁为6尺。而10尺为1丈,依此来推算,古人眼里的“丈夫”就是25岁,这也是“大丈夫”一说的最早源头。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俗称妻子的父亲为“丈人”与此无关。丈人在先秦时指的是受尊重的老年人。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芍药歌》中,有“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一语,其中的“丈人”便指老人。这或与古代的“王杖之礼”有关,到了一定年龄,老人都会得到朝廷赐予的拐杖。至于“丈人”成了岳父,则出现于汉魏之间,与汉献帝有关。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7)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8)

大器晚成

大器免成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19)

大器晚成,我们常常用来激励那些年岁大而做出明显成就的人。但正确的解释却相反。是“大器之人看上去似无所成就”的意思。

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经》,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在王弼本《道德经》为“大器晚成”。在帛书本《老子》则为“大器免成”。在楚简本,写作“大器曼成”。

“大器晚成”,指越是有大才能的人往往越晚成功。

“大器免成”,意为真正的大器浑然天成,非人为造就。大器不需要加工,意思为“顺”。

“大器曼成”,先秦“曼”有“无”的意思,“大器曼成”也就是“大器无成”。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0)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2)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应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误转成鸡、成狗了。

乞,指乞丐,叟,指老头。意思是,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老头,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3)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5)

“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6)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7)

王八蛋

忘八端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8)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

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却被讹传成“王八蛋”。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29)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0)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人不修为,天理难容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1)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很多人将其解释成:“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天理不容。”

实际上,“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中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天诛地灭就是天地诛灭的意思。

讲通俗一点就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啊!”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2)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3)

两肋插刀

两肋岔道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4)

两肋插刀,并不是在肋上插刀。原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隋唐时,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历城是回家,但他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

两肋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5)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6)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7)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校长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讲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后痛苦而坚定地说: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保存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民族的期盼:保护好自己的母语,就像保卫好自己的母亲,一个不掌握母语文字的人,就像丢失了家门钥匙的孩子,难免会沦为精神的乞丐、文化的弃儿。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8)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39)

国破山河碎,字在火中泣,

腥风血雨中汉字坚挺依然。

用子弹围剿方块汉字,

迎接它的只有横枪竖棍撇刀捺剑。

这是中国汉字的性格。

一个民族哪怕是被打倒在地,

只要精神还在,散落一地的点横撇捺

就会在文化的号角下,铸成不屈的脊梁。

转发这篇文章,呵护我们的母语,

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

中文典故来源分类(这些汉语典故最常被误用)(4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