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救奶奶(丫鬟心善帮阿婆)

明朝年间,济南府历城县清水村有个姑娘名唤秋菊,身患恶疾,被主人无情地抛弃在后山坡的草丛里,奄奄一息,即便有人路过看见了她,也不敢靠近。

因为秋菊的病具有传染性,有人说她好心没好报;有人说她逞能,不听劝阻,非要去救一个染病的乞丐婆,才被传染上恶疾;也有人说秋菊的主人张大魁夫妇太狠心。

秋菊是外乡人,七岁那年村里爆发瘟疫,她的家人因此丧生,秋菊侥幸活了下来,然而成为孤儿的她该如何生存?她只能跟着别人去了县城以乞讨为生。

民间故事救奶奶(丫鬟心善帮阿婆)(1)

可是她年纪太小,经常被人欺负,饥一顿饱一顿,不仅如此,她还听说她这种情况很容易被牙婆或者人贩子抓走,卖到外地,或者养大以后卖到烟花之地。

吓得秋菊几夜都没睡好,坚强而聪明伶俐的她决定去农村乞讨,而且她洗衣做饭,做家务,割猪草,喂鸡喂鸭这些活都会做,兴许遇到一户好人家,被人收养也不一定。

因此秋菊到了每户人家乞讨时,她并没有直接乞讨,而是看到别人家有什么活干,主动帮着扫地,担水,掰玉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些人见她可怜,而且这么懂事,会施舍她饭菜让她填饱肚子,但是有些人怕她趁机偷东西,将她赶走,她的这一举动,若是被她父母泉下得知,肯定伤心不已。

只是大家都不富裕,没人愿意收留秋菊,但秋菊每每想起父母临终前嘱咐她一定要勇敢地活下去,秋菊虽然会难过得偷偷流泪,但是她并不灰心,咬紧牙关承受着不该是她这年龄该承受的苦。

那年腊月,眼看就要到春节,天气寒冷,一场大雪之后,更是天寒地冻,寻常人都不敢出门,然而衣衫单薄的秋菊却要为了活下去,还要继续乞讨。

而且风雪不会因为她可怜,就会对她格外照顾,让她不会挨饿受冻,她感染了风寒,身体到了她所能够承受的极限。

到了傍晚时分,秋菊来到一户人家门口,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她苦苦支撑着弱小的身躯,步履艰难地来到了那户人家的门口,可是体力不支,眼前发黑,晕了过去。

可怜的秋菊以为她这一次要和父母在地府团聚,然而当她睁开眼睛时,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父母,而是发现了一对中年夫妇和两个比她大一些的男孩正好奇的看着自己。

她知道自己被这户人家救了,想起身感谢,却发现浑身无力,而且发出了激烈的咳嗽声,妇人说道:“他爹,我都和你说了,别救她回家,你非不听。

她这病得不轻,要是拿钱给她看病,我们还哪里有钱过年?若是不给她看病,死在我们家里,多不吉利?还有啊,若是传染给大魁和二魁可怎么办?”

“你这人怎么这样?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话,多伤人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她晕倒在我们家门口,岂能坐视不理?”男子有些不高兴地说道。

妇人立刻说道:“你要真是想救她,我也不反对,但是她从今以后要留在我们家里做丫鬟,也让我们跟有钱人一样有人伺候,否则我坚决不同意。”

妇人话音刚落,大一点的男孩也就是大魁说道:“娘说得对,让她做丫鬟,别以后跟弟弟一样跟我抢吃的穿的,我可不愿意。”

