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化包括(请给通俗文化留下一席之地)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通俗文化包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通俗文化包括(请给通俗文化留下一席之地)

通俗文化包括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最近,一首“杜甫写的诗”出现在多个网络平台。但这次,不需要专家辟谣,许多网友读第一遍时就拆穿了这首蹩脚的唐诗。有网友评论说:“只要熟练背诵中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基本上就能感觉出不对劲了,杜甫的诗哪是这种大白话呀”,“杜甫的诗怎么可能这么庸俗”。

这类将古诗词结合现代语句拼凑成的诗歌,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首首“网红诗”。例如: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被改编成了“春风十里不如你”;“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则是将海子与苏轼拼凑到了一起。

由于语法习惯的不同,古诗词离我们有一定距离感,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后,人们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含义。纵观这些“网红诗”,它们从各个古诗词里摘取美词美句,去掉晦涩的词语与生僻的典故,情感表达直白,“网红诗”的广泛传播正是得益于它通俗易懂却不失唯美的特点。而网友的批评矛头恰恰指向它的通俗,批评者认为,将意义深远的古诗词拉下神坛,经过拼接改编后,成为某种浅显意义的载体,是对诗词文化的不尊重。用网友评论的话来说,就是“庸俗且油腻”。

我们当然可以谴责自媒体博主蹭诗人流量、误导大众的行为,但批评这类网红诗“垃圾”“油腻”,将通俗贬为庸俗,就有些傲慢和高高在上了。

通俗意味着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庸俗则表示内容的粗俗鄙陋。显然,理解门槛低与内容低级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从“网红诗”本身来看,它们虽然没有遵循严格的诗词创作规范,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这些词句都体现着古典之美,表达内容又多为歌颂爱情、梦想等,虽然意思浅显,但情感却是积极美好的。

更重要的是,这类诗词在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成为网红,实际上也是大众的选择。当下,短视频软件已经成了大部分人频繁使用的娱乐休闲平台,成为大众文化的展示窗口,短视频上的流行趋势反映了大众的文化需求与偏好。大众的构成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过系统的语文教育,尤其是老一辈人,他们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人也不清楚杜甫、苏轼这些诗人究竟是什么风格。而他们往往是这类“网红诗”的最大受众,因为“网红诗”通俗易懂又不失唯美,而人对美的感知是一种天然的本能。难道没有接受系统教育就感受不到美了吗?

通俗代表着理解的低门槛,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能明白,但并不表示它是庸俗的。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21世纪初期,大众很少有渠道对文艺作品发表观点,著名文艺评论家解玺璋老师始终呼吁给大众话语权利,他在后来的演讲中也说到:“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大众的话语一种权利,为什么不能给它们的欣赏、他们的趣味一个位置,而总说他们庸俗、无聊?”

时代在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更为系统的教育,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更好地探索自我与世界,并始终保有一种关怀的态度,而并非一味地站在自我的单一立场,去趾高气昂地批评他人低级、庸俗。人人都是大众,我们应当尊重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有权利追求心中的美丽与感动。

文/曹卓思(四川外国语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