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1)生产性服务业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分工也越来越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从制造业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服务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学术界对其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来看国内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

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

Greenfield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不直接服务于家庭和消费者,而是直接为农业、工业等最终产品生产者提供产品或劳务服务,方便生产者生产最终产品的行业。Seo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知识密集型和高需求性等特点,属于生产制造行业的中间部门,为其他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专业服务。

我国学术界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类配套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直接的关系,是连接第二、三产业的中间纽带。生产性服务业最开始属于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制造业里分离出来然后成为一门独立的服务行业,并且通过向制造业提供多种多样的生产经营服务来重新嵌入其生产价值链。生产性服务业是各项经济产业活动的粘合剂,是从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的外部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行业。

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学术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一般是由产业集聚发展而来。Mashall最早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他创造了“产业区”和外部性理论,认为产业集聚就是企业集聚在一起去获得更大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AlfredWeber最早提出了集聚经济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在不断追求自身经营效益的过程中会出现自主集聚现象,并且提出了以生产经营成本为核心的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理论。Keeble认为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本身为了共享生产信息、技术和自然资源,节约自身的交易成本,会自主地向同一地区集中,这类现象被称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3)

对于国内学术界来说,随着分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供应链上的各个关联企业会选择在地理位置上趋于集中,最终实现集聚。基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内涵的界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指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不断集中的现象。

2.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内的提法,目前国外尚未出现关于它的内涵界定,国外学者大多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方面进行研究。关于经济增长的内涵,马卡耶夫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做出了界定,他在文中提到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产量的增长和各种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加,还需要关注产品生产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等。

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4)

托马斯认为经济发展应当注重物质资本积累,同时也需要兼顾人力资本积累以及自然资本积累,三者若是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会使得社会福利大大增加。Mlachila注重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他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界定为高增长、可持续和社会友好型的经济增长,并且强调在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必须也要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

国内学者近几年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能够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此同时也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追求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具体含义中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绿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享体现了实现社会利益的公平正义。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经济增长高效率、经济增长稳定以及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加快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强化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是将经济发展质量作为价值取向和核心目标。

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5)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涵盖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了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发展效益和发展成果共享这几方面,也包含了经济发展方式、民生共享等多维度的提升和优化。

总的来说,虽然学术界学者们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定义的具体内容有些不同之处,但其内涵本质上是无差的,归纳起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大致有两点:一是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二是强调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对经济、政治、社会以及自然生态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

马克思构建了学术界第一个动态化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其中包含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体系,他从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固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中开展研究。从马克思对于剩余价值理论和扩大再生产理论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申出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对我们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仍具有借鉴意义。

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6)

马克思曾说过,企业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规模扩大再生产过程,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扩大企业的生产场所,并且科学技术、资本、管理、人力资本以及自然资源等要素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要想实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首先要保证所有生产产品的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取得平衡。除此之外,一个行业组成下的各个产品也需要达到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平衡。换句话说就是要使得社会层面上的产业结构处于协调状态,这样才能使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一个长期的增长态势。

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片面追求资本和技术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与经济整体规模扩大,这种发展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客观规律,社会化的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终会导致制度的变革,使得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分析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服务型实体经济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7)

我们不应当只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增加,更需要注意到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收入分配不均和人民福利水平降低等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表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还有待提升。要想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各个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在速度与质量方面的双管齐下。

2.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

从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得出,生产过程中应当注重劳动力和资本的要素投入,并且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需要有效组合各个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时需要关注产业结构和福利分配这些重要因素,才能推动提升经济的增长效率。总的来讲,经济增长理论不只是注重经济数量方面的增长,还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国家综合水平的发展和民生问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