“哥哥,我什么时候抢过你的东西了?都是你抢我的。爹,娘,我看她病得厉害,还是先把她送到村里的大夫那里看一看吧?”那个小一点的男孩,也就是二魁说道。

“谢谢哥哥,大伯,大娘,你们行行好救救我吧,等我病好了,我什么活都能干,我会做牛做马报答你们的。”秋菊赶紧哀求道。

男子让妇人去拿了钱,背着秋菊去找村里的大夫,就这样,秋菊在大夫的医治下,在这家人的照顾下,秋菊活了下来,并且留了下来做勤劳肯干的丫鬟。

男子名叫张铁柱,娶妻周氏,原来在县衙当捕快,再一次抓强盗的过程中,腿受了伤,便回来务农,家里有几亩自有的耕地,因此生活比寻常人家要好一些。

张铁柱当秋菊是女儿一般,二魁也把她当做妹妹看待,但是周氏和大魁却四处炫耀家里有个丫鬟,让秋菊称呼家里人分别是老爷,夫人,大少爷和二少爷,对秋菊呼来喝去,稍有不满,甚至还要打骂秋菊。

但是对秋菊来说,有了个安身之所,这些她都能承受,她相信只要勤劳善良,总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因此她打起精神,加倍小心,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秋菊再长大一点后纺纱织布,上山采药,她尽量多做事,做好事让他们满意,同时秋菊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这么做也是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

一晃几年过去,秋菊长成了大姑娘,出落的亭亭玉立,招人喜欢,与此同时,张铁柱盖了新房,为大魁娶了邻村的翠莲为妻。

翠莲颇有几分姿色,但口碑很差,正所谓“娶妻娶贤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然而“蛤蟆看绿豆看对眼了”。

大魁就是看上了翠莲年轻漂亮这一点,非她不娶,翠莲家里很穷,于是大魁跟父母闹着用一头耕牛做聘礼,将翠莲娶回了家。

然而翠莲好吃懒做,对公公婆婆尤为不敬,嫁过来后过上了好日子,她除了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什么也不做,不仅如此,她整天指挥秋菊做这做那,让秋菊苦不堪言。

那天是农忙的季节,张铁柱和两个儿子在地里干活,中午不回家吃饭,秋菊做好饭之后,周氏着急给丈夫和儿子送饭,吃得比较快,动静有点大。

翠莲故意找茬,说周氏婆婆吃饭的声音太大,不文雅,周氏忍不住说了翠莲几句,二人竟然吵了起来,周氏早就看不惯这个儿媳,于是出手教训这个不孝的儿媳。

结果不甘示弱的翠莲和周氏打了起来,一旁的秋菊不知道该帮谁,只能努力地劝架,然而翠莲在和周氏拉扯之中,失手将周氏推倒,头碰到了桌角,鲜血直流。

当周氏被秋菊简单包扎之后,她立即让秋菊把丈夫和儿子喊回来,可是他们回来之后,翠莲恶人先告状,说是婆婆动手打人,自己不小心摔倒的,和她没关系。

民间故事救奶奶(丫鬟心善帮阿婆)(2)

周氏被这么折腾后大病一场,没多久撒手人寰,张铁柱本就腿脚不便,遭此变故,不堪打击,瘫痪在床,好在二魁孝顺,秋菊感恩,有他们的照顾,张铁柱有所好转,拄着拐杖能勉强下地走路几步。

翠莲这个恶儿媳非但没有意思悔改,反而对公公不管不问,还嫌弃她看病需要花钱,不仅如此,整天在大魁耳边吵吵着不想被拖累,要分家单过。

大魁不仅懒惰,还是个怕老婆的主,对翠莲的话言听计从,因此恬不知耻地来找父亲张铁柱提及分家的事情。

张铁柱听罢,气得差点一口气没有喘上来,她看着老实巴交的小儿子二魁,再看看不孝的大儿子大魁,又想起恶儿媳翠莲。

张铁柱心里清楚,大魁和翠莲表面上是想分家,除了怕被自己拖累,更重要的是肯定想着什么坏主意要霸占全部的家产。

所以这一次张铁柱骂了大魁一顿,还说只要他有一口气在,就绝对不会同意分家的事情,让他回去和翠莲说,死了这份心。

大魁第见父亲发这么大的火,吓得只好离开了房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翠莲,翠莲把大魁骂了一顿,然后说她有的是办法。

