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坚守的力量(这些做法让乡村教师)

昨天,读到谌涛老师的文章《农村学校就是表现不佳教师的集散地?》,这是一篇非常贴近乡村教育现实,论述乡村教育中师资问题的好文章,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乡村教师坚守的力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乡村教师坚守的力量(这些做法让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坚守的力量

昨天,读到谌涛老师的文章《农村学校就是表现不佳教师的集散地?》,这是一篇非常贴近乡村教育现实,论述乡村教育中师资问题的好文章。

文章说,“有的地方在城市学校任教的教师,如果教学业绩不佳或者犯了错误,会被调往农村学校,任性的城市学校管理者经常把“再不好好干,把你调到农村学校去”作为口头禅;有的地方城市学校缺教师,就发布选调公告,通过选调考试选拔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任教;有的地方新招聘的教师,教学经验缺乏,放在城市学校不放心,就先派往农村学校。”

文章指出:这些“地方政策给“农村教师”这一词蒙上了阴影,伤了农村教师的心,给农村教师这一岗位贴上了负面标签,我称这些政策为“打脸”政策。”“这些“打脸”政策,表面上看似平常,其背后的负面导向让农村教师很受伤。”

文章的结论是:这些“打脸”政策的出台,究其原因,是一些地区教育管理者潜意识中城市教育优先的惯性思维在作怪。如果不能解放思想,革除教育管理者头脑中这种固有观念,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人们习惯认识中,去乡村是“下乡”,去城市是“上城”。这一“上”一“下”说明人们对于乡村和城市地位的认知态度。

乡村学校的现状是这样的:办学条件差,学生少,家长不重视,孩子基础差,乡村学校的教师收入低、地位低,晋升机会少,开展活动困难,工作难以出成绩,社会影响力小。诸多的不足使乡村学校成为“洼地”,乡村教师处于寂寥的角落。这些现实,也使人们形成对乡村学校落后的印象。

许多老师,能在城市教书,就不愿意去乡镇学校,能呆在中心学校,就很少人愿意去村庄学校。这是一个普遍的观念。有人认为,分到村中学校,工作十年八年,“蜗”在那里,人生的好时光都过去了。

所以,人们不只用“奉献”来赞扬乡村教师,而是用“坚守”来描述心中的崇敬。

教育是百年大计,面对的孩子,是未来和希望。不论是城市孩子还乡下学生,都是平等的教育对象,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都需要好教师。

我们认为,管理者的观念是引发此种问题的一方面原因,因为乡村学校的现状是个客观事实,领导和普通教师、社会民众的认识是一致的。

此问题的破解关键点在于:改变重城市学校,轻乡村学校的作法,政策上给予乡村学校和教师大力扶持,提高乡村教师收入,理顺乡村教师晋升通道,改善乡村学校条件,打通城乡教师流动渠道。让乡村学校能留住教师,城市教师愿意前去乡村学校工作。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观念和口号都不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拥有同样的工作心态,只有这样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小桔灯公众号:xjdwhcb ,分享教育、生活、读书内容!欢迎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