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

王绩,字无功。当过隋朝的官,后因政局动荡辞官归隐,唐朝建立后,又做过唐朝的官,贞观初年因病辞官。因王绩是隋末唐初的诗人,所以一般都把他认作是唐朝的“第一个”诗人,讲诗的人也多半会从王绩开始,而且一定是讲这首《野望》。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1)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题“野望”,是啥意思呢?

看第一句“东皋薄暮望”破题,东皋就是东边临水的高地,王绩当年辞官之后,就在东皋这么一个地方归隐,还给自己起个号叫“东皋子”,非常浪漫的一个称号。王绩这句诗很好理解,把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完了——地点:东皋;时间:薄暮;事件:望。

诗题“野望”,就是傍晚时分,在野外的东皋这么个地方,眺望远方,然后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望一望怎么了,激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他说是“徙倚欲何依”,按字面理解,我在这里转啊,望啊,徘徊啊,找不到一个可以倚靠的地方,就有感情了,这显然是有毛病嘛,矫情。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2)

我们还是要回到前一句“东皋薄暮望”,东皋既然是一块高地,那你在高地上,视野当然就开阔,能看见旷远的天地,这就是望,是用眼睛望,是眼望。你眼睛里望见旷远的天地,引起了内心的情感波澜,就变成了用心来望,用心在追寻某种向往,这也是望,是希望。

“望”字在古诗词中可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字,晏殊的《蝶恋花》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说这是人生的境界,为什么?因为一整夜的风过去,树叶都凋落了,这时你上高楼去远望,就不会被遮住视线,就能看得更远。你想做大学问,有大出息,就要有这种“望”的精神。

王绩是东皋了,也望了,只可惜是“薄暮”,你终于打起精神要去追寻希望了,但是已经是一天的黄昏日暮,更可能是一生的黄昏日暮,你追求到了什么呢,所以是“徙倚欲何依”?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3)

徙是移动,倚是停止,他在望的时候还徙倚,是走走停停,不断地在徘徊,为什么呢,因为想要停下来,但是找不到落脚点,没有可以倚靠的所在,这真是说他的身体不能停下来吗?当然不是,说明他内心是不安宁的嘛,薄暮时分才能远望,没有人陪伴,是孤独寂寞的。

我在这里社会上“徙倚”了大半辈子,如今却找不到一个归宿,我的理想意志找不到地方去实践,这才是我感到无所依的原因。

好,既然诗题野望,情感也在首联被激发出来了,那接下来还是好好说下我望见了什么吧,他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整片整片的树林中尽是秋色,山头也只有夕阳的落晖,其实秋天的落阳还是挺美的,红的红黄的黄,但是这种美是不会长久的,很快就要失去了,而且,秋天和落晖,本来就是破败没落的意象。

所以他看到了什么?虽然是“树树皆秋色”,看起来很美,可是“山山唯落晖”,只有落日的余晖,在大红大黄的艳丽之下,看到了生命即将终结的预兆。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4)

这两句是望见之物,接下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望见之事,放牧的人赶着牛羊回家了,打猎的人也带着禽鸟归来了。这是啥,这是各司其职,每天按时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到太阳落山时就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天伦之乐。

而我呢,我一个读书人,既不会放牧,更不会打猎,成天跟东皋上望来望去,干啥啥不行,矫情第一名。圣贤书读来干嘛?太平年间可以治国平天下,现在是什么年代,大隋朝才和平了几年,这又开始乱了,我没有地方可以去,这满心的悲哀之情,又能跟谁诉说呢,跟牧童说吗,他不会懂,跟猎人说吗,他怕是要把我当成猎物。

所以是“相顾无相识”,我身边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更没有一个能懂我的人,所以才“长歌怀采薇”。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5)

“采薇”是个比较麻烦的典故,《诗经·召南·草虫》写“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是从思妇的角度思念征夫;《诗经·小雅·采薇》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从征夫的角度来思念家乡,这都是典型的战乱时代思乡的悲哀。

如果从征夫思妇的角度来理解,王绩这首《野望》就是在感叹隋末唐初那个动荡的时代,跟先秦时代的战乱一样,战争不止,思念不止。

但是,“采薇”还有一个更有名的故事,当年武王伐纣,自己当了天子,伯夷、叔齐这哥俩作为商臣,认为食周粟是可耻的,所以他们就跑到首阳山去隐居,穷得不行,每天只能“采薇而食之”,就是挖野菜吃,这玩意儿哪吃得饱啊,还没有营养,不多久两人就饿死了。临死前他们还吟唱一首歌,大意是说:我们真是不幸啊,生活在这样一个以暴制暴的乱世。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6)

于是有人就说,王绩是隋朝遗老,他一定是在隋朝灭亡之后,要写诗明志,不食唐粟,这显然是不对的嘛,首先,王绩并不是愚忠隋朝的,所以他曾经辞官归隐,他并不愿意效忠于一个“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政权,这是没有出路的,会让人“徙倚欲何依”,其次,王绩后来作过唐朝的官,官还不小,门下省待诏,他的侄孙王勃同学在唐朝过得还不错,所以王绩并没有以“隋朝遗老”自居,自然就不会有“不食周粟”的志气了。

就我个人理解,我认为王绩这首诗,有“征夫思妇”那样的情感,就是感慨时代的动荡,人在这样的时代,真的是悲哀;但也有伯夷、叔齐的不幸,读圣贤书的人,却不能生活在尧舜的时代,我是伯夷,却没有叔齐懂我,周围都是牧人猎人,到底哪里才是我的归宿呢?

长歌怀采薇,仕途上很难再有归宿,但是可以像伯夷叔齐那样隐居啊,这才是他最后的归宿,事实也是如此,王绩和他的哥哥王通都选择了隐居,王通号文中子,隐居讲学,是一代儒学宗师;王绩以诗赋闻名,号东皋子。

这老哥俩还有一个孙子,名叫王勃。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7)


唐朝三个最好的诗人(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