没过多久,翠莲说她有了身孕,说张铁柱睡觉鼾声太大,吵得她没办法休息,不利于胎儿的成长,让张铁柱搬到老房子里面去住。

张铁柱为了未出世的孙子,也为了省的每天听到翠莲在哪里指桑骂槐,说他不能干活,还要花钱抓药,要人照顾,拖累家人,他同意搬到老房子里去住。

孝顺的二魁顺理成章地也搬了过去,秋菊也想过去,但是习惯了使唤秋菊的翠莲说她需要人照顾,让秋菊留在家里照顾他们夫妇的生活起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翠莲这么做是别有用心,村里人背后悄悄地议论翠莲是个狠角色,说她这样不孝,气死了婆婆,还要赶走公公和小叔子,会被老天爷收拾。

然而更狠的是翠莲说以后有了孩子,整天守着几亩耕地,遇到灾荒之年,还要饿肚子,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懒惰的大魁本就不想种地,毫无主见且怕老婆的他赶紧问翠莲有什么好主意?翠莲说:“不如我们把耕地抵押给村里的刘财主,你拿着换取的银两去镇上做些小生意。

凭你聪明的脑袋瓜子,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成为有钱人,不光是让我们生下来的孩子过上好日子,就算是我再给你生个七八个孩子,也会衣食无忧。”

大魁被翠莲这么一恭维,早就羡慕人家做生意挣大钱的他当即就表示了同意,可是没有张铁柱的同意,那些田地怎么能抵押出去?

然而翠莲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伎俩,张铁柱不想整天被翠莲呱噪,还有为了翠莲肚中的孙子,只好同意了,好吃懒做的翠莲说有孕在身需要人照顾,把秋菊留在了家中。

可是大魁哪里会做什么生意?翠莲说她娘家有个表哥在镇上做生意,让大魁带着银子去跟着他学着贩卖些山货,大魁怀揣着部分银子开启了他的发财梦。

二魁没了耕地,还要照顾父亲张铁柱如何生活?二魁只能上山砍柴换钱度日和照顾父亲,生活过得很艰难。

好在秋菊是个懂得感恩的姑娘,她经常趁着翠莲出去别处串门或者回娘家时,悄悄地过来照顾张铁柱和帮着做些家务。

那天刚入冬,天气变得寒冷,大魁不在家,下午的时候翠莲安排秋菊去村口的河边洗被子,然后叮嘱秋菊一番,说回趟娘家,过两天才回来。

虽然河水冰凉刺骨,但对常来河边洗衣,淘米挑水的秋菊来说习以为常,只是翠莲让她下午来河边洗被子,她有些不能理解,毕竟洗好之后,晾晒不了多久,太阳就下山了。

但是主人这么说,秋菊也不敢多问,收拾好被子后端着盆去了河边,她刚到村口,发现有群人围在一起,对着地上指指点点,仿佛在议论什么事情。

秋菊一向不喜欢凑热闹,所以她继续往河边走,然而有两个看完热闹的妇人走到秋菊身边时,有个妇人说道:“天气这么冷,那个乞丐婆穿的那么单薄,而且还生了病,恐怕活不过今晚。”

善良的秋菊听了之后,心里咯噔一下,更是感同身受,瞬间想起了当年她做乞丐的情景,所以她端着盆子走了过去。

只见一个衣着单薄,蓬头垢面,脸上和手臂上还长着疮的乞丐婆有气无力靠着路边的一棵树上,用微弱的声音祈求围观的人行行好,救救她。

秋菊想都没想放下盆子,准备扶着乞丐婆去二魁家里,因为她知道如果把乞丐婆带到大魁家里,翠莲非打死她不可,但是张铁柱和二魁都是善良的人,不会见死不救。

可是旁边有个略懂医术的采药老伯立即阻止道:“秋菊,你莫要动手,这个乞丐婆很有可能得了传染病,弄不好会传染给你的。”

周围的人一听乞丐婆可能有传染病,吓得纷纷闪开,有些人直接走了,秋菊也有些犹豫,若是自己被传染上事小,连累了二魁和他爹可怎么得了?

