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苏东坡轶事(轶事欲做人上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生于公元1037年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人。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有道家风范。

真实的苏东坡轶事(轶事欲做人上人)(1)

苏轼画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那么如此高能的苏大咖是如何练就的呢?自幼聪明好学的苏轼年轻时,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地骄傲了起来。

相传,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上联是:识遍天下字;下联是:读尽人间书。这字里行间中无不透着一股“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气。如此一来,便引得过往路人议论纷纷,有点头的,也有摇头的,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他海口夸得太大了。

真实的苏东坡轶事(轶事欲做人上人)(2)

黄庭坚画像

不久后,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见了苏轼后便说道:“你好,苏大才子,听说你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轼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他问问题,心中自是十分得意。

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再看这位老者,没有说话,笑盈盈捧过一本书来。苏轼接过来后,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紧接着,苏轼越往下看,生字越多于是,脸上开始红一阵、白一阵,不一会脑门上开始冒汗了。

老人看到这幅情景后便问道:“你好,苏大才子,你这是怎么啦,这些字连苏大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含着深意似的笑盈盈地离开了,而此时的苏轼好似呆若木鸡,都忘了要送客。

真实的苏东坡轶事(轶事欲做人上人)(3)

对联字画

缓过神后才恍然大悟,赶忙去改写了贴在门上春联。改写后的春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态便是他无知的开始啦!为人可以争取第一,但不可有自己就是第一的心态啦。

进士及第为官后的苏轼虽然不再有狂傲之气,但多少还是有些自负啦。话说,有一天,大学士苏轼同志前去拜见时任宰相的王安石,可巧王安石不在,但见其书案上铺了一张纸,纸上写了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真实的苏东坡轶事(轶事欲做人上人)(4)

王安石画像

苏轼看后,暗笑王安石胡说八道,菊花谢了只会枯萎,哪里会落呢?于是就在后面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随后便不屑地走了,王安石回来后看到纸上被人加了两句话,一看字体和内容便知是苏轼所为,微微的笑一下。

不久,苏轼因案件牵连,王安石把苏轼贬任黄州,还亲自给苏轼送行,同时出了三个句子让苏轼对。第一句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那一年闰八月,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

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出苏州金阊门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中间有一个叫半塘的地方,苏轼不久前曾路过此地。

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苏轼也游览过。虽然是大才子,可一时也对不出来。

真实的苏东坡轶事(轶事欲做人上人)(5)

苏轼词

王安石笑着说道:“不必急着对,等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不迟。”赴任黄州的苏轼因闲来无事,生性豁达的他在公务之余,为了贴补生计,便带领家人开垦了一块城东的坡地,“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在此时起的。

这一年,黄州的重阳节前后一连刮了几天风,苏轼到后园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却一朵没有。

此时,他才知道自己见识少,还嘲笑别人,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后来,苏东坡被调回京师,在途中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地方,触动灵感,对出了三联中的一联。

王安石的上联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苏轼的下联是: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真实的苏东坡轶事(轶事欲做人上人)(6)

苏轼塑像

哈哈,轶事,轶事啦!不足为信,可这轶事中的某些深意却是真意啦!

东坡轶事

轩辕

狂言识遍天下字,

妄语读尽人间书。

始见黄花满地落,

觉知万物各自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