然而就在此时,二魁从山上砍柴回来路过村口,秋菊赶紧迎了上去说道:“二少爷,那边有个阿婆病得厉害,有人说她快不行了,要不我们救救他吧?”

“秋菊,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别喊我少爷的,我们去看看吧!”二魁放下柴禾说道,秋菊赶紧说道:“我就知道二魁哥人最好了。”

秋菊小时候经历过瘟疫,她虽然没有被感染,但是她知道瘟疫的厉害,所以在去照顾阿婆之前,她拿出一个手帕让二魁捂住了口鼻,自己也照做。

民间故事救奶奶(丫鬟心善帮阿婆)(3)

他们把阿婆带到了二魁屋子旁边的柴房里安顿了下来,秋菊忙前忙后烧水让阿婆洗了洗,还找来旧衣裳让阿婆换上,还在地上铺了床让阿婆可以在躺在被窝里暖和暖和。

二魁也没闲着,他熬了粥让阿婆填饱肚子,不仅如此还要去喊大夫给阿婆瞧病,不过阿婆经过二魁和秋菊的精心照顾之后,气色好了许多。

阿婆说道:“谢谢你们小两口不嫌弃我这个老婆子,把我救了回来,我现在已经好多了,不用看什么大夫了。”

“老人家,你别这么说,我是他们家的丫鬟呢,对了,大少奶奶让我洗的被子还没洗呢。”秋菊红着脸说完,想起被子还没洗,端起盆子朝着河边跑去。

“那是我弄错了,不过你们看着挺般配的。”阿婆笑了笑,看着秋菊的背影说道,二魁见阿婆没事了,也有些难为情的他连忙岔开话题,问阿婆家住在哪里?好把她送回家去。

“我是个孤老太婆,靠乞讨为生,哪里有什么家啊?你放心,我不会连累你们的,我已经好多了,明天我就走。”阿婆叹了一口气说道,阿婆说完,说她困了,然后躺下休息了。

到了晚上,由于翠莲不在家,秋菊想着来看望张铁柱和阿婆,可是当她和二魁一起去柴房看望阿婆时,发现阿婆不见了,秋菊问二魁可知道阿婆去哪里了?

“我不知道啊,她说困了,要躺一会,我就关上门离开了,中间也没去打扰她,她能去哪里呢?不过我离开柴房之前,看她气色挺好的,应该没事了。”

二魁摸了摸脑袋答道,二人都很好奇阿婆去哪里了,不过他们当时都看到阿婆好多了,兴许是她自己走了,也就没有多想,可是阿婆不在二魁家里,秋菊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因为秋菊一直喜欢勤劳善良,憨厚老实的二魁,她作为一个孤儿,作为被收养的丫鬟,自卑的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够嫁给别人,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而二魁一直也很喜欢勤劳善良的秋菊,在周氏在世时,二魁曾透露过想娶秋菊的意思,可是当时就被周氏骂了一顿,说他没有志气怎么能娶丫鬟?大魁也时常拿这件事情笑话二魁没有出息。

后来二魁再也没有提及此时,而现在他家境贫寒,还有生病的父亲,拿什么给别人幸福?所以他也没想过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事情,更没想过要娶秋菊的事情。

然而今天阿婆说他们是小两口时,点破了他们的内心,所以他们再见面后,说话有些不自然,忽然秋菊觉得头有些晕,赶紧借口不舒服离开了二魁的家。

可是秋菊刚到家后没多久,就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酸痛,她以为自己感染了风寒,趁着主人翠莲不在家,赶紧钻进了被窝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秋菊已经没有力气起床了,而且她的身上长了很多红色的斑点。而从赶回来的翠莲,身后带了一个妇人和两个壮汉回来。

翠莲喊了几声秋菊,见没人回应,去了房间后发现秋菊还躺在床上,拿起笤帚,骂骂咧咧朝着秋菊打了过去。

翠莲打了几下之后,她发现秋菊没什么反应,她仔细看了看秋菊,顿时吓了一跳,她担心被传染,赶紧去村里找来的大夫,被她带来的妇人和壮汉骂骂咧咧的走了。

大夫说秋菊得得很可能是传染病,她的病来势汹汹,恐怕活不过几天,大夫说他没办法医治,需要送到县城的医馆,花费肯定少不了。

狠心的翠莲哪里舍得在一个丫鬟身上花费那么多钱?而且她害怕被传染上,赶紧回到娘家找人悄悄地来把秋菊抬到后山扔到草丛里,让已经晕过去的秋菊自生自灭。

那个采药的老伯发现了秋菊,他看到的秋菊的情形,似乎明白秋菊被那个乞丐婆给传染了,吓得不敢靠近,不过他还是喊路过的人一起想办法。

众人都明白肯定是狠心的翠莲把秋菊给抛弃了,有人去喊来了二魁,二魁见状大吃一惊,因为昨天晚上他见秋菊还是好好的,怎么病成这样?

而且二魁也十分心疼秋菊,更加气恼大嫂秋菊,因为分家时,大嫂翠莲非要将秋菊留下来,现在她生病了,不带她去看病,却狠心的把她弃之荒野。

二魁刚想将秋菊抱回去,找大夫来医治,那个老伯赶紧说道:“二魁,昨天我就说了,那个乞丐婆可能得了传染病,你们非要将她带回家,结果把秋菊给传染了吧?”

“老伯,谢谢你的好意,那个阿婆哪有什么传染病?我们昨天把她带回家,她洗了澡,换了衣服,吃了饭,气色好多了,而且可以自己走了。”

二魁一边说,一边抱起了秋菊往山下跑去。到了大夫家里,大夫替秋菊看过病,见二魁又带着秋菊跑来了,赶紧说他没办法治,只有送到县城去,而且要快。

二魁只好把秋菊抱回家,把情况给父亲张铁柱说了之后,张铁柱气的牙痒,忍不住骂翠莲这个儿媳怎么这么狠心,可是父子两个都犯难了

因为去县城要几十里路,别说给秋菊看病抓药的钱了,就连租个驴车拉着翠莲去县城的钱都没有,总不能抱着翠莲跑几十里路,人吃不消先不说,耽误了时间可怎么行?

正当父子二人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的时候,那个不辞而别的阿婆忽然来到了屋里,二魁见阿婆气色红润,脸上和手上的疮也不见了,根本不像是生过一场大病的人,顿时觉得阿婆非同寻常。

所以二魁赶紧问道:“老人家,昨天晚上你一个人跑去哪里了?你的身体怎么恢复的这了快?是不是有什么神丹妙药?

请你快来帮我看看秋菊吧,她快不行了,有人说她是被你传染的,可是我根本就不相信,你这不是好好的吗?”

“没错,秋菊的病确实是被我传染的,我的病过来给了她,我自然就好了。”阿婆笑了笑说道,即便二魁为人憨厚,他听阿婆这么一说,生气地说道:“老人家,我们好心救了你,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这么做是为了秋菊好,我是在帮她!”阿婆又说道,二魁见阿婆越说越离谱,刚想生气,但是她想到阿婆刚才说的她把锅给了秋菊自己好了。

所以二魁忍了忍说道:“老人家,是不是秋菊把病传染给我,她就会好了?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她的病传染给我?”

话音刚落,原本昏迷不醒的秋菊不知道怎么就醒了,她听到二魁说的话,感动不已,她立即用微弱的声音含泪说道:“二少爷,你怎么能这么做?

我只是个丫鬟,无父无母,死不足惜,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老爷怎么办?当年若不是你和老爷收留了我,我恐怕早就不在了,二少爷,我不想你有事,我不许你这么做。”

“秋菊你醒了?真是太好了,你感觉怎么样?你快别这么说,我和我爹从未把你当做过丫鬟,我们当年是家里的人一样。

你在我们家任劳任怨,吃尽了苦,还被我大嫂欺负。自从大嫂吵着分家之后,若不是你悄悄来照顾我爹,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二魁见秋菊醒来后,激动地说道。

“你们早这样说出彼此掏心窝子的话,早这么勇敢,不理会那些世俗,不就好了?秋菊也不至于受这么多苦啊!”

一旁的阿婆说完,拿了一颗丹药让秋菊服下,秋菊精神大好,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磕头谢恩,并追问阿婆究竟是谁?还问让她染病是为了她还,究竟是什么意思?

民间故事救奶奶(丫鬟心善帮阿婆)(4)

阿婆叹了一口气说道:“没错,是我故意让你染病的,如果你没有生病,现在你就被狠心的翠莲卖到县城的烟花之地了,还有大魁他已经......”

原来翠莲嫁给大魁之前早就和她的表哥好上了,可是她家里很穷,还有两个哥哥没有娶妻,翠莲的父母贪图大魁送去的耕牛,硬是把翠莲嫁给了大魁。

翠莲和她的表哥藕断丝连,一起密谋私奔的事情,可是他们没有钱,于是想到了大魁家的田产,翠莲想方设法鼓动大魁抵押了田产去做生意。

大魁不是做生意的料,翠莲的表哥就鼓动大魁赌钱,说这样赚钱更快,可是很快大魁的钱都被翠莲的表哥伙同别人骗得精光,他回家后被翠莲痛骂一顿,赶出了家门,让他赚不到钱就别回来。

大魁无奈之下只好找翠莲表哥想办法,翠莲的表哥趁机把大魁灌醉,然后残忍的推进了河里淹死了,翠莲和她表哥把抵押田产的钱财全部弄到手之后,还不死心,觉得秋菊长得漂亮,能卖个好价钱。

于是翠莲带着牙婆准备把秋菊卖到县城,拿到钱之后一起远走高飞,可是秋菊重病昏迷,她赶紧让人把秋菊扔到后山,然后收拾收拾去找她表哥去了。

张铁柱和二魁刚为秋菊平安无事而高兴了一会,又听闻大魁的噩耗,大魁虽然懒惰而且不孝。

但他毕竟是张铁柱的儿子,是二魁的大哥,张铁柱得知儿子的噩耗,差点晕了过去,二魁赶紧将父亲扶到床上休息,父子二人为大魁的死伤心的哭了一会。

哭罢多时,二魁怒道:“老人家,你说的是真的?难怪我很久没见到大哥回来,大嫂,不,是可恶的翠莲和她的表哥去了哪里,怎么才能抓住他们?对了,你究竟是谁,怎么知道这么多?”

“来得及,翠莲和她表哥已经被我困在路上了,一会我带你去找他们。你和秋菊可曾记得几年前在山里救了一只白狐?那就是我啊!”阿婆笑了笑说道。

原来几年前,大魁偷懒跑出去玩,二魁山上砍柴,秋菊去采药和二魁一起上了山,没多久,秋菊发现了被道士追杀,耗费了大量修为,现出原形的白狐。

白狐好不容易逃过了道士的追杀,却掉入了猎人设置的陷阱,善良的秋菊赶紧喊来二魁一起把白狐救了上来,他们见白狐伤得太重,还把白狐带回家照顾。

周氏和大魁见白狐通体雪白,肯定能卖不少钱,想把白狐拿到镇上去卖钱,但是张铁柱和二魁还有秋菊都不同意,白狐才没有被卖,白狐的伤势恢复的差不多之后,秋菊和二魁赶紧把白狐送到山上放生了。

狐仙说完这些,让二魁喊了村里的人,带着他们去把山中迷路怎么都走不出去的翠莲和她的表哥抓了回来。

翠莲和她的表哥无法抵赖,被扭送到县衙,翠莲被判沉塘,她的表哥被判问斩,二魁用追回的钱财把抵押的田地赎了回来,找到了大魁后把他安葬了。

民间故事救奶奶(丫鬟心善帮阿婆)(5)

经历了这场风波之后,二魁鼓起勇气向秋菊表白,他们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结为夫妻,他们夫妻恩爱,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在狐仙的帮助下,张铁柱身体恢复得很快,不仅如此,他的腿疾也好了,他经历了五世同堂,年过九十才无疾而终。

【